馬雲再懟“飛豬理論”:企業永遠相信All in大多難做大做好

作者:龔進輝
昨天,阿里董事局主席馬雲在浙商總會上再懟“飛豬理論”,直言很少有企業持續越做越大、越做越好,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創業者永遠相信賭博,永遠相信All in。
“以前常說‘風來了,豬都會飛’,我那時候就講風過去了摔死的都是豬,那一天就要想到這一天會來的。”他談及現如今的創業亂象,當一個才成立沒幾天的公司,就憑著幾個故事、組建幾個人,就可以有十幾億美元,估值幾十億美元,什麼都沒有還嫌少的時候,你會發現創業者進入了跨度時期,應該為此(免於摔死)做準備。
“當一個企業把自己80%的資產質押出去,拿錢去做與自己主業不一樣的東西的時候,你就要想到你的問題已經開始了,我們很少有企業持續越做越大、越做越好,因為我們永遠相信賭博,永遠相信All in。”馬雲說道。
事實上,這並非他首次公開disss創業亂象。今年10月,馬雲在世界VR產業大會上表示,阿里創業時融資500萬美金就覺得是巨資,而現在融到1億美元都不好意思見人,“現在風險投資熱度正在退潮,是到見真本事的時候了。”N年前,他曾對“飛豬理論”表示不滿,“豬碰上風也會飛,但是風過去摔死的還是豬,因為你還是豬。”
其實,炮轟“飛豬理論”的網際網路大佬並不在少數。除了馬雲,360掌門人周鴻禕曾直言“風口上的豬是一句正確的廢話”,百度掌門人李彥巨集則認為“飛豬理論”充滿投機思維,並坦言創業10餘年來始終處於風口之中,被風口吹得難受,“讓我焦慮的是什麼能夠不做,而不是還有哪些可以做。”
不難看出,上述網際網路大佬認為“飛豬理論”的本質是投機,對於投機思維的盛行感到憂慮,其提出者也是最大受益者——小米掌門人雷軍因此被貼上“機會主義者”的標籤。外界的誤解讓他很受傷,也很憋屈。雷軍曾在微博上解釋,“飛豬理論”本質上是順勢而為,靈感源自孫子兵法。“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我引用這句話是為了說明創業成功的本質是找到風口,順勢而為。”

其中,勢來自於《孫子兵法·兵勢篇》,“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意思是善於指揮打仗的人所造就的“勢”,就像讓圓石從極高極陡的山上滾下來一樣,來勢凶猛。
雷軍進一步表示,任何人成功,在任何領域都需要一萬個小時的苦練,如果沒有基本功談飛豬,那真的是機會主義者,沒有任何一個成功者不經過一萬小時的苦練能夠成功的。“所以,大家千萬不要忽略今天在空中飛的那些豬他們都不只練了一萬個小時,可能練了十萬個小時以上,這就是大家被忽略的前提。”
由此可見,雷軍眼中“飛豬理論”的精髓可以歸納為“1萬小時定律”、“選擇比努力重要”兩句話,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前者是“飛豬理論”的前提,沒有深厚積累,即便遇到發展良機,也會失之交臂;後者是“飛豬理論”的核心,“不能只顧埋頭苦幹,不去抬頭看路。應該花足夠時間研究風向,研究風口,這樣你成功的概率要大很多。”要知道,雷軍在創辦小米之前已在網際網路行業浸淫長達21年。
因此,按照雷軍的解釋,馬雲、周鴻禕、李彥巨集對“飛豬理論”的誤解,原因在於他們只看到了創業者選擇盲目跟風、追熱點,而忽視了深厚積累這一前提。其實,雷軍曾多次系統性闡述過“飛豬理論”的由來和核心,如今馬雲二度炮轟“飛豬理論”,我猜測他沒聽過雷軍辯解的概率較低,很有可能是他不認同雷軍的觀點。
馬雲、雷軍,都是中國網際網路行業頂級大佬,在對“飛豬理論”的認知上天差地別,前者表示不滿甚至反感,後者信奉並當作企業信條。做個小調查:對於充滿爭議的“飛豬理論”,你是支援馬雲還是認同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