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晗:在三江源的這一年,看到前所未有的真實世界
如果給你九分鐘,讓你暢所欲言,對整個世界說出最想說的話,你會說些什麼?9月15日,在2018樂天行動派公益盛典的舞臺上,羅德學者、山水自然保護中心三江源研修生李雨晗如約而至,帶來了精彩的“閃電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來看看她如何詮釋“樂天行動,創變未來”的主題。
自然保護不是高山之上的詩和遠方,是每一個老百姓的柴米油鹽
大家好,很開心今天能夠有機會和大家講講我和三江源的故事。其實去年之前我從來沒有去過這個地方,對它一無所知。我所知道的三江源是大江大河的源頭,長江、黃河、瀾滄江從此發源;我知道有個地方叫玉樹,三江源很大一部分割槽域在玉樹境內;我還知道三江源是世界上大型食肉動物種類最豐富的地區,沒有之一。出發前我不斷的去問,去三江源是不是要多帶點花露水和防蚊噴霧?後來老師說,那個地方根本沒有什麼蚊子。剛才講到三江源的野生動物,這張照片是今年7月份的時候我用紅外相機拍到的。
棕熊是三江源地區非常常見的一種大型食肉動物,但這張照片告訴我們更多的資訊,小熊出現的地方是牧民的家門口。對於當地人來說,很多人都經歷過房子被棕熊扒了進去找吃的,他們的門、窗以及傢俱都會被砸的稀巴爛。老鄉會開玩笑說,這個房子冬天我住,夏天就歸了棕熊。但與此同時他們也會表達一些隱憂:“棕熊有人保護,誰來保護我們?”這一年告訴我了一件事情:自然保護不是高山之上的詩和遠方,是每一個老百姓的柴米油鹽。
瀾滄江源頭昂賽,我的故事從這裡開始
這是一張三江源的地圖。我去年一年生活的地方在昂賽,昂賽是瀾滄江源源頭的一個鄉,有1500平方公里,裡面住著1000多戶牧民。就在這張照片拍攝的地方雪豹、金錢豹、狼和棕熊紛紛出沒,瀾滄江滋潤著岸邊千年的大果圓柏,也用水源養活了周圍無數的野生動物和人們。
瀾滄江源頭昂賽這個地方,包括整個三江源也是一樣,不是荒野,這裡是人們世代居住的地方,人們還保持著遊牧的習慣,一家養的幾十頭犛牛可以提供生活所需的一切,從牛毛、牛奶到牛糞。
也要感謝當地的人們,正是因為傳統文化對生態的關注、對生命的敬畏以及不殺生的傳統,所以給了野生動物們一個可以安全住下去的環境。昂賽工作站,這裡是我的故事開始的地區。2017年7月昂賽工作站正式揭牌,這是三江源國家公園裡第一座科學工作站,海拔3900米,沒有信號,平時我們用的電來自於太陽能,水取自山邊的小溪,冬天一早起來發現所有的東西都凍得硬邦邦的,比如說牙膏、擦臉油以及前一天打好的水。但住在這裡是很幸福的事情,因為你可以和牧民、野生動物成為真正的鄰居。
自然保護,人獸衝突是不可忽視的議題
提到野生動物,三江源地區最有名的幾種動物之一便是雪豹。
雪豹是世界上最難見到的大型貓科動物之一,中國是它的主要分佈地。雪豹其實很幸運,由於有了高山與傳統文化的庇護,所以它依然有著健康的種群。但與此同時它也很脆弱,因為需要幾百只岩羊、上百平方公里的草場才可以養活一個它,還面臨著來自氣候變化或者人類獵殺的威脅。
正如同最開始提到的三隻小棕熊,雪豹也經常給牧民惹麻煩,因為雪豹是吃肉的,牧民的犛牛就在它生活的地方,所以它有時候會獵殺犛牛。在我生活的村,去年一年有222頭犛牛被雪豹等野生動物吃掉,而每一頭的市場價值是幾千塊。當在三江源地區討論自然保護的時候,人獸衝突是不可忽視的議題。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的行動,從調查、寫方案、籌款、試點以及到推廣。其中一項是雪豹吃肉我買單的眾籌,希望賠給當地老百姓犛牛損失的錢。
我們和當地牧民一起設計了稽核表,通過這樣的稽核表,可以記錄並且判斷這頭牛究竟是不是被野生動物吃掉的。而在這個過程中也可以收集到更多的資訊,將來可以規避那些高風險的放牧地區或者想各種各樣的辦法提高放牧的管理水平。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和老鄉們一次又一次的討論。
我們相信來自當地社群的智慧是有效的。我們也因此成為了很好的兄弟,有問題會直接說,沒問題的時候,他們也願意到我的工作站來坐一坐串串門。
記得有一次他們來到工作站,發現我們沒有燒爐子取暖用的牛糞,於是有一位大哥非常豪爽的指著遠處的牛糞小堆說,你看那個牛糞堆成的小山了沒?全送給你們了,所以那幾天我們過了特別暖和的日子。
開發自然體驗專案,給當地人帶來一些收入
與此同時我們也在發展自然體驗專案。希望在解決衝突之外,能夠通過自然保護給當地人帶來一些收入。自然體驗專案邀請外邊的人住到牧民的家裡,牧民作為嚮導帶領他們去看野生動物,瞭解牧區文化等等。做這個專案經歷了一系列的培訓。我剛到的時候,大家當我是外邊來的傻丫頭,當你在那裡住了一年之後,他們會把你當成自己人,我們培訓、討論起來也會更加有效率。
自然體驗專案的一大亮點是看雪豹,根據我們收到的反饋,三江源地區是非常適合看雪豹的地方。當地社群設計了一系列嚴格的管理規定,從而將對野生動物的影響降到最低。除了和當地社群一起進行保護工作之外,我們希望把自然保護的邀請函發給更多的人。其實去年12月份的時候,一諾老師問我,你覺得怎麼樣改變自然保護行業缺少人才的現狀?我覺得答案的一種是讓各行各業的年輕人都參與進來,所以我們開始了志願者專案。來到這個工作站的志願者有律師、作家、美食編輯以及各種各樣的學生,他們很多人都在這裡把對自然保護的熱愛化成實踐,而有的人也在志願者專案結束之後選擇留下來,其中一位成了現在的昂賽工作站站長,而我和三江源的故事也要暫告一段落。
生命中奢侈的一年,相信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三江源
我特別想說,這是生命中奢侈的一年。在我去年畢業到三江源之前,聽到了很多的疑問不解,因為我的本科學的是政治學、經濟學和哲學,聽起來和自然保護沒有什麼關係。但當我發現對動物的喜歡可以是專業乃至於一項職業的時候,我選擇了三江源。當時有一位我不認識的老爺爺,他特別篤定的找到我說,姑娘,你將來一定會後悔的。我甚至還在一些作文題裡看到了自己,出題老師請大家來分析,這個姑娘畢業之後不去留學去了三江源,你覺得這樣的選擇對不對?但我想說的是,這一年給出了非常堅定的答案:它讓我看到了一個我從未看過的真實的世界,而在這個世界中,在來自北大和山水的幫助之下,我可以做出那麼一點點的創造的改變。
它讓我看到了這個世界中的複雜和矛盾。野生動物不是天使,也不是惡魔,只是按照自己的本性在生活。但是當這種本性和人的軌跡發生衝突的時候,你會選擇站在哪一邊?它讓我看到了一個更大的世界,呂植老師經常說我看問題不深刻,她希望我從此地對比世界各地,從當下追溯歷史古今,她也希望我能夠從保護生物學出發連結更多的學科。
它讓我和社群一起成長,我們一起學習野生動物的知識,解決衝突,探討增收。前兩天9月10號是教師節,有幾個昂賽的少年發朋友圈祝我節日快樂,當時我特別開心,或許能夠通過自然保護為他們的世界開啟一扇門。但我想說的是要感謝來自於三江源的你們,因為是你們帶我走進了山與水、人與獸的世界。以上就是我和三江源的故事,我相信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三江源 ,它就在遠處那個不太遙遠的地方等著大家,等待著你們的前行,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