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的“性福”生活,被假套蒙上
虎嗅華東報道
作者 | 劉姍姍 頭圖 :copyright: 視覺中國
一條毛巾的“神奇”操作,揭開了酒店衛生亂象叢生的醜陋面孔,避孕套告訴你,它還能更醜。
幾天前,一起涉案金額高達5000萬元的跨省製售假冒避孕套案被浙江警方破獲,涉案人數之多,製假產業鏈涉及範圍之廣引起了網友的大規模討論。而酒店、賓館正是這些假冒避孕套主要流向地,除此之外,超市、自動販賣機也成了售假場所。
而近期發生的製售假套案還不止這一起。
去年12月,警方在安徽銅陵查獲多處偽劣避孕套加工點,涉案金額達200多萬;一個月不到的時間,山西警方又搗毀了製售假冒安全套窩點6處,查獲假冒安全套及製假裝置總價值超500萬元。
(三起製售假冒安全套現場圖片,圖片來源於網路)
雖然避孕套造假算不得什麼新鮮事,但一年之內爆出的多起案件仍然讓消費者深感不安。來源不明的原材料,沒有任何消毒過程的加工,就更別談假套的承壓能力和孔洞問題了。
假冒偽劣避孕套影響身心健康,不僅存在意外懷孕的風險,還帶有細菌和病毒,存在致病隱患。而且一些假安全套用劣質矽油替代水溶性潤滑劑,破壞女性生殖系統,成為陰道炎、宮頸炎等婦科病的誘因。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就瞭如此混亂的避孕套市場,製假售假的小商販們又為何如此猖狂?
性福生活青年化,套套快“不夠用了”
中國的安全套市場,有著這樣一份有意思的資料:2014年中國人年使用安全套71億隻,2016年為96億隻,2017年突破100億隻。
由於我國的人口調控政策,避孕套作為有效避孕的手段被政府進行大力的推廣。一直以來,我國各個地區的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和計生辦都有免費計生用品發放。
如果說政策的推廣和性教育的普及拓寬了避孕套市場,那麼逐漸開放的性觀念便是促進增長的催化劑。
從2014年到2017年短短三年,安全套的使用量增長了近一半,而我國的人口數量不過才從13.68億增長到13.9億。
而這之中的變化和年輕人們越來越開放的性觀念有著必然的聯絡。與父輩們保守的婚姻觀不同,婚前性行為正在被更多的年輕人接受,進而年輕人開始想生活的年齡也在提前。
之前也爆出過因為使用劣質避孕套,18歲少女被坑,3個月內兩度懷孕做兩次人流。
騰訊公佈的《2017中國婚戀觀大調查報告》顯示,在3萬名調查樣本中有51.3%的人都接受婚前性行為,認為這樣可以更深入的瞭解對方。甚至有11.7%的人接受開放式的婚姻,他們認為人生短暫要活的快樂一些。
此前,有文章做過這樣一個分析,計算一位男性一生要用掉多少避孕套。通過年齡與頻率的相關性計算,一位活到平均年齡72歲的男性一生用掉的避孕套數量將近6000只。
根據這樣的基礎與增量,中國產業資訊網對也對中國避孕套市場規模進行了預測,預計2018年的市場規模將達到24億美元。
龐大的人口基數與不斷開放的性觀念與保護意識成就了中國避孕套市場的量級,這樣誘人的“蛋糕”也引來了國內外避孕套廠商進到中國市場進行瓜分。
TOP外國“套”,被多套路山寨
從目前中國的安全套市場佔比上,主導地位還被杜蕾斯、岡本等品牌佔據,國產品牌依舊出於被動的位置,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資料來源:華經情報網)
相較於國外的避孕套產業,我國的避孕套起步較晚,雖然有多樂士、雙蝶、高邦等老牌避孕套品牌,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由於營銷手法與技術層面的欠缺並沒有佔據主流。
90年代末杜蕾斯進入中國市場,憑藉著特色的社會化媒體營銷開啟知名度,其中助力最多的莫過於杜蕾斯的文案傳播。
每到節日或有熱點發生就會推出與產品相關的文案,一本正經的“飆車”總是能引來各路媒體蹭熱點,慢慢地這樣的產品營銷成為常態,在宣傳活動與互動中為品牌贏得大量粉絲。
(圖片來源:胖鯨智庫)
在杜蕾斯之後進入中國的岡本之所以受到消費者的歡迎,技術原因則佔據了更多,在避孕套產品調查中,“薄”的避孕套產品最受喜愛,而岡本從003到2015年推出的001等產品都在向“薄”的特點上做著突破。
雖然國外品牌佔據了大塊的市場份額,但進口安全套情況也不容樂觀。
2016年,全國抽查進口安全套133批,檢出不合格43批,不合格檢出率為32.3%。2017年,全國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也對進口安全套進行抽查,60批抽查樣品中不合格率為25%。
在近兩年的進口安全套抽檢中,不合格安全套涉及杜蕾斯、岡本、第6感、尚牌、多樂士、True SEX、CONDOM、相模等多個品牌,而這些品牌的問題大多在於包裝、針孔漏水老化前的爆破容量與壓力不合格等專案上。
亂“套”中的國產品牌集體反撲
為了瓜分市場,中國的本土品牌也開始奮起直追,從而誕生了大象、中川等國產品牌,去年10月網際網路“套套”誕生,網易春風上線。
同樣在去年,傑士邦也重回國產品牌陣營,人福醫藥和中信資本斥資6億美元收購澳洲安思爾公司避孕套和潤滑劑業務。
為此,國產品牌在技術與創新上不斷突破,以尋求更高的市場份額。
去年4月倍力樂推出了石墨烯避孕套,打破了一直以來硫化橡膠作為避孕套生產的主要原料的局面。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避孕套的韌性,提升使用感受與安全。
緊接著蘭州科天釋出其獨立研發水性聚氨酯超薄避孕套——中川001與中川002,在市場上突破了岡本、相模等日本品牌對於聚氨酯材質避孕套的壟斷地位。
只是在產品的宣傳與推廣上,國產品牌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這些國產品牌面對的不僅是國外品牌的擠佔,還有國內假套市場的泛濫。
避孕套的利潤究竟有多大,杜蕾斯2012年的財報資訊可以透漏給我們,一盒杜蕾斯原材料成本僅僅佔據了32%。
高額的利潤、龐大的市場需求再加上快消品的特性,使得許多不法分子開始製售假避孕套。而製假的品牌也多為杜蕾斯、岡本、第六感和傑士邦等暢銷品牌,以遠低於正品成本的價格獲取更高的利潤。
現在的避孕套一般採用天然乳膠橡膠為原材料,製作的工藝流程並不複雜,而且很多假套的外包裝製作逼真,肉眼根本無法區分。
根據這些製售假冒避孕套的嫌疑人供述我們繪製出如下的製售流程圖:
按照山西製售假套案的犯罪嫌疑人供述,一盒三支裝的假冒名牌避孕套,成本價僅0.42元,在市場上可以賣到10元到20元,利潤率在20多倍到40多倍之間。
據新京報報道,在採購批發平臺阿里巴巴網站,輸入關鍵詞“安全套”後,0到5元的安全套產品有1200多個商品連結,其中多數為杜蕾斯12只裝,許多店鋪的發貨量都達到了2萬盒。
儘管避孕套生產已經加入“國家重點監管醫療器械目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也下發了《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關於加強避孕套質量安全管理的通知》,規範生產、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
但由於製假售假窩點隱蔽、流通渠道多樣等問題,仍然有許多不法商販鑽空子。
難以走出的假套陰影
而面對魚目混珠的避孕套市場,最苦惱的還是消費者。
雖然製售假冒避孕套的新聞一經爆出,網友也會發出“不成功,便成‘人’”的調侃之聲,但更多的是大家對於假避孕套、劣質避孕套的恐慌。
此事件一經發酵後,許多微博賬號上傳出了這樣的兩個事例。
小馬和小王是情侶。明明使用了避孕套,卻照樣懷孕。小王還以為男友使壞 ,在避孕套上做了手腳。人流導致身體遭罪不說,兩人很快也以分手告終。
小劉來自農村,現在某一線城市的一家會所上班。她怎麼也想不到,平時用於防身保命的這個套套竟然是假的,她想起過去的種種,恐懼不已,但也不敢去醫院檢查。她患上了重度抑鬱症。
雖無從核對資訊的真假,但也足以反映出假套帶來的危害。
所以除了期待相關部門能夠出臺更有效的監管措施、實施更嚴格的查處力度之外,我們也只能從自身做起了,從正規的渠道購買安全套,切莫貪小便宜吃大虧,讓自己的“性福”蒙上假套的陰影。
微信公眾號:高街高參(ID:gjgc168)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
本文由高街高參 授權虎嗅網 發表,並經虎嗅網編輯。轉載此文章須經作者同意,並請附上出處(虎嗅網)及本頁連結。原文連結:https://www.huxiu.com/article/273358.html未來面前,你我還都是孩子,還不去下載虎嗅App猛嗅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