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禾資本羅飛:只要技術週期沒結束,投資信心就不會動搖
創投機構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寒冬。但鬆禾資本創始合夥人羅飛在12月30日的第一財經技術與創新大會深圳站上表示,“我們更加冷靜,對創新也更有信心了。”
鬆禾資本投資歷史超過20年,經歷過1998年、2008年兩次經濟危機。老兵不死。在這個寒冬下,冷靜的鬆禾資本顯得很自信。某種程度上,鬆禾資本等機構的投資史也是中國創投機構的成長史。
“我們早期更多是投資技術創新,前面5年我們投資了超過30個海外歸來的團隊。”羅飛稱。以深圳為代表的粵港澳大灣區已經聚集了一批科技企業。這類企業創業團隊多數來自海外,技術積累也更多來自海外。創始團隊願意回國的原因是技術落地成產品時需要高效完備的產業鏈配合,而中國產業鏈越來越完善了。
在羅飛看來,經過二十年發展,創業公司配置往往是既有海外歸來的技術人才,也有在國內做產業運營的市場人才,共同配合做技術創新。隨著產業鏈越來越完善,這些企業發展很快,一方面估值增長很快,另一方面公司擁有越來越多智慧財產權、製備工藝也在不斷髮展。
羅飛稱,經濟出現波動對企業是加速優化和淘汰的過程。一些企業有實力和影響力來吸引人才,傳統產業人才會出現在創新產業裡面。這次調整讓企業、政府和投資機構看到了一個方向,如果不創新路會越來越窄,會有越來越多企業聚集到創新領域裡去。
經濟週期並未影響到鬆禾資本的投資邏輯。羅飛稱,創新是人類進步最持續的動力。在政策週期、經濟週期和技術週期中,最長的是技術週期,最短的是經濟週期。任何一次經濟調整中,只要技術週期沒有結束,鬆禾資本投資信心就不會動搖。
更何況粵港澳大灣區給技術創新帶來了更多空間。香港聯交所對生物醫藥公司開綠燈,內地也推出科創板,技術創新獲得的支援越來越多。“某種程度上,機會不是想出來的,是逼出來的,這個壓力正是來自社會和企業。”羅飛稱。
責編:寧佳彥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映象。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絡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