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是穿越週期的基石 理性消費時代需要新模式
投中網(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 報道: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消費者已經逐漸進入到“理性消費”時代。
2018年11月29日,由投中資訊、投中資本聯合主辦,投中網協辦的第12屆中國投資年會產業峰會隆重召開。本次峰會以“穿越週期”為主題,盛邀著名經濟學家、頂級投資機構、上市公司、優秀新經濟創企高管等一眾行業精英齊聚一堂,深度解析巨集觀經濟大勢,剖析新經濟產業未來趨勢,分析產業投資與併購市場新變化、新方向,共同蓄勢、賦能,構建穿越週期的力量。
在“新消費新機遇”論壇上,投中網邀請到灃邦租賃總經理陳勁偉、查博士創始人/CEO段學超、景林股權投資董事總經理潘迪、鴻坤億潤投資合夥人吳曉偉、新沃投資合夥人姚瑤、豔陽天資本總裁張正權、投中資本董事總經理李充作為主持人,與眾位專家和創業者探討了新經濟形勢下,如何看待新型的消費趨勢和資本投入。
在座的專家認為,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消費者已經逐漸進入到“理性消費”時代,“合適”的才是最好的,這也是為什麼以二手車、二手電器為代表的二手電商開始成為趨勢。同時,當人口紅利逐漸消失時,95後、00後以及逐漸逐漸成熟的80後群體的消費力量將會不斷釋放。而只有滿足這些“挑剔”消費者的需求,投資相應的初創或者成熟公司,才能安全穿越週期。
以下為論壇實錄,投中網整理:
李充:今天的話題是新消費、新機遇,今天投中的會場上有很多關於消費的討論,我們也想從投資人和企業的角度去看待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大家對整個產業的判斷,大家從各個角度看待消費領域的方向,我想請各位先簡單介紹一下各自的業務,後續從三個方向來討論,一是從整個巨集觀經濟變化對於整個投資的影響;二是對於消費細分行業的判斷;三是針對企業家和投資人判斷優秀企業的共同觀點以及自己的考慮。我把話筒交給各位嘉賓。
陳勁偉:大家下午好,我是來自企業的,灃邦融資租賃,也算是一個新興企業吧個2016年註冊成立,聚焦在汽車金融領域的一家融資租賃公司,主要業務是給廣大零售客戶提供買車貸款,提供買車融資租賃的業務,我們整個業務也聚焦在新車、二手車、商用車以及網約車上。中信產業基金和滴滴是我們的聯合控股股東,公司成立兩年多以來取得了非常快速的發展,截至年底我們為10萬個零售客戶達成了買車的願景和目標。
段學超:大家下午好,查博士創立於2016年9月份,我們查博士主要是基於二手車行業來做的,做的是二手車行業的基礎建設產品,其實在整個二手車行業的大環境競爭下,我們選擇了一條搭建基礎行業、基礎設施的路,我個人認為我們做得還是比較對的。
二是我們抓住了消費者在二手車過程中最重要的痛點,物件車況、車價的不瞭解、不透明,目前我們車況歷史記錄的查詢、線下檢測都在中國是比較領先的產品。
潘迪:大家好,我來自景林股權投資基金,我們是一家主要投資於中後期企業的PE基金,我們主要關注的方向包括消費、醫療、TMT三個大方向,是人民幣和美元的雙幣基金。
我們是從2010年成立的,消費一直是我們非常重要的投資領域,在偏傳統消費的領域我們主要投了聖牧高科、孩子王、UR服飾,包括今年剛投的電子煙的艾維普思,還有紅蜻蜓。在跟網際網路結合的領域我們投資了韓都衣舍、途虎養車,消費一直是我們比較重要的投資方向,今天很高興跟大家就新消費的話題跟大家進行交流。
吳曉偉:大家下午好,我來自鴻坤億潤資本。鴻坤億潤資本2007年成立,隸屬於鴻坤集團,鴻坤集團是一個集金融投資、產業運營和文化旅遊跟地產開發的綜合性集團,鴻坤億潤投資承載整個集團在金融投資領域的業務板塊,我們成立於2007年,發起了華北區第一支有限區合夥人BE基金,早期投了三夫戶外、歌爾聲學、藍色游標等優質的創業板企業,之後也佈局到二級市場,包括定增業務。其實從2012到2013年我們開始做一些戰略方向的調整,有幾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從資金端來講,我們之前是以自有資金為主導的投資模式,經過轉變之後我們開始了以自有資金+戰略合作機構的LP,再加上市場化母基金三輪驅動的市場化私募基金的運營方式。
另外,在投資方向上我們也做了一些垂直聚焦,依託集團在大地產、大社群消費場景的資源和積累,主要專注在地產以及社群的投資生態中。在大地產投資機會的產業鏈升級上,我們主要關注共享辦公和長租公寓。在共享辦公我們投了優客工廠,在社群消費的場景裡我們主要關注高階的數字教育培訓,包括文化旅遊、體育,我們投了一些專案,包括聚橙網,做線下演出服務的,包括崑崙訣以及一些高階數字教育的標的。
張正權:大家好,我是來自豔陽天資本的張正權,首先感謝投中給我這個機會跟大家交流,豔陽天資本是總部位於上海的一家橫跨一二級市場的投資機構,最早我們做上市公司定向增發,過去幾年中跟上市公司整個交易過程中發現了很多在一級市場的併購需求,所以過去幾年我們主要圍繞上市公司的併購及產業佈局做一級市場的投資。
我們主要分兩方面,一方面是高階製造,另一方面是大消費領域,過去這麼多年我們總共參加了幾十家公司的定向增發,這些公司在他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都做了一些自己的佈局,所以我們圍繞上市公司這塊做了消費類和高階製造這兩個方面的延伸,消費這塊的一級市場我們除了和上市公司合作,另外也結合我們自己對消費的一些理解和自己對市場的一些看法,結合一些新的技術動能和我們自己消費的新的發展方向佈局,投資了“愛回收”,還有醫藥流通領域的電商,目前主要佈局這方面,也希望接下來跟大家在其他方面進行一些深入交流。
經濟下行消費助力穿越週期
李充:謝謝各位嘉賓,下面進入討論,第一個討論主題是當前資本市場對未來經濟發展的不同判斷,其實最主要的是,大家上午討論了很多巨集觀的經濟方面的問題,從資本市場的緊縮、人口紅利的消失、去槓桿和增加流動性的矛盾,最主要是所有企業都面臨轉型,或者說整個中國經濟都面臨轉型的壓力,具體從投資角度看到轉型機會在哪裡,企業看到轉型的措施在哪裡,這是我們今天想討論的。
從投資者角度上,今天我先從投資人幾位嘉賓談起,現在巨集觀經濟對於整個投資判斷的影響和大家大概的意見,先請景林的潘總講一講。
潘迪:今天主要的主題是消費,巨集觀的內容相信今天討論了不少,從我們的角度來看,現在的環境下,消費是一個非常確定和需要加大投入的方向。從今天往後看,我們覺得最大的兩個主題一個是科技創新,一個是整體消費升級。
從另一個角度看,消費本身,過去中國40年經濟增長,大家知道是來自兩個最大的因素,一個是制度紅利(改革開放),一個是人口紅利,但這兩個紅利現在漸漸消失後,當出口這邊下降,其實內需是需要更快增加的。
當人口紅利減退之後,過去更多以青少年為主,積蓄用來買房的多,用來消費的少。現在我們覺得往後看,70末、80後這一批也要到40多歲了,他們的消費潛力也會釋放,長期來看消費升級是我們覺得很確定的趨勢。從這個維度來講,消費是一個更加值得重點投入的方向。
資本市場更不用說了,無論是在任何一個股票市場,A股、美股還是港股,消費肯定都是能夠跨越週期,成就長期持續增長大企業的最重要的型別之一,我們的觀點很明確,未來我們還是長期看好消費,而且會持續加大投入。
吳曉偉:其實我們機構之間的觀點是相對比較一致的。因為是消費是靠週期的品類,人口紅利的因素,關注因為人口的遷徙的因素,我們能看到從整個改革開放三十年,從城市化的佈局到未來是城市群的產生,從現在中國的人口分佈來看,還是比較分散的。我們判斷未來可能會有大概6-7億人口會分佈幾大核心城市群。也就是說,未來核心城市群的人口會大幅度提升,對周邊的優質服務消費需求是會大量的提升,長此以往我們會看到整個人口遷徙帶來的紅利。
第二中國的人口基數確實很大,在這麼大的基數,任何一個趨勢乘以這個基數就會造成很大的機會。今年大家都會講到消費升級、消費降級的概念,只是一個時代發展中,或者說一個渠道下沉所帶來的一個變化,但是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變化,就可以產生一個獨角獸、百億級市值的公司,在這麼大人口基數下,抓住時代的賣點或者節點,抓住這樣的機會可以在消費領域獲得很好的投資機會的。
消費領域的轉型機遇
張正權:錢少的原因很簡單,機構裡面的錢很多是從銀行流出來的,銀行因為資管新規的約束,很多錢的“水龍頭”給擰給住了,沒有流到資本市場,所以資本市場的表現就比較慘淡。從這一點來說,整個經濟確實不容樂觀;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講,回到消費主體來說,其實這個我們不能悲觀,因為中國的消費佔GDP的比重差不多是到了45%左右,這是2017年的資料,2018不會變化很多。
2015年11月11日國務院常務會提出“新銷售、新動能”的概念。當時提出有6個領域,包括咱們說的資訊消費、服務消費、綠色消費、品質消費、時尚消費和農村消費。當時提出這些消費,是說每個領域都大有可為。為什麼我記得這個日子,是因為光棍節,大家看到在今年雙十一,整個天貓的銷售是2145億,這個其實對於世界經濟體的消費量足夠。所以我覺得消費這塊,我們將來會成為一個奠基石。現在大家慢慢覺得目前投資不行了、出口不行了,所有都往消費聚集,靠內需來拉動,是我們唯一的出路。
主持人:我們想聽聽企業這邊,部分張總提到的,無論是在新的消費市場,還是在一些我們傳傳統的消費市場裡面,我們看到經濟對於這個市場的影響,我們親陳總講一講他的感受。
陳勁偉:分包是處在汽車行業大里面車金融的細分領域,所以稍微簡短勾勒和回顧一下,整個汽車行業。
從1998年我們國內第一家專門的4S店成立到現在,整個汽車行業經歷了20年,一個週期。它經歷了培育期、高速增長期、平穩期,以及現在我們進入到可以稱之為調整期的階段。
今年汽車人有一個深刻的感受,過去連續四個月史無前例地出現新車銷售的負增長,這是20年前所未有的情形,也許因為2018年全年是一個負增長的情況。經銷商都處於虧損的狀態。這個虧損的狀態,是會持續地迅速向上遊主機廠商蔓延的。
大家知道,我們國家過去增長也有一個核心的特徵,可以說是低成本、高能耗、重汙染,這個特徵相對明顯。主機廠商如果銷量不能達到百萬以上,在未來也面臨著挑戰。我們的感受是2/3的廠商處於生死存亡的關頭,自主品牌吉利是突破了百萬,其他都沒有達到百萬量級。這個轉型是必須要做到的,這個挑戰已經擺在面前。
在2018年在整個消費的呈現上,也會呈現一個傳統弱、新能源升的狀態,傳統壓力很大,新能源處於在增長的狀態。
反觀金融的細分領域,中國的汽車金融從2014年金融元年,也歷經了大概三個階段。第一是五六年的時間市場培育期,2010-2015年是一個過度增長期,進入的機構少、競爭壓力小,產品比較單一,利潤非常豐厚。2015、2016年,到現在市場進入一個快速演進期,進入的機構多,市場已經變成一片紅海,整個的打法、套路都已經開始逐漸有顯著的變化。
在這樣一個演進期,實際上整個汽車行業的發展也能夠對映到我們的發展,對應到整個汽車行業的轉型升級、產業升級制度。汽車金融作為相對比較年輕的細分的行業領域,目前還處在一個萬馬奔騰的狀態,頭部的格局還沒有形成,我個人判斷可能還需要二三年的時間。第三方車企進入市場,銀行、汽車主機廠商及商務部發布的廠商,還有二三年的廝殺才能定出勝負,未來肯定是伴隨著汽車行業的升級和轉型,來尋找新的突破。
這是大的一個競爭格局和形式。
新經濟形勢驅動消費變化
段學超:新車已經開始負增長了,所以二手車的增長是會有的,會有一部分買新車的人轉入買二手車。其實消費者的消費趨於兩個特點:第一,更理性化消費,過於暴利的產品或者是模式我覺得將不再讓消費者接受。第二,消費者更注重價效比,是接下來新消費面臨的問題。四五線城市的消費,我理解為消費下沉,企業應該也隨之下沉。
主持人:一方面我覺得,不論是對於新車,還是對於二手車,我們看到從傳統到新的業態的轉變。我們在新的經濟形勢下,新的消費情況下驅動因素在哪裡,對於投資者他們看到的產業佈局,看到的方向,給我們分享一下見解。
潘迪:消費從大的方向上來說,分成做渠道和做產品、服務的。渠道類企業,不管是爆發性還是成長空間都會優於做產品的。渠道一個是出海,像我們投資了出海的電商,做得非常成功。另外就是新零售,重構線上線下、數字化有很大的機會。這裡面最大的挑戰,是新零售對於創業企業來說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情,相對於更適合於相對比較大型的一些企業去做。
我們覺得服務類的機會會更好一些,首先因為整個服務類的消費佔比較低,第二是服務相對面對國際化的競爭比較少。教育是我們投資的一個重要方向,另外像美容、養老、娛樂,這些我們都覺得是服務類的方向。
產品整體來說,往往面臨著是國際化的競爭,而且同時品牌的沉澱是需要時間的。這裡面有兩個機會,一個是中國本土跟外資差異化的競爭,在快消這類領域裡,最典型的代表是白酒,外資沒辦法競爭。另外一類是在供應鏈,中國是一個製造業大國,能夠比較好的利用供應鏈的優勢,去做一些不一定是以品牌見長,而以品牌的價效比見長的產品。
主持人:吳總可以補充一下。
吳曉偉:我們更傾向於從基層消費偏好的變化,去挖掘一些新的變化趨勢,或者是一些投資機會。因為我們一直在做一些基層的調研,這一代新的消費偏好的變化,總結一下有幾點:
第一點是專業化。大家更傾向於專業化的品牌或者是產品來服務,或者來提供服務給他的受眾及使用者。很明確的,比如說名創優品和百果園就是很好的例子,市場上專門做家居產品、水果新零售,給使用者一種非常專業化的形象,這有很好的機會。
第二點是文化。00後、95後、90後新的消費人群起來了,越來越懶、越來越追求便利,從而產生了新的機會,包括美團、餓了麼、每日優鮮,包括我個人比較懶,不太願意去線下買東西,這也是消費偏好變化下一個很好的投資機會。
第三點是社群化。這個小米做的最好,通過產品和使用者之間的情感紐帶、故事的傳遞來提高使用者之間的黏性。
第四是場景化。我們最近關注新零售的業態,包括盒馬、超級物種、宜家、孩子王,會把消費和生活場景進行結合,形成場景化的購物方式來提高使用者黏性。
剛才提到的五個趨勢,如果說產品、服務能夠抓住這五個底層的趨勢,會有一些好的投資機會出現。
還有一點,從人的本性出發,大家都追求物美價廉,在任何環境下都需要有更好的產品和更便宜的價格。這就涉及到去尋找更好的產品,以及有更好的組織架構的公司,包括供應鏈、渠道,以更高效率來服務,這也是新銷售時代下新的驅動力。
消費進入“理性時代”
張正權:眾所周知,新消費的驅動力無非是三個:第一,中產階級;第二,00後、90後、80後逐漸成為消費主體,這個群體在新的成長時代中形成追求個性、追求放飛自我的新的消費形式;第三,現在一些新的技術,例如人臉識別、物聯網及大資料等,科技賦能以後會產生一些新的消費業態。
這是新消費的三個驅動力。怎樣把這些驅動力和投資者、消費者結合起來?前段時間日本的一個學者寫了一本名叫《第四消費時代》的書,書中講到,日本把過去80年的消費分成四個時代。我個人將其概括為以下四個時代:
第一個時代是階層消費,例如,貴族有貴族的消費形式,平民有平民的消費形式,貴族在吃魚子醬的時候,平民或許在吃魚湯,這是涇渭分明的情況。第二是到中產階級爆發的時候;
第二個時代是奢侈品消費,大家都在追求一些奢侈品、一些大牌產品,這是一種衝動消費、攀比消費。中國也存在這種消費時代,且這種消費形式從之前的中國延續至今;
第三個時代,和中國一樣,日本社會中的00後、90後也追求個性化、要求特立獨行、要潮牌、要求與眾不同等;
第四個時代是一個理性消費和品質消費的時代,在這一階段,人們都在思考這個消費到底值不值,甚至考慮這一消費的社會意義在哪裡,這一階段的人們追求的是適合自身的東西,不硬性追求品牌、價格等,貴的可以穿、便宜的也可以穿,只要覺得舒適和自己喜歡即可。在現階段我們思考的是怎樣尋找一個適合我們的投資方向,從我們的投資角度來說,更多的是希望藉助科技賦能的東西,我更看重的是未來符合消費的發展方向。
結合這個方向我們去做一個判斷,從科技賦能到理性消費的時代,豔陽天資本也投了一些專案,例如,我們投了最大的二手數碼交易平臺愛回收,在新手機推出之後,許多消費者就要換一個更好的產品,愛回收為了那些被很快擱置的數碼產品搭建了這樣一個二手交易平臺,這類企業可能是將來投資人重點的投資方向,包括在醫療健康領域,我們也投資了一些企業,過去幾年通過科技賦能,通過線上的銷售加上線下渠道佈局,包括與快遞企業以及電商京東的合作,這些企業銷售額呈幾倍甚至更多的增長。謝謝!
主持人:謝謝三位投資人的分享,我發現真實的消費需求是要提供真正的價效比的產品和服務。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兩位企業家怎麼實現這一目標?
陳勁偉:談到汽車行業和車金融的新消費、新機遇,我覺得有幾點是企業非常關注的,第一是去深切瞭解消費者的核心變化,我們看到90後、00後這些新興消費者針對汽車銷售領域,他們的自我主張跟傳統汽車銷售所能承載或應對不及的衝突和內在博弈已經全方位展開了。瞭解這一部分客戶、消費者群體的主張及特徵,是我們精準展開企業內部市場解決方案、提升服務能力非常重要的切入點。
第二跟第一個問題相關,整個汽車行業看起來是逼著傳統行業必須要轉型的情況,實際上無論是汽車銷售還是車金融的服務達成,目前其實質的業務模式都是B2B2C,在很大程度或者說絕對比例上依然是做to B的生意,而不是做to C的生意。中間傳統汽車銷售隔著大大小小的車商、4S店、汽貿大市場等。在車金融領域也隔著車商,以及合作商和代理商。無論是金融資方還是主機廠商,對C的感受還是有一些遲鈍的,他們更大程度上是以自我為中心,很大程度上在被推著走。我們在消費新機遇大市場面前應該首先關注,誰能更多觸達到“C”,誰能更多圍繞“C”來構建自己的解決方案,誰能更快速靈活地反應。當前的市場能給我們提供廣闊的發展機會。
第三個關切點是國家產業政策的導向,例如,新能源車行業為未來做了什麼準備,未來的打法是什麼,當然這一行業的相關政策還有不明確以及需要我們持續觀察之處,誰能搶先佈局對未來整個汽車行業影響至深。
造車新勢力的幾個代表企業已經率先佈局、開始量產了,我個人判斷是如果相關新能源汽車企業在2019年還不能達成量產,造車新勢力恐怕也會逐漸死掉。不過它們肯定是汽車行業的一股顛覆性的力量。此外,汽車金融服務對產業政策的導向、對新生行業的顛覆力量如何應對,這也是我們需要關注的重點。
企業如何實現自我價值提升投資人如何辨別好企業
李充:接下來請段總談一下。
段學超:我先說一下對消費者企業應該怎麼辦,大家都提到了一個詞:“產品”,接下來面對的經濟形勢,各個企業更要加深產品自身的價值。
我認為以前那樣靠大量融資、做補貼經濟的模式在接下來應該不會存在。消費者選擇你是選擇你產品本身具有的價值,而不是你補貼了我多少錢、多少產品,我再來選擇你的產品,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變化。
第二,其實企業本身自己也要在這個變化過程中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網際網路紅利其實已經漸漸消失了,傳統行業都說往網際網路轉,網際網路的人也在往線下鋪。我認為大家做的事情都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消費者,比如現在的餐館如果不上外賣系統,餐館生意會很差,現在很多網際網路的零售業、服務業也逐步線上下開店了,都是為了更好促進對消費者的服務提升。因為消費者比較理性,或者說比較挑剔了。
對於服務消費的人,比如我們服務的二手車商,也應該在這之上轉型升級,我拿貴州一家合作二手車商來講,跟我們合作之前他每月賣30到40臺車,跟我們合作之後,他現在成為了貴州最大的車商,每個月在淡季時還可以賣到120臺以上的車。他跟我們合作的主要一點是,以前消費者進他的店買車時,他是沒有任何保障的,跟我們合作之後,他所有的車,消費者在購買時,他可以向消費者承諾,如果是事故車,原價回收,如果這個車的車況不好,我保修一年。消費者就打消了溝通的顧慮。這種服務是我們提供的。
我舉的是二手車的例子,更多行業的人要考慮要向消費者提供怎樣的服務升級、產品價值升級,才能把消費者真正留住,這才是我們企業要考慮的事情。
李充:謝謝。不論是剛才陳總提到對於新消費的把握和變化還是段總提到的對產品的打磨,這些都是企業關注的重點,剩下的時間不多,我們進入最後一個話題,相對來說比較簡單,主要想問問三位投資人如何判斷一家優秀的企業?從兩位企業家的角度來考慮,哪些因素可能會影響到他們成為好的、優秀的企業?
先問三位投資人,從張總開始。
張正權:謝謝。目前我們的新消費確實遇到了新常態,大家確實看到了,目前整個巨集觀經濟形勢相當嚴峻,雖然我們不悲觀不樂觀,但事實擺在那樣。所以目前我們對投資人的看法第一個就是要能活下去,萬科也講了要“活下去”,我們也考慮第一步是怎麼活下去,渡過資本嚴冬。
今天早上有老師講了,他目前看中的是企業的自我造血功能,企業能夠在這一輪下行週期中實現現金流,維護企業日常運營,活下去就能獲得生的希望。所以目前來說我們的整個投資邏輯第一就是看企業能不能活下去,然後再回歸到之前講的,你的團隊怎麼樣,你的運營模式怎麼樣,你的各方面規劃怎麼樣。
在嚴峻的情況下想要活下去,首先是賽道選得對不對,這是最關鍵的,要能適應在新常態下苛求的狀況,把現金流管好,後續發展還是要假以時日來看。所以目前的投資主線看的還是:有好的賽道、有好的現金流、能夠活下去度過週期的這些企業。
李充:請吳總用一句話總結一下對一個優秀企業的判斷,我們儘量把這些觀點分享給大家。
吳曉偉:我簡單用一句話總結,我覺得整個時代變化特別快,對於優秀企業和優秀團隊而言,他要有足夠強的應變能力以及判斷力,特殊節點怎麼做好做規模、做壁壘以及造血能力,從這三個維度上做出組合拳,達到最好的企業發展狀態。
李充:潘總是做PE的,他看的很多企業都到了後期成長階段,所以關注點可能跟大家略有不同,想聽聽潘總的意見。
潘迪:時間有限,我講兩點吧,消費類的:
一是不變,不管是新還是舊,不變的一點是消費永遠都是“做小生意容易,做大很難”,它需要你左腦跟右腦的平衡,也就是品牌和標準化複製管理必須取得平衡,這一點是很多消費者企業做不到的原因。所以判斷原因,中後期要持續做大,兩方面的能力必須都很強。
二是變,我們分解一下消費的四個因素:品牌、渠道、產品、供應鏈,在現在的時代下,產品會被提到更重要的位置(之前基本是靠品牌打天下),產品力是現在非常重要的,在渠道和供應鏈這塊,數字化智慧商業和數字化管理會被提到非常重要的位置。
從變的角度我覺得是這麼兩點。
李充:後面兩位企業家我就提一個問題,我意識到這兩家企業都有比較雄厚的資金背景,一個是滴滴和中信產業基金投資的灃邦,一個是由58和龐大集團支援的企業,我想問兩家企業,在現階段有這樣雄厚的資源背景,在早期對於企業是不是非常重要,你們是怎麼看的。
段學超:我覺得首先有資源總比沒有資源好,但如果企業太依賴資源的話,以後長遠生存也會遇到問題,所以我覺得資源只是過渡而已。
陳勁偉:灃邦的兩個股東,滴滴和中信產業基金,股東加持是非常明顯的,一個是大資方,一個系行業獨角獸,事實上灃邦在目前國內車金融網約車細分市場排名絕對是第一,我們也可以稱得上是唯一一個與應用場景相結合的,因為滴滴對整個場景的把握,我們之間建立了資料介面,對每個過程的管控都是十足到位的,所以這個加持非常明顯,伴隨著滴滴的成長,我們在網約車深耕細作往前走還是非常有底的。現階段兩個股東的加持非常重要,長遠還是企業自己能在這裡面成長、強壯,開創自己的業務格局,才能走得更快更穩。
李充:今天的巔峰對話就結束在這裡,感謝五位嘉賓的分享,抱歉對下一場可能有些影響,鼓掌感謝幾位嘉賓的共享吧。
(編輯:冉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