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一個營銷框架,如何改變消費者行為?

作者:活動盒子產品總監Jackie

想要改變使用者行為,需要一個營銷框架“行為框架矩陣”,這個矩陣是什麼 ?
本週將分享的是,如何通過營銷改變消費者行為。即,我想增加老使用者的復購行為;我想讓老使用者將我們的產品推薦他的朋友等等。
那麼接下來的幾天,我將陸續分享實際方法與案例。而本週的所有方法,都基於今天的這個營銷思維框架 “行為框架矩陣”。
如果要改變某個人的行為,當他有動力,且很容易做到時,改變最容易發生。所以,要改變消費者的行為,有兩個要素需要把握,即消費者的 動機和容易度。
動機=個體激勵+社會常規
個體激勵:這對使用者有什麼價值?使用者可以得到什麼好處?
社會常規:如果使用者這樣做,其他人會怎麼看?
容易度=能力+機會
能力:使用者是否有能力做這樣的行為?
機會:使用者所在環境是否允許這樣的行為發生?

當我們很清楚我們需要改變的消費者行為時,每個行為都可以放到這個矩陣中來思考。如果動機和容易度都高的。那麼消費者的行為就容易被我們通過營銷改變。所以當企業需要改變消費者行為時,這個矩陣可以讓企業清晰看到,應該從哪方面做營銷,去改變使用者行為。
一個例子分析“行為框架矩陣”
一家啤酒公司,現在需要改變2個消費者行為:
A: 讓喝自家品牌啤酒的人,去嘗試該品牌的另外一款新品
B: 讓不喝啤酒的人開始喝啤酒
對A做如下分析:
基於動機分析:
喝自家品牌啤酒的,現在讓使用者嘗試新的款式,使用者可能會發現更好喝,而且更便宜的款式; 當用戶嘗試喝其他新品啤酒時,其他人並不會覺得這個人不正常;
所以從動機角度分析,使用者的動機很高。
基於容易度分析:
他們是否有能力購買新款啤酒?答案是有的。難道一罐幾塊錢的啤酒他們買不起嗎? 使用者所在的環境,是否允許使用者喝新款啤酒?不一定,這取決於使用者所線上下渠道是否有該新款啤酒,或者有沒有提供電商平臺,可以讓消費者購買到該款啤酒。
那麼,企業要改變的A中的行為,更應該考慮從機會角度出發去改變使用者行為
而當談到B的行為時,你會發現,反而受限的是使用者的動機,即如果要這樣做,企業需要從個體激勵和社會常規角度進行使用者激勵。
案例分享
最後分享一個這幾天熱度還不錯的一個營銷H5。
場景:
這個是小米音樂搞的一個6.1兒童節的活動。
填寫姓名,然後選擇一款曾經80後,兒時的玩具,然後生成一句該玩具對應的走心文案。最後使用者可以分享它到朋友圈等。



目的:
通過分享朋友圈,獲得更大品牌曝光
使用者行為:
刺激使用者分享
行為框架矩陣:
對於使用者分享行為的激勵,往往容易度都較高。點兩下手指,沒什麼太多複雜的操作。所以,動機成為了,使用者是否分享的關鍵。從這個H5的營銷活動來看,使用了社會常規的方法對使用者的分享動機進行刺激。即通過80後的玩具,讓朋友圈的朋友來產品共鳴。
活動盒子(huodonghezi.com):一款助您實現快速拉新,提升使用者活躍、留存和轉化率的活動營銷工具!
版權宣告:本文為活動盒子原創,商業轉載請聯絡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http://www.huodonghezi.com/news-2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