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底網易,現在是時候了嗎?
或許網易Q3財報剛釋出的時候,就已經有很多格林厄姆的信徒們,抑制不住自己內心發現新大陸一版的衝動,一邊心理吐槽著老美看不懂股票市場企業的真正規律,一邊摩拳擦掌準備好了對網易來一波酣暢淋漓的抄底。
然而抄底這種好事,什麼時候輪得到過你呢?

展開網易股價近一年的資料圖譜,再聯絡到我們實際在市場上感受到的網易的動作和熱度,我們很容易產生出這家企業被低估的想象——至於是真相還是假象,真的就見仁見智了。走跌的大盤反映的是今年美股的大趨勢,中國的概念股幾乎全部被這一魔咒擊中,流年不利的騰訊付出了遠超其它公司總和的代價。網易的整個股價曲線中,最劇烈一次下跌的觸發因素來自於Q2財報的釋出,然而讓人略顯意外的是,彼時網易Q2的財報著實漂亮,結束了連續四個季度環比下滑的不利局面,一級市場在一張近乎滿分的試卷上,用腳投票給出了不及格的分數,網易股價應聲下跌,斷崖式慘劇對上漂亮的財報,顯得如此諷刺。
再往前看,5月17日釋出的Q1財報仍然帶來了同樣的股價下降刺激效果,當然,第一季度淨收入為人民幣141.73億元(約合22.6億美元)同比增長3.9%的平庸數字,自然是股價下跌的“第一鍋”。而同樣統計維度下,Q2同比增長21.7%卻招致股價雪崩,Q3同比增長35.1%勉強在股價曲線上維護住了最後的面子。按照這樣的趨勢,一個淺顯易懂的結論似乎是:網易正在走向增長迴歸正規的路線上,此時我們正好站在了拐點的最前端,是時候出手抄底了。
友情提示必須到位,一級市場之所以對網易保持絕對的冷靜,自然有看待網易現狀及模式未來發展的深層次的一面。基於目前的資料,誰又敢保證我們當前的位置,會不會是下一個雪崩的拐點呢?
遊戲行業時局格局雙動盪
今年8月份的遊戲版號凍結事件,堪稱網路遊戲史上的至暗時刻。而這一事件的背景,可以追溯到3月的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重組,由於遊戲審批主管部門的調整,版號審批一直處於暫停狀態。隨之而來的影響是多米諾骨牌式的,受此訊息影響,nexon股價一度下跌11%,為2016年8月以來最大跌幅;capcon一度下跌6.7%;任天堂下跌3.1%;彭博資料顯示,nexon45%的收入來自騰訊。
在整個中國的網路遊戲市場上,排名第一的騰訊和排名第二的網易佔據了整個市場80%以上的份額。而網易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探索遊戲業務增量,在海外市場投入了重金槍戰市場。成功卡位吃雞類手遊的《荒野行動》,更是在鼎盛時期拿下了18個國家的App Store排行榜第一名。2018年7月,網易在全球釋出了《第五人格》國際版,登頂了日本、泰國等多個IOS遊戲免費榜。然而,從去年Q4強勢發力的網易,仍然與第一名騰訊有著相當的差距。根據Q2財報中披露的遊戲收入資料,騰訊目前的遊戲市場份額仍然是網易的兩倍以上,從今年騰訊拿到藍洞授權之後接連推出吃雞正版手遊,極大打壓了《荒野行動》的月活資料這一現象,也可以看出巨頭後發制人的鉗制力量。
日前遊戲版號解凍的訊息正在蔓延,即便還需要一些調整的時間,遊戲版號解凍必將是日程之內的事情。而積攢下巨大的網路遊戲營收勢能的騰訊,正手握《絕地求生》和《怪物獵人》兩大IP蓄勢待發,股價回竄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再看網易的彈藥庫,缺少了限制發開之後增長加速的重要砝碼。因而一旦監管放開,或許兩巨頭在遊戲市場的影響力將再次拉開梯度。
PB估值的不合理性
對於上市公司,尤其是中國上市公司的估值,採用何種模型一直都是投資人最頭疼的問題之一。市淨率(P/B rate)一直都是網易估值的風向標,過去一年的走勢與網易的市值保持了高度的吻合。要知道,網易過去幾個季度的淨利潤一直是累積狀態,市淨率仍然走低,說明了資本市場對網易估值的不斷看低。資本市場用網易過去的盈利水平,非常短視地預估了未來網易的盈利能力,繼而得出了下調股價走向的預測。
網易已經是中國網際網路公司中盈利能力頂尖的公司之一了,仍然逃不脫這一狗皮膏藥般的評價標籤,誰能想象到納斯達克板塊眾多瑟瑟發抖的中概股,在如此的價值評估模式下,怎樣能平穩坦然地走過寒冬呢?
今年上市的兩家巨頭——小米和美團也會面臨同樣的窘境,更何況這兩家企業仍然在燒錢漲規模的道路上如履薄冰。資本市場的狂熱追捧下,網際網路公司不過是資本運作的槓桿實現方式,一級市場上只有有好的炒作模式,永遠不缺頭腦發熱的接盤俠們。
電商業務的價值產品線與否
網易電商是電商行業的一股清流,這家從來不肯按常理出牌的公司,同樣在電商行業趟出了幾條玩法不同的路線。無論是順應消費升級大環境趨勢的網易考拉,還是整合供應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網易嚴選,都在給整個行業貢獻著新鮮的解題思路。同樣,市場和財報數字都給與了非常正向的反饋。Q3財報顯示,網易電商業務營收44.58億元,同比增長67.2%,繼續依然保持兩位數快速增長趨勢,而作為網易主要經濟命脈的網路遊戲服務淨營收15億美元,同比增長只有27.6%。
網易的多業務形態是最讓外界看不懂的地方,讓人更加看不懂的是,缺少著核心流量入口的網易,竟然可以將幾條嚴重依賴流量的業務線玩轉到風生水起。然而成也蕭何敗蕭何,多元化業務發展的模式使得網易各業務線彼此獨立,缺少統一入口產品進行整合。線上流量成本激增,必將成為網易非遊戲業務下一步發展阻礙之一。
基於目前的發展數字,我們很難對電商業務對網易價值的作用下定論,不過投資市場目前尚未對網易電商板塊給予足夠的重視。吳曉波有一次在座談會上問董明珠對於網易嚴選的看法,後者對之嗤之以鼻,儘管嚴選彼時已經是年營收40億元的體量了。或許董小姐代表了“”古典“”投資人看待網際網路新興業務的視角吧,網易要想證明自己值得更高的估值,仍然任重而道遠。
特別宣告:本文為DoNews簽約作者原創,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轉載請聯絡DoNews專欄獲取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