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克每天都看使用者評論 但這讓蘋果更尷尬

自庫克接手蘋果公司以來,使用者的意見成為了蘋果更多傾聽的東西。這件事情在庫克最近一次接受採訪的時候得到了佐證,他表示每天都會用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來檢視使用者的評論,並對此非常熱衷。
庫克每天都看使用者評論 但這讓蘋果更尷尬了(圖片來自於www.time.com)
不過,這種傾聽使用者意見的似乎並沒有給蘋果帶來更高的口碑。最近有一則傳聞讓人們又為蘋果捏了一把汗。由於蘋果與三星簽訂了大額OLED螢幕訂單,但iPhone XR的銷量不佳,於是他們很可能把已經停產的iPhone X恢復生產。
事實上,無論是iPhone X還是iPhoneXR,身上都或多或少有著蘋果向用戶妥協的痕跡。當全面屏成為了行業的潮流之後,蘋果也不得不跟隨使用者的選擇加入全面屏陣營。
至於iPhone XR,更多的人會認為這是iPhone X的廉價機型。iPhone X的銷量不佳,而iPhone XS的價格也遠比大多數人想象中要高,因此iPhone XR這款妥協的機型竟成為了蘋果的救命稻草。不過,初期的大賣之後,iPhone XR也走上前輩的銷售曲線。
如果說比較喬布斯和庫克的話,人們不免發現,兩人的經營模式與對待使用者意見的態度完全不同。喬布斯在大多數人眼中無疑是天才一般,無論是電腦還是手機,他治下蘋果推出了許多改變整個行業的產品。
庫克每天都看使用者評論 但這讓蘋果更尷尬了(圖片來自於www.cnbc.com)
然而,人們也對喬布斯時代的一些配套服務軟體頗有微詞。iTunes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個。登入難和支付難成了iTunes的兩個最重要的罪狀,尤其當這個軟體成為了管理你手機的唯一方式,就更加令人頭疼。
相比之下,庫克這種願意傾聽使用者需求的特質就發揮了作用。喬布斯去世之後,蘋果的更多精力就開始向軟體服務偏轉。Apple Music正在逐步縮小與Spotify的差距,而iCloud雖然經歷過黑客事件,但依舊給蘋果帶來大筆收益。
如果說之前的蘋果屬於硬體導向的話,那麼當下的蘋果公司無疑已經向服務型公司轉變。業界一直在傳聞的蘋果視訊流媒體服務還未上線,但已經獲得大部分行業內人士的認可,探索頻道Discovery CEO大衛·扎斯拉夫(David Zaslav)甚至認為,蘋果的視訊流媒體服務一定會大獲成功,因為蘋果擁有大量使用者。
可惜的是,蘋果目前的情形依舊非常尷尬。本月初的時候,蘋果曾公佈了2018財年第四季度財報。儘管這份財報十分亮眼,但華爾街的投資者並不買賬,股價應聲大跌7%,市值縮水700億美元。
庫克每天都看使用者評論 但這讓蘋果更尷尬了(圖片來自於www.cnbc.com)
在這些投資者看來,蘋果的硬體裝置銷量遠遠不及預期,同時新財季不會公佈硬體產品的具體銷售數字,是此次大跌的重要原因。也就是說,蘋果想要真正的放開手腳成為服務型公司,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對於喬布斯這種天才型人格來說,能夠聽的進去使用者的合理意見是至關重要的。同樣對於庫克來說,長期沉溺於使用者評論也不可取。作為蘋果這樣的身上擔負著引領業界前行的公司,天才和虛心都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