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創投啟動新一期基金,專為硬科技獨角獸而來,首個專案已回報數十倍
投中網(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 報道:大米創投的投資聚焦於“硬科技”,到目前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迎來成立第四年的大米創投最近好訊息不斷。
近期,大米創投召開了第三期基金東莞東理大米成長智慧製造基金LP大會,這隻擁有東莞理工學院和九家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創始人加持的基金正揚帆起航。
大米創投董事長艾民向投中網表示,大米創投將努力把這期基金打造成大米創投的樣板基金,重點佈局國家鼓勵發展的硬科技領域,通過極度的專注,實現聚焦,挖掘更多的優質專案,培育更多的行業龍頭。
就在不久前,大米創投一期基金投資的禾賽科技宣佈了百度和光速中國領投的新一輪融資,三年時間估值已經漲了數十倍。
現在VC行業都在為“募資難”頭疼,而大米創投卻手握寶貴的彈藥,正在積極尋覓資本市場低潮下的難得機會。
東莞理工學院加持
獨闢蹊徑的“高校+”模式
艾民給大米創投定下了“小而美”的基調,不追求基金規模,而是追求專案的高成長性,重點投資那些有企業家精神、有核心技術、有廣闊市場空間、有潛力成為行業龍頭的專案。東理大米成長智慧製造基金延續了前兩期小而精的風格,主投“硬科技”。
本期基金是東莞市引導基金首批投資的六隻子基金之一。東莞市引導基金委託深創投參與管理,第一批申請的GP有數十家,成立僅三年時間的大米創投,憑藉優秀的業績、產業優勢和投資能力脫穎而出。

東理大米成長智慧製造基金成立大會
在六隻基金之中,大米創投獨闢蹊徑,進一步引入了東莞理工學院,打造了一隻少有的有高校深度參與的基金。
東莞理工學院是廣東省與東莞市共建的一所以理工科為特色的大學,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博士任名譽校長。據2015年釋出的建設高水平理工科大學計劃,東莞理工學院將在五年內投入35億元,全球引進人才,目標是打造一家全國前50強的一流理工科大學。東莞理工學院不拘一格重金求賢,為高層次人才(團隊)準備了優厚的基礎年薪、住房補貼和科研啟動實驗室建設經費,其中傑出人才科研啟動經費最高可達5000萬元人民幣,學科領軍人才科研啟動和實驗建設經費最高可達2000萬元人民幣。
大米創投董事長艾民表示,有了東莞理工學院之後,大米創投在東莞就有了根,而對於東莞理工學院而言通過引入大米創投及其優秀的LP資源及所投企業資源,與學院開展合作,有利於促進學校的教學、科研和產業化發展。
對創業公司而言,東莞理工學院能帶來的最直接的幫助是產學研及人才上的支援。東莞理工學院擁有包括院士、國家級學者人才在內的高層次科研隊伍,以及設施完備、高水平的實驗室。創業公司可以與學校開展技術轉讓與諮詢、委託開發、合作開發、聯合申報課題等方式提升企業研發水平,也可以通過與東莞理工學院共建實驗室的方式獲得達千萬元的經費支援,極大地降低研發成本。東莞理工學院也可以為創業公司提供優秀的畢業生,或者通過聯合培養研究生的方式儲備人才。
大米創投在矽谷設有合夥人,引進海外專案是重要的投資方向。艾民認為東莞理工學院之於東莞就像是斯坦福大學之於矽谷,在吸引高階人才上可以發揮重要作用。“我們在矽谷看好的專案,可以直接落地到東莞。東莞靠近深圳、產業配套齊全,而且對引進的高階人才有很多的優惠政策,松山湖地區的氛圍跟矽谷很像。”艾民表示。
大米創投計劃與東莞理工學院以產學研共建的形式建設智慧製造研究院,將大米創投的LP資源、專案和高校打通,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體系。另外,大米創投投資的一個人工智慧專案,也計劃與學院共建人工智慧研究中心。“學院不僅提供免費的實驗室、實驗裝置,創始人名片還可以打上學院人工智慧研究中心的名頭,出去打交道就不一樣了。”艾民說道。
集聚九位上市公司背景LP
打造創投3.0模式
投中網看到大米創投東理大米成長基金的LP名單,雖然總規模不大,但是聚集了九位有上市公司背景的LP。
其中由上市公司直接出資的有:欣旺達(300207),2017年深圳工業百強企業第14位;三寶科技(HK01708)。由上市公司創始人出資的有:朗科科技(300042);合康新能(300048);金智科技(002090);遠望谷(002161);盛弘電氣(300693)。由上市公司母公司、兄弟公司出資的有:航民股份(600987)母公司航民集團,中國十大首富村之一;廣田股份(002482)兄弟公司廣田投資。
艾民是中國最早的一批保薦代表人,在創辦大米創投之前做了十多年保代,經手過一大批上市公司。之後艾民進入清華大學EMBA學習,結識了一批優秀企業家。這些都讓大米創投能夠構建起強大的產業生態圈。
眾多具有產業背景的LP有助於大米創投在自己專注的智慧製造、人工智慧、工業4.0等細分領域,構建產業生態圈,同時加上大米創投已佈局投資的行業內相關企業,進一步擴大生態圈的半徑。通過生態圈的助力,大米創投希望真正培育出一批細分行業的龍頭企業,踐行創投3.0模式。
大米創投在投前決策、投後管理的過程中,都會充分利用上市公司資源。大米創投看上的一些專案,艾民也會帶著創始人見一見上市公司創始人或董事長,這也成了大米創投的一大特色。這些成功把公司帶上市的優秀企業家,會基於自己的經驗就創業方向、股權結構、團隊構成等問題給出建議,或者為專案的發展提供資源支援。大米創投的多個專案在這一過程中重新調整了方向,業績和估值都取得爆發式增長。
三年數十倍,百度下注的
大米創投的明星專案禾賽科技,是這一模式的代表案例。禾賽科技現在已經逐漸成長為自動駕駛汽車關鍵部件鐳射雷達研發、製造的頭部公司。5月3日,禾賽科技宣佈了新一輪2.5億元的融資,由百度和光速中國領投。大米創投及艾民個人是禾賽科技的天使輪投資方,目前大米創投的賬面回報已經達到數十倍。
禾賽科技在創業之初選擇的賽道實際上不是後來大紅大紫的鐳射雷達。專案的緣起是,禾賽科技創始人接到某知名燃氣公司委託,研究一款鐳射氣體洩露的檢測裝置。創業之初,由於鐳射氣體檢測在矽谷並不是一個“性感”的方向,禾賽科技融資一開始並不順利。
在創立大米創投前艾民去矽谷考察了近一個月,正是這次行程中艾民認識了禾賽科技創始人,並在禾賽當時的矽谷孵化辦公室進行了深度交流。

艾民與禾賽科技創始團隊合影
禾賽科技董事長孫愷是斯坦福大學機械系和電子系雙博士,研究生師從鐳射診斷大師、美國工程院院士Ronald Hanson教授,在國際核心期刊和會議上發表基於鐳射的感測器論文20餘篇,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技術型人才。
CEO李一帆是清華大學本科,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博士,曾任西部資料首席工程師。李一帆是一位矽谷網紅,性格外向,社交能力強,演講富有感染力。
CTO向少卿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後獲得全額獎學赴斯坦福大學深造,獲得電子工程和機械工程雙碩士學位。大學畢業後,向少卿在蘋果工作多年,對技術的工藝落地非常有經驗。
艾民認為,天使投資核心是投人,禾賽科技的三位創始人各有特點,無論是性格上還是職業履歷上都形成了很好的互補,是一個很有潛力的團隊。
回國後,艾民很快約了合康變頻董事長和碧水源財務總監兼董祕(擔任過創業板發審委委員),在碧水源北京總部會議室聽了三位創始人的演講。之後來到深圳,艾民又約了欣旺達創始人和科陸電子董事長分別跟禾賽團隊吃飯。這些上市公司要麼是艾民保薦上市的,要麼是大米創投的LP,都有很深的淵源。當時禾賽科技的產品形態是車載式的鐳射氣體檢測裝置,幾位老總都覺得這個產品方向不行。
但基於投人的邏輯,儘管對產品方向仍有疑慮,大米創投還是決定投資,並且艾民選擇跟投,這也是大米創投成立後的的第一個投資專案。
“方向可以在實戰中找,中國的應用場景太多了,只要團隊優秀,核心技術牛,就一定能找到爆發的方向。”艾民如此向投中網表示。
在投資之後,艾民和LP們不斷地幫助禾賽科技尋找方向,基於對產業的熟悉給出一些建議。禾賽科技在鐳射技術上擁有很強的實力,而鐳射在各行各業有著廣泛應用,禾賽經過多方考察論證,最終確定了鐳射雷達作為主攻方向。
2015年年中,在得知清華校友在煤炭領域也用到鐳射感測技術後,艾民隨即為禾賽創始人介紹該公司董事長,並溝通探討鐳射感測技術的應用。
2015年底,大米創投舉辦成立後的第一次年會,現場來了做鐳射導航AGV叉車的佳順智慧董事長。第二天禾賽團隊就去了佳順智慧工廠參觀。艾民當時建議禾賽往鐳射雷達方向轉,但要怎麼轉還不明確。2016年春節後,艾民原來在券商工作時的一位同事其朋友在德國柏林參與了一個“柏林亞太周”活動,需要有一個有代表性的中國創業者演講,艾民即介紹了李一帆。禾賽科技CEO李一帆在德國柏林亞太周的演講在業界引起了熱烈反響,此次德國之旅讓李一帆看到了鐳射雷達的巨大市場。

禾賽科技CEO李一帆在德國演講
作為自動駕駛系統的核心部件,鐳射雷達的市場規模是非常巨大的。禾賽科技三位創始人都在美國工作很多年,在國際視野上要勝過本土創業公司,在創業之初就參與全球競爭。在國內,禾賽科技與自動駕駛的領頭羊百度達成合作,在2017年底與百度共同釋出了基於百度Apollo平臺的自動駕駛開發者套件Pandora。在海外,禾賽科技已經拿下了多個重量級客戶。百度前首席科學家吳恩達的妻子Carol Reiley在矽谷創辦的自動駕駛公司drive.ai,使用的就是禾賽的鐳射雷達。
構建產業生態
培育硬科技獨角獸
大米創投的投資聚焦於“硬科技”,到目前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除了禾賽科技之外,還有一大批專案成長迅速,在後續融資中估值成倍增長。
大米創投2016年投資了金力變速,2017年又追加投資,幾個月後這個專案被某著名機構看中,用幾倍的估值投了下一輪。金力變速生產的超精密微型減速器是智慧製造核心傳動零部件,其應用場景非常廣闊,例如現在越來越普遍的自動門鎖、機器人、各類智慧裝置等等。作為細分行業的有壟斷地位的龍頭,金力變速能夠充分享受行業爆發增長的紅利。大米創投投資的另一個早期專案天元智慧,已成長為智慧再製造領域的龍頭企業,在高鐵、軍工、煤炭、石油四大領域都已與龍頭客戶合作,估值已漲了5倍多,後續業績更是在高速增長中。2018年初,大米創投看中了從矽谷回國創業的團隊微埃智慧,這家公司用AI技術幫助製造業企業實現生產過程的智慧化控制與改造,大米創投天使輪領投數百萬元后,幾個月後的A輪估值就漲了數倍。

微埃智慧創始人趙紫州向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安徽省省長李國英、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深圳市委常委田夫、前海管理局局長杜鵬等領導彙報關於AI在智慧製造的研發與應用
與多數人民幣基金風格偏保守不同,艾民尤其青睞有獨角獸潛力的專案,他給大米創投定的目標是,每一期基金至少要投出一個能帶來一百倍以上回報的專案,學會變投資的不確定性為確定,獨立思考,達到不爭而爭的境界。這要求大米創投一定投中最大的賽道,還要能在早期就發現潛力股。
投早期專案,首先要看團隊,說到底是對人的把握,這也是天使投資最難的地方。一旦感到“人”有問題,艾民會毫不猶豫的放棄投資。艾民看中過一個不錯的專案,基本上已經談妥,估值1億元。結果沒過多久,這個專案又被其他知名機構給出了1.3億的估值,創始人後悔了。於是艾民立刻果斷放棄了:“這至少反應出創始人不成熟,口頭承諾也是承諾,完全可以一開始不答應,把估值留到後面再談,而不能說好的反悔,這樣的創始人難有大的作為。”
很多時候所謂的“看人”,拼的是人生閱歷,見得多了才能看的準。艾民不僅是大米創投的董事長,也是首席投資官,所有專案都要親自去看,艾民會經常跟創業者聊天。“十多年保代生涯,接觸了無數的創業者、創始人,各行各業,真正能夠做強做大成長為上市公司的少之又少,而哪些企業能夠成長為行業龍頭,什麼樣的創始人能夠成功,我還是有一定感覺與歷練的”艾民說。
艾民把在行業中的多年積累轉化成了大米創投的生態圈,一個天使專案在生態圈裡能夠獲得各方資源支援,成長也就特別快。在十多年的保代生涯之中艾民曾親手把一大批企業送上市,目前還擔任清華大學EMBA深圳校友會副會長(此前擔任祕書長6年),多種的圈層都被艾民整合起來,如此在看專案、投專案之時都能夠有底氣。
大米創投8月份在福建古田召開了大米的古田會議,確立了 “一箇中心,兩個成就、兩個回報"的發展戰略:以“構建產業生態,培育行業龍頭”為中心,成就員工,成就被投企業,回報LP,回報社會。重點佈局國家鼓勵發展的硬科技領域,通過極度的專注、聚焦,挖掘更多優質專案,培育硬科技獨角獸,打造小而美的基金,為中國智慧製造創新發展貢獻一份之力。
(編輯:齊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