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如何變現?千萬級大號新世相、日食記、一條、十點讀書給了不一樣的答案
不論是基於情懷,還是基於賺錢,在跨過流量的廝殺之後,自媒體人終要面臨變現的問題。
傳統的模式下,自媒體人嘗試過騰訊的廣點通廣告、讚賞、軟文變現、電商賣貨、社群收會費、線上線下賣課變現……可以說,基於線上能想到的方式,自媒體人都走過。

已有的模式,變現或流量的或已至頂點,或自媒體人已不再滿足於現狀,尤其是頭部自媒體大號。越來越多的自媒體大號嘗試在已有的模式之外,去開墾新的流量、變現的模式。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新世相、日食記、一條、十點讀書商業的新探索,看看未來更多的可能。
一、『新世相』還有一個影視夢想
『新世相』的口號“我們終將改變潮水的方向”給人一種無形的力量。這個自媒體由『世相』封號後開啟了一篇新的疆土。
說到『新世相』,很讓人自然的聯想到丟書大作戰、逃離北上廣、凌晨四點的北京、《你的味道》……一系列刷屏活動或作品。

變現方面,『新世相』嘗試過知識付費、讀書會等多種方式。2017年10月上線的新世相讀書會,銷售額超過150萬,並且3個月內,會員總量達到了200萬。
最近『新世相』的影視短劇《凌晨四點的重慶》,再次將『新世相』帶到大眾視野。這是繼《凌晨四點的上海》之後,『新世相』又一次在影視領域的嘗試。
其實早在2017年,『新世相』就在探索影視領域的變現,影視領域已成了『新世相』的第二條產品線。他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此次《凌晨四點的重慶》拍攝,先後就有100多位工作人員去重慶調研。

熟悉『新世相』的使用者都知道,最初他們的變現更多是軟文廣告,收入也還可以。但使用者卻不一定注意到,在變現的路上,『新世相』做了很多種嘗試。曾在內容發展的黃金時期,『新世相』啟動桃花島-類小紅書的平臺,但國內網紅簽約費太高,平臺產品轉化效果不理想,終是關閉了桃花島。
後來策劃了丟書大作戰、逃離北上廣、凌晨四點的北京、《你的味道》等一系列刷屏活動,『新世相』又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新世相』的收入模式逐漸由軟文廣告轉向活動贊助,單次贊助規模從幾十萬上漲到近千萬。並且據『新世相』的聯合創始人透露,未來將逐漸轉向版權和商務分成的模式。
『新世相』的創始人張偉曾對人說,他把自己放在不那麼安全的位置,因為他認為沒有絕對的安全。
他認為內容是一條虛線,如果不能落實成一些儘量標準化的產品線,就只能永遠在空中飄。影視內容成了他認真思考的第二條產品線。
張偉也用了《你的味道》、《逃離北上廣》、《凌晨四點的上海》、《凌晨四點的重慶》等影視劇開啟了變現新模式。
『新世相』的影視之路如何,仍是一個未知數,雖然目前,通過品牌贊助可以收回成本,但未來還需要考慮更多。
不論如何,『新世相』終是讓我們看到了更多的可能,看到基於自媒體流量、內容之外更廣闊的空間。
二、線下溫暖你的『日食記』
“溫暖你的心和胃”,正如『日食記』的LOGO所說,創立幾年來,『日食記』成了食客的情感聚集地。

聚集了3500W+粉絲的『日食記』,前期通過線上小賣部、廣告等方式變現。今年終於在上海開設了線下店,開啟了不一樣的變現之旅。
『日食記』作為美食領域的知名內容品牌,擁有龐大的流量資源優勢,其強大的品牌和IP效應有極大的運營價值。基於此,『日食記』選擇入駐整修後重新開業的上海世茂廣場,利用自身強大的引流能力,換取了極其優惠的物業權益。

『日食記』目前開張的首家線下店以綜合體驗店的方式呈現,主要分為四個板塊:
水吧 :可體驗精品咖啡等日食記衝飲類目的零售產品;
面檔 :日食記有名的欄目《深夜一碗麵》,顧客可以品嚐麵食;
零售區域 :主要自營和優選品牌產品,周邊+日食記精選,用於線下引流,打通線上和線下的銷售;
線下活動空間 :定期舉辦體驗課、分享會、主題展覽、跨界合作等活動區域。
板塊資訊來源:36氪
『日食記』目前走的是比較穩妥的路線,通過4種不同商業模式的測試,積累使用者資料和財務模式,從而為線下大範圍開店積累經驗。

『日食記』的線下店雖然尚處於試營業期間,具體盈利情況有待進一步驗證。但是從此目前低成本介入、穩步推進、善用線上流量的打法來看,未來可期。
線上為線下引流,線上通過線下變現,『日食記』體驗式實體店,重新定義了線上與線下的聯合。
三、打造線下入口的『十點讀書』
知名讀書類大號“十點讀書”,擁有多個賬號矩陣,全網粉絲高達3800多萬,2017年營收2個多億,2018年目標5個億。
現有流量基礎上再想實現較高幅度的增長越來越困難,同時,通過軟文廣告、賣課、電商等方式變現的提升空間越來越有限。
創始人林少的線下書店夢想,在尋求變現、流量新入口的情況下,成了『十點讀書』當下最佳選擇。
十點讀書即將在廈門落地第一家線下書店,並計劃三年開30-50家的新零售書店。

不同於傳統的行業做書店,十點讀書藉助於線上公號矩陣導流,線上講師等各種資源為線下服務,同時藉助線下書店作為線下活動的集合場所。
十點讀書嘗試將線上優勢與線下場景打通,以線下為新獲客渠道為線上導流,同時用線上反哺線下並提供更多的服務。
與其說十點讀書開的是一家書店,不如說十點讀書在為未來做流量入口。
四、將夢想搬進生活的『一條』
專注於原創生活類的短視訊的『一條』,擁有1700多萬的微信使用者,全網粉絲高達3500多萬。

2016年佈局電商後,『一條』全面開啟電商變現賽道,並形成了規模化的電商模式。據『一條』公開的資料顯示,其電商平臺的註冊使用者超過100萬,單月營收接近一個億。
但今年9月份,『一條』同時開了3家線下實體店,開啟了線上之外的另一條流量、變現方式。
『一條』的線下實體店匯聚了2500個優質品牌,10萬件生活良品,每一件都經過嚴格挑選、親身試用,力圖為使用者打造了一個優享生活空間。

不同於純線下優選店,一條的定位,力圖讓使用者將線下作為入口,進而進入線上實現復購,為一條帶來源源不斷的流量資源,從而實現一個閉環。
一條嘗試打通線上線下,與電商行業越來越多企業進來強調的線上線下聯動不謀而合。
線上線下共同觸達,給平臺和使用者提供了更多的連線點,通過線上導流線下,通過線下提醒關注線上。
五、總結
新世相、日食記、十點讀書、一條給我們提供了更多的變現視野和選擇,無論是影視、實體餐飲、實體書店、實體日用品店,都將會面臨線下的運營困難,但大號的流量加持,積極穩妥的嘗試,又讓我們看到了更多未來變現、流量的希望。
當然變現方式遠不止這些,更多的可能需要更多的自媒體人去嘗試。
未來,線上線下不再是單一的判斷標誌,自媒體將會有更多的選擇和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