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製品廠汙水處理,豆腐加工汙水處理裝置執行流程
豆製品廠的豆腐加工汙水處理裝置,豆腐生產過程中的廢水排放廢水水量在豆腐生產的過程中,產生大量的廢水,廢水主要來源於水洗、浸泡和壓濾過程,另有部分沖洗水廢水。各股廢水的水量和濃度會隨著生產工藝、產品類別、生產習慣等的不同而不同。我國的豆腐產量大,由豆腐生產而排放大量的廢水,廢水中的有機物汙染物濃度高,對水環境汙染嚴重。
現在還沒有很好的、專門化的處理技術,對此進行厭氧技術。採用厭氧為主的技術,處理豆腐廢水,COD去除率高,操作管理簡便,執行費用低,將是一種處理豆腐廢水的可以選擇。目前國內的豆腐/豆腐乾加工基本上是大豆經浸泡後磨漿,經離心、加熱後,利用滷水提取蛋白質後,剩下的黃水被視為廢水白白排放掉,其資喳用率極低,綜合效益很差,而且還造成嚴重汙染。其實黃水裡黴含有乳清蛋白和大豆低聚糖,而食品和品中不少新增成分均來自乳清蛋白和低聚糖。
豆腐作坊汙水處理裝置工藝流程沉澱池+曝氣調節池+水解酸化池+一級接觸氧化池+缺氧池+二級接觸氧化池+沉澱池+消毒池廢水經管網收集後沉澱經格柵自流進入曝氣調節池,由提升泵將廢水提升進入一體化裝置內部,經水解酸化、二級接觸氧化等生物處理工藝,最後經過沉澱、消毒等物化工藝,出水達到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染物排放標準。
工藝流程及主要設計引數1
豆製品生產廢水排放不均勻,水質水量波動性很大;廢水所含懸浮物、細顆粒物濃度高,易酸敗變臭,pH 較低,對預處理單元、管道裝置易產生不利影響。為此本工程採用以下措施來強化預處理:粗格柵和水力篩對廢水中較大的固形物以及豆渣等顆粒物有效去除;調節池預曝氣防止廢水過度酸化和沉渣上浮;混凝氣浮去除大部分的懸浮物和細顆粒物。針對混合廢水平均COD 不高(2 000~3 000mg/L),大部分汙染物可通過強化預處理去除的特點,本工程採用改良的活性汙泥法作為主體工藝,通過生物選擇器的設定以及營養鹽的合理調配,實現廢水連續穩定達標處理,既避免了厭氧處理較複雜的執行管理要求、啟動馴化時間長、較大的鹼消耗量以及執行不穩定易受衝擊等問題,又克服了豆製品廢水好氧處理過程易產生的絲狀菌汙泥膨脹的缺點。本工程在生化處理系統後還設定了後氣浮單元作為備用設施,在預處理或生化系統執行不正常時開啟,保證最終出水達標排放。
(1)絮凝反應池。鋼混結構,1座,有效容積33m3,HRT=20min。採用聚氯化鋁和陰離子聚丙烯醯胺混凝劑,在調節池提升泵出水管中投加並在折流式配水槽中均勻混合。反應池攪拌機變頻控制。聚氯化鋁(PAC)加藥量為150mg/L;陰離子聚丙烯醯胺(PAM)按懸浮物量的0.2%投加。
(2)氣浮池1。鋼混結構,2座,採用部分出水迴流的溶氣氣浮方式,接觸室上升流速為9mm/s,分離室表面水力負荷為2m3/(m2·h),總處理能力為120m3/h。
(3)曝氣池。2組,4廊道,鋼混結構,總有效容積2 160m3。曝氣池前設定生物選擇池1座,有效容積43m3。混合液濃度MLSS=4g/L,汙泥負荷為0.21kgBOD5/(kgMLSS·d)。
(4)二沉池。鋼混結構的輻流式沉澱池2座,中心進水周邊出水方式執行,尺寸為11 m×H 4m,單池有效容積400m3,總有效容積800m3,表面負荷為0.5m3/(m2·h)。
(5)氣浮池2。採用組合式氣浮機2臺,碳鋼防腐,單臺處理能力為50m3/h。投加聚氯化鋁和陰離子聚丙烯醯胺兩種混凝劑。後氣浮單元作為整個廢水處理工藝最終的保障單元,在預處理混凝氣浮單元或生化系統執行不正常時,適時開啟,保證出水達標排放。
工藝流程及主要設計引數2
1 、格柵
廢水經過格柵,去除汙水中較大的懸浮物、漂浮物和帶狀物,防止後續管路裝置堵塞,同時還可以大大降低生化系統處理負荷。
2 、氣浮機
氣浮機是溶氣系統在水中產生大量的微細氣泡,使空氣以高度分散的微小氣泡形式附著在懸浮物顆粒上,造成密度小於水的狀態,利用浮力原理使其浮在水面,從而實現固-液分離的水處理裝置。也可以通過新增絮凝劑,使汙水中的懸浮物去除率更高。
3 、 ABR
經氣浮機處理後出水進入ABR高效厭氧池,ABR高效厭氧反應池的特點是:每個反應池都可以看做相對獨立的升流式汙泥床系統,整體在結構上相當於幾個升流式汙泥床串聯,其獨特的分格式結構和推流式流態使得反應池中可以培養馴化出與該池汙水水質環境條件相適應的的微生物群落。ABR反應池前部分以產酸菌為優勢菌種,後面部分以產jiawan菌為優勢菌種,使得消化池中產酸相和產jiawan相沿程得到分離,參與厭氧消化的微生物能夠生長在各自zui佳的生長環境中,使厭氧消化的效率大大提高。
經過ABR反應池的處理後,汙水中難生物降解的大分子有機物被分解成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有機物,大大提高了汙水的可生化性,為後續生化處理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一體化汙水處理裝置對豆腐加工產生的汙水有明顯的處理作用,下面濰坊遠航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講解一下豆腐汙水特點和處理工藝。
豆腐生產的主要原料是大豆,晒乾後的大豆經篩選去除雜質後,用水浸泡、淘洗去除灰份,漂洗至潔淨,使其充分吸水膨脹,然後用打漿機磨碎,用水調成豆漿。豆漿蒸煮後,根據不同的產品,加人不同量的滷水,攪拌均勻,壓濾脫水後,可製成各種豆腐製品。
採用厭氧與好氧處理相結合的工藝,廢水首段經過厭氧發酵,絕大部分有機汙染物被降解去除,部分難降解的大分子物質也被轉化成小分子中間產物;厭氧出水進入好氧段,採用活性汙泥法處理。
(1)高、低濃度廢水調節池分開設定,解決廢水水量和水質的不均勻性問題,同時在高濃度調節池內設蒸氣管,滿足中溫厭氧反應的要求,在混合調節池內設定預曝氣設施,防止懸浮物沉澱和腐敗。
(2)在調節池前設定氣浮池,將進水中的大部分懸浮物去除,防止調節池表面出現浮渣層。
(3)豆製品廢水出水溫度較高,極易腐敗酸化,廢水排出車間後,在管道內流動的過程中即已變酸,當到達廢水處理廠時,廢水的pH可達到5左右。為了防止出現酸化現象,在反應池前設定投加NaOH的裝置,調整廢水的pH。
(4)由於SBR工藝具有執行穩定性好、抗衝擊能力強,並具有防止汙泥膨脹等優點,好氧部分採用了SBR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