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帶來新的辦公室神器,科大訊飛還發布了《1024 計劃》
10 月 24 日,程式員們的節日,也是科大訊飛一年一度的開發者大會。
按照慣例,訊飛今年依舊選擇在自家主場安徽合肥舉辦大會。這家 1999 年成立,已經發展 19 年的科技公司,如今已經是 AI 領域極具代表性的中國企業,大會自然也吸引了來自全球各地的開發者,近兩年科大訊飛也在智慧硬體領域不斷推出產品,因此極客之選(公眾號 GeekChoice)這一次也參與其中。
AI 技術落地一直是近年來科技公司不斷關注的話題,各行各業面對 AI 浪潮也在逐漸轉型。對科大訊飛這家從成立之初就以 AI 技術作為核心地公司來說,如何利用技術更好的賦能各行各業乃至人們生活更是需要不斷嘗試地目標。如同我們每天使用的輸入法,語音翻譯軟體等工具一樣,當這些技術融合在生活當中,才能真正發揮其潛在價值。而在這一點上,本次釋出會帶來的新的辦公神器以及更進一步的「1024 計劃」,則成為科大訊飛接下來的重要方向。
方便記錄的辦公神器:訊飛聽見 M1
瞭解科大訊飛的人應該都不會否認這家公司在語音、語義識別和理解上的深厚功力,即便如今在中國圍繞 AI 技術開展業務的公司越來越多,但科大訊飛卻是極少數能在 B 端和 C 端方向持續輸出產品的公司,這一切都讓訊飛聽見 M1 這款產品多了一些神祕感。
訊飛聽見是科大訊飛第一款轉寫機器人。顧名思義,轉寫機器人就是能夠將收聽到的語音直接轉寫為文字,這樣的工作在過去一般由速記員來完成,但訊飛聽見 M1 似乎想要嘗試挑戰這一領域。
一般而言,當公司會議、記者採訪、課程培訓時,速記都是必不可少的需求,由一個人將聽到的內容快速記錄在大腦中,反應在紙和筆上,就有了語音內容的文字版,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件事情應該有更好的解決方案。
訊飛聽見 App 就一直在做這件事,也許正在閱讀的你曾經用過或者聽說過這款語音轉文字的應用,它雖然有時沒有人工來的精準,但卻可以解決部分燃眉之急,但受限於手機錄音部分的基礎限制,這樣的應用還不能取代人工轉寫,於是就有了訊飛聽見 M1 這款硬體。
從外觀上看,這款圓柱形硬體外形不像是大多數人理解的機器人,而更類似於亞馬遜 Echo Dot,但更加小巧,差不多有手掌大小,它的特別之處就在於內部的 7+1 環形麥克風陣列,通過麥克風陣列能夠實現房間 10 米以內 360°方位的聲源定位,配合內建的 24bit 拾音晶片,因此比起手機來說,無論拾音距離還是清晰度方面都有更好的表現。

訊飛聽見 M1 正面只有一個錄音/儲存按鍵,在日常開會、採訪等狀態下,按下錄音鍵開始錄音,再按下按鍵立即停止。錄音內容可以通過自帶 Wi-Fi 熱點或者自帶 Type-C 介面同步到手機端訊飛聽見 App/網頁端訊飛聽見,使用官方語音轉文字的網路服務後就能完成轉寫。因此我們不妨把這款產品理解成一個錄音筆,但值得一提的是,這款產品可以完成中文和英文的語音轉文字識別,在一些有中英文混合的企業會議上,這款產品無疑能發揮其價值。
不過,要完成這樣的取代人類速記的任務,光是收錄更清晰的語音還不夠,更重要的是足夠高的準確度和快速的效率。在釋出會現場,訊飛聽見負責人王瑋表示,訊飛聽見 M1 是基於科大訊飛深度全序列卷積神經網路轉寫能力和 Dereverberation 去混響技術開發,目前中英文語音識別準確率能達到 95%,而且可以實現 1 小時音訊 5 分鐘出稿的要求。
實際上訊飛聽見 M1 這款產品在前兩天已經有不少媒體曝光,今天在釋出會現場,見到實體我們得以進一步確認它的配置已經細節,目前官方售價 1299 元,這個價格雖然不算便宜,但如果如官方介紹所說有更高的效率和準確度,相信能夠吸引到不少企業使用者。
在技術落地場景這件事上,科大訊飛從 B 端逐漸深入到 C 端,無論是翻譯機、轉寫機這樣的工具型產品,或者是智慧音箱、智慧耳機這樣的內容運營型產品,抑或是訊飛聽見、飛魚系統這樣的平臺型產品,多樣化的產品正在構建其自身的產品矩陣,並更進一步夯實科大訊飛的產業融合力度,如科大訊飛輪值總裁胡鬱所說:「不僅是核心技術,我們還需要產品創新、應用創新,和源頭核心技術創新結合在一起。」
《1024 計劃》:更多元觸達的 AI 計劃
以構建生態平臺成長起來的科大訊飛並沒有忘記自身的真正價值——開放,因此釋出會上帶來的「1024 計劃」就成了另一大看點。
「人工智慧拒絕神化」已經走到 19 年的科大訊飛明白在如今風生水起的 AI 浪潮之下,要想鞏固擴大優勢,獨自前行並不可行,因此,才有了科大訊飛輪值總裁胡鬱釋出的《1024 計劃》。
《1024 計劃》包含了三大主要內容,AI 教引計劃、AI 生態計劃、AI 公益計劃,胡鬱表示,這三個方面是為開發者打造的提升計劃,通過不同層面已經在逐漸進行,實際上也希望更多開發者能夠加入進來。
首先,AI 教引計劃類似於培養 AI 相關人才。目前科大訊飛成立的 AI 大學,學生已經超過 24 萬,他們通過線上提供的超過一百節以上的課程能夠掌握 AI 技術、AI 創業的各種內容,並且線上課內容也會不斷增加,目前簽約教授達到 55 位。
除了 AI 大學還有 AI 創學社,通過聯合高校、線上交流等多種形式,目的是能夠培養開發者,並提供技術和環境支援。
AI 生態計劃中最重要的是 AI 生態沙龍,區別於 AI 教引的線上培養年輕開發者模式,AI 生態沙龍更集中在企業層面,通過連線投資機構,線下組織同行交流,既可以位投資機構和開發者搭建良好渠道,也能為 AI 創業帶來更多可能性,胡鬱稱,這一專案過去一年已經有 13 個獲得融資,總估值超過了 60 億元。
AI 公益計劃中包含的主要是方言保護和三聲有幸專案。科大訊飛在語音和語音理解上不僅支援普通話,還針對中國各地方言進行識別,這正是基於方言保護專案才得以不斷進步,如今在訊飛輸入法已經擁有 23 個方言語音識別,其中有 8 個以上的識別正確率超過了 90%,剩下的都超過了 80%。
三聲有幸則是為了幫助聽障人士,通過科大訊飛的語音技術,聯合合作伙伴音書科技,目前位 10 所聾啞學校的近 40 萬名聽障患者提供了文字語音相關服務,並且還為眾多視力障礙群體提供語音合成服務,這些都是公益專案的重要組成部分。
將目光瞄準開發者、早期創業者以及弱勢群體等不同群體,《1024 計劃》無疑能為科大訊飛尋找更多未來潛在的合作伙伴和使用者,也許正如胡鬱所說:「人工智慧給我們帶來的不僅是互動的便捷,而且是情感上的依託。」但從更長遠的角度來說,AI 技術的落地,要想成為人人皆可使用的暖科技,無疑就是要關注這些不同群體,無論是逐漸完善的硬體矩陣還是成果不斷的軟體平臺,用更全面的服務和更人性化的視角對待社會,或許這才是 AI 真正的價值所在。(編輯:Rubber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