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出行全國81城市上線計程車業務,邁開轉型第一步!
2018年10月19日,哈囉出行釋出公告稱,正式將哈囉出行接入嘀嗒出行,在全國81個城市同步上線嘀嗒計程車業務,包括此前率先試點上線的上海、成都、南京三地。通過更新後的哈囉出行APP或者哈囉出行支付寶小程式上的“打車”入口,全國81城使用者都可以便捷地使用一鍵叫車體驗網約出租車服務。

哈囉出行已經從口號落地到行動當中
2018年,大浪淘沙後的共享單車,背後的問題也終於暴露出來,其中悟空單車最先退場,緊接著酷騎單車也身陷押金難問題中。共享單車盈利模式不明確,經營現金流維持不下導致破產,而摩拜、ofo等被推上資本市場的企業,卻成為存留下來的巨頭企業。隨著美團牽手摩拜,ofo接入滴滴,共享單車一時形成二者鼎立的局面。而除了摩拜、ofo,其餘的共享單車企業更多的是其處在一個跟風創業的階段,如果沒有資本家和阿里、滴滴、美團這樣的巨頭企業來扶持,因此,創業階段的共享單車企業大量出局是必然的趨勢。
眾所周知,“重資產、重運營”的共享單車並不是一個容易盈利的行業,就算背靠美團的摩拜單車如今也是虧損狀態。美團今年的招股書顯示,2018年前4個月,摩拜單車擁有2.6億次騎行,每次收入0.56元,總收入1.47億元,折舊3.96億元,經營成本1.58億元,總虧損4.07億元。由此計算,摩拜單車平均每日虧損約340萬元。除了不好過的美團,ofo同樣難以運營下去,今年就頻頻傳來ofo逐漸被推出海外市場的訊息。虧損頻頻,共享單車企業都開始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近日,摩拜上線實物電商,看似是美團在為一直自身一直缺少的電商填補短板,但其實也是在新的業務領域探索增長點。
在這個風口下,同樣盈利虧損的哈羅單車卻選擇另一種轉型方式來自救,9月17日,哈羅單車宣佈企業更名為“哈囉出行”,並啟用全新的品牌標示系統,這也意味著哈羅單車從共享單車向移動大出行的平臺開始轉型。雄墨觀察認為,共享單車市場雖然並不穩定,但哈羅平臺卻有著巨大的資源優勢,這種情況下,哈囉轉型大出行領域也是必然趨勢。如今,哈囉出行和支付上線計程車“打車”入口,也意味著哈囉出行轉型大勢凸顯,哈囉轉型大出行也已經應用到落地階段。

哈囉和嘀嗒強強聯合,對標滴滴優勢何在?
截止目前,哈羅單車已入駐300 多個城市和260多個景區,註冊使用者超2億;哈囉助力車也已進入全國100多個城市,使用者累計騎行超過5.8億公里。哈羅單車背後螞蟻金服投資來支撐企業運營,其也有一些不錯的訂單量,選擇轉型大出行領域自然是大勢可趨。可見,而無論是摩拜還是ofo,哈羅,其背後騰訊、阿里、滴滴這些巨頭,瞄準的都是共享單車平臺上的流量。哈囉背靠阿里,其戰略地位不言而喻,但出行領域目前的競爭已經達到下半場,市場格局已定,哈囉和嘀嗒合作,到底有什麼優勢存在呢?哈囉的企圖心又在哪裡呢?
其實,哈囉出行此時正是看準了滴滴飽受市場詬病的利好風口,才推出自己的網約車業務,大眾的反應也證明,在哈囉上線計程車業務後,市場也對其寄託了比滴滴更安全的明顯聲音。其次,今年4月,ofo接受滴滴戰略投資之後,接入滴滴出行APP。9月份,摩拜單車又與首汽約車宣佈將在APP接入、服務互通、使用者對接、品牌營銷和技術研發等領域展開合作,摩拜單車APP可呼叫首汽約車。ofo、摩拜動作頻頻,而哈囉出行和嘀嗒的合作明顯是增強自身競爭力的又一有利籌碼,對於嘀嗒來說,選擇和哈囉合作,除了能為自身增加一個業務的導流外,也能增加更多的營收,哈囉只是提供了一個平臺給嘀嗒,並不承擔風險和運營管理。和滴滴大資產的模式不同,哈囉這種發展模式更利於減輕自己的經營負擔,不論是司機的補貼還是車輛的稽核,哈囉都不參與。
因此,雄墨觀察認為,哈囉和嘀嗒此時上線計程車業務,哈囉來說正是關鍵的時機,這種輕資產的模式不僅有利於哈囉迅速佔領網約車市場,獲取一定的出行市場份額,更讓其迅速在使用者心中站穩轉型後的品牌形象,打破使用者對其單車業務的單一觀點,重新定義自身的品牌,更有利於自己下一步去開拓大出行市場。

哈囉轉型網約車玩法不一樣
據悉,2018年,網約車市場交易規模將增至2678億元,而後恢復平穩增長,2022年達5036億元人民幣。資料表明,網約車市場有著巨大的市場前景。哈囉出行今年4月就開始申請“哈囉”系列商標名,包括哈囉出行、哈囉助力車、哈囉汽車、哈囉生活、哈羅共享單車等,商標類別包含“旅遊、物流服務”,“保險、金融、不動產”。從哈囉的轉型業務可以看出,其未來並不僅僅侷限在出行領域。雖然目前哈囉宣佈進軍網約車市場,但其玩法還是有一定不同。
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5月,網約車APP市場滲透率為16.9%,使用者規模達1.85億。其中,滴滴出行依靠專車、快車、計程車、順風車等多種出行服務,在網約車市場佔據絕對優勢。而哈囉只上線計程車業務,只是給嘀嗒做一箇中介平臺的盈利模式,真的能盈利嗎?其實,這正是哈囉的討巧之處,哈囉出行利用出租出介面的身份入局網約車市場,正是看到了計程車這個市場的穩健和安全,眾所周知,計程車業務不同於順風車業務,其代表著一定的社會公信力,並且屬於公共交通設施,目前的網約車平臺對計程車司機並不抽成,而在快車端的司機,滴滴抽成比例就為20%。而哈囉之前就選擇和地鐵合作推出了地鐵周邊的新乘車模式,這次選擇扶持計程車業務,也是走了和政府一貫交好的風格。
從哈囉轉型前後來看,共享單車的定位是解決使用者最後一公里,而網約車卻是解決使用者更多方面的出行。但是轉型後的哈囉同樣也要面臨著市場的考驗,以及盈利模式的探索,在雄墨觀察看來,未來的哈囉並不會只侷限在網約車領域,在公交、地鐵、貨運、汽車等和大出行相關的領域,都可能是其探索的主要業務。此次大力扶持計程車業務,也不排除其後續在出租車技術服務上發力的可能,相信未來哈囉也將全方位覆蓋出行領域,探索更多的盈利可能,真正成為搶奪出行市場份額的巨頭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