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魚向左,虎牙向右:重監管時代下的遊戲直播龍頭們的重生之路

近來,鬥魚直播正陷入一場監管風暴之中。
十一長假正值各大電競賽事集中的“黃金週”,主打遊戲直播的鬥魚卻突然在AppStore中被下架了,隨後百度手機助手,騰訊應用寶等也紛紛下架,只能在部分安卓手機應用市場中搜到:只能觀看,不能打賞的“極速版”,鬥魚突然下架的訊息引發整個直播行業一片譁然。
有業內人士分析: 鬥魚此次下架很可能是因為其平臺主播的過激言行,觸發了監管紅線,導致了全網下架。
日前,鬥魚主播“B總001”在直播時大放厥詞“如果我是日本人,我也選擇侵略中國”,此言一出立即引發軒然大波,此後@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直接點名“鬥魚須鬥愚”,但即使事情到了這個地步,鬥魚依然未在微博等主要渠道公佈整改資訊,同時主播也未有反省,甚至還找了澎湃等媒體做採訪,希望極力為自身開脫,有人認為:正是B總事件的發酵導致了鬥魚APP的下架。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說法是:關於主播“陳一發兒”9月11日的直播四週年紀念日。
儘管尚處違規被封禁期間,但在她的直播間裡,粉絲卻依舊贈送火箭等大額禮物、傳送祝福彈幕。多個第三方平臺統計資料顯示,9月10日中午至11日中午,粉絲在“陳一發兒”直播間送禮總額約22萬餘元,刷禮高峰出現在9月11日凌晨左右,1小時內的送禮資料最高達12.3萬餘元。有接近監管的業內人士猜測,也可能是此事導致了鬥魚APP被全網下架繼續整改。
關於此次的下架事件,有媒體聯絡鬥魚方面詢問具體的下架原因。鬥魚方面表示,因內部優化調整,暫停提供下載服務,10月15日就可以恢復下載。至於鬥魚做了哪些產品功能的調整,下架原因是否牽涉到內容監管問題?鬥魚表示,更具體的原因還需要進一步核實。
10月15日晚上20點,鬥魚應用才恢復下載,此次下架持續了12天左右。此事被業內評為是在“鬥魚宣佈永久關閉陳一發兒直播間”之後的又一次標誌性事件。
此次的下架事件意味著:在內容安全監管不斷加強的強監管時代之下,視訊直播行業靠打擦邊球吸引流量和資本的野蠻生長時代已經過去了,市場會在新的規則引導下回歸到理性發展,而對於直播行業的玩家而言,接下來比拼的是:誰更能消化掉這些主播的粉絲,併為他們找到一個新的去處。
鬥魚和虎牙兩家直播平臺,兩者同是行業中的佼佼者,卻又各自擁有完全不同的成長經歷與行事作風,因而面對這場席捲而來的監管風暴,兩家平臺必然會走出各自不同的轉型軌跡。
鬥魚虎牙們會如何平衡:國家內容管制的監管需要與普羅大眾低成本獲得精神娛樂需求之間的矛盾,從而在重監管時代走出一條新路。這或許是當下遊戲直播行業最重要最值得關注的問題。
01
在兩家直播平臺之間,鬥魚似乎歷來都是:更具爭議性的存在。
事實上,這並不是今年以來鬥魚第一次引發爭議。鬥魚直播APP下架前夕,曾在英雄聯盟S8全球總決賽頁面中植入了人人貸的廣告:“當天的比賽是兩支外國隊伍,GMB和GRX,鬥魚在直播間搞了一個抽獎活動,傳送指定內容的彈幕可以抽獎。”從網友截圖的當時內容來看,“借錢就找人人貸”刷滿了整個比賽畫面。

此前,鬥魚的人氣主播“陳一發兒”因為調侃南京大屠殺、東北淪陷等,被鬥魚短暫封禁。之後,有媒體曝光了“陳一發兒”被封禁後,粉絲仍能在其被封的直播間贈送禮物,而這些禮物依舊可以被結算成收入,鬥魚也被指“陽奉陰違”。
在此次應用被下架期間,10月12日,鬥魚終於發出宣告:由於平臺管理失誤,已封禁主播陳一發兒直播間仍然出現打賞、彈幕執行事件,暴露了公司在社會責任、平臺管理、安全意識等方面的嚴重不足,並稱將永久關閉“陳一發兒”直播間。
往前推,去年鬥魚的頭牌遊戲主播“五五開”盧本偉也因為言行不當引發遊戲界軒然大波,最終被平臺封殺。
在諸多的爭議事件背後,極其外顯與張揚的個性,一直是鬥魚的一大標籤。
其實光看名字,我們就能知道:鬥魚本身就是泰國的一種民間動物,因好鬥得名。鬥魚的企業性格也很外向,最知名的例子是,LOL排位靠前的玩家中,如果在ID前加上“鬥魚TV”字樣,衝到王者給1W元,達到前十給10W。
這種張揚直接的風格,或許與鬥魚的出身經歷有關。鬥魚最早起家於A站的生放送,後來切入直播領域,作為一個沒有主播資源的後來者,簽約俱樂部、選手、解說,是最簡單的流量來源,也是最快的上位辦法,而在這些方面陳少傑出手極為闊綽,簽約主播、冠名戰隊、廣告投放毫不手軟。據業內傳言:在拿到天使輪2000萬後一個月,陳少傑便將融資花得只剩500多萬。
這種一擲千金,大開大合,極其張揚外顯的作風,在其平臺成長的初期,幫助鬥魚在講求視覺刺激與眼球效應的野蠻生長時代迅速打開了局面。
其中最核心的方法就是培養極具爭議性的頭部主播,無論是早期的“鬥魚三騷”還是後期的陳一發兒,盧本偉等等都是極具爭議性的人物,其中陳一發兒甚至因為莫須有的開房視訊事件而全網刷屏。
去年的鬥魚魚樂盛典年度十大巔峰主播比賽中,作為第一名的盧本偉在比賽的最後時刻,半個小時便吸金超百萬,一小時吸金更是達到160多萬元。而排行第九位的陳一發兒在去年12月份就吸金178.15萬元人民幣,直播平臺則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分成。
把吸金能力驚人的主播打造成為明星IP是鬥魚的發展策略。對於造星計劃,鬥魚也是頗為闊綽。今年1月份,鬥魚在魚樂盛典頒獎典禮上宣佈將在2018年投入10億元用於培養優秀主播,打造“主播星計劃”。
憑藉炒作這些明星主播,放大平臺價值的策略,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早期確實為平臺帶來很多的關注度。但隨著內容監管的不斷趨嚴,這種優勢也在迅速轉化為劣勢,以博眼球換取的高曝光很快就轉變成了高風險,陳一發兒、五五開、盧本偉、馮提莫、B總幾乎都是禍從口出,不但將她們積累的商業價值一筆勾銷,而且為平臺帶來巨大的監管風險,對鬥魚來說如果不能徹底改變路線,那麼像這樣的下架事件,恐怕會成為常態。
相比於鬥魚的外放張揚,脫胎於YY的虎牙相形之下要內向的多。虎牙直播脫胎於YY的體系和生態,更看重生態內的建設。在鬥魚入場前,YY遊戲直播(虎牙前身)已經積累的大批的使用者,但是外界對這個賽道仍然瞭解不多,直到鬥魚的加入,才點燃遊戲直播領域的戰火。
相比鬥魚大開大合的,一擲千金競爭方法,虎牙則偏向於理性剋制,虎牙的主播來源更多是內部培養,對於高額的簽約費用,直到現在虎牙仍然還是保持理性,少有天價簽約的傳聞出現。
當然,這種風格也會為虎牙帶來困擾:騷男、卡爾、拉風龍、賤聖等平臺頭部主播在直播中能夠一呼百應,但在圈子外卻不被瞭解,甚至微博粉絲都少得可憐,但帶來的好處也顯而易見,隨著內容監管的日益嚴格,過於理性剋制,過往被認為是缺點的部分現在立馬轉成了優點,眼見鬥魚的明星主播都一個個因言行不當被封殺,虎牙卻在其中並沒有什麼大的損傷。
過往,虎牙作為上市公司,決策流程不如創業公司快,如果出現鉅額虧損又很難交待。跟還是不跟,這是董榮傑每天都需要焦慮的問題。
如今,相比鬥魚不改動核心策略就會有監管問題,改動就影響核心競爭力的尷尬局面,本身就專注於圈層的虎牙要自在從容得多。
或許正是因為兩家的出生的環境不同,從而走上了截然不同的發展路徑,才讓這家公司在強監管的環境之下,走向了不同的命運。
02
如何處理好監管的風險,並不是鬥魚要面對的唯一問題,上市是橫在這隻大魚面前的另一個深坑。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下架正值鬥魚衝擊IPO的關鍵時間點。今年3月8日,鬥魚CEO陳少傑宣佈,鬥魚完成了新一輪6.3億美元融資,由騰訊獨家完成。在完成5輪融資後,有訊息稱,鬥魚計劃今年在香港完成IPO,擬公開募集3億-4億美元。
2018年5月,虎牙已經搶先在美國完成IPO,目前估值近50億美金,而作為本就慢半拍的鬥魚而言: 在群雄逐鹿的直播行業,App的下架,或將使鬥魚直播在上市前的頭部位置受到衝擊。
在上市之前,鬥魚的競爭策略很明顯,是通過:明星主播+高調的宣傳策略來吸引眼球,通過高增長,高覆蓋的使用者數字來講一個美好的商業故事,支撐高估值完成上市,然後上市之後,再進行成本控制,逐步過渡盈利。
總體而言,鬥魚在市場上講的是一個高速增長的故事,因而在上市之前鬥魚一直在不斷的通過簽約主播,戰隊的方式來吸引使用者和製造更多的話題,換取更多的外部關注,核心的資料指標在於:MAU與使用者體量。
而相比之下,虎牙更為看重使用者粘度,深耕完善自己的生態,平臺-公會-主播體系,與電競組織合作購買版權,打造《God Lie》《天命杯》等自制賽事,完善內容;虎牙看重的是:DAU和營收。
縱觀兩者的發展歷史,很難說誰對誰錯,誰的模式更為優勝。在過往,高速增長的故事為鬥魚贏得了很多資本的認可,繼而讓鬥魚都以持續發展壯大,而注重DAU與營收的虎牙,卻能憑藉優良的財務數字先行完成上市,本來屬於各有千秋,但進入2018年以後,外部環境的快速變化讓這個行業的增長故事變得越來越難以講述了。
2018年,遊戲直播行業正在進入一個下半場,對遊戲的高度依賴,使得它們也面臨業績下降的風險。遊戲工委釋出的《2018年1月-6月中國遊戲產業報告》資料顯示,中國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1050億元,同比增長5.2%。端遊收入315.5億元,首次下滑。
易觀國際的報告則指出,2017年,我國遊戲直播市場的增速持續放緩,市場規模達到58.8億元。易觀預計2020年,遊戲直播市場規模僅達到65億元,增幅停滯。遊戲直播行業天花板逐漸浮現,資本熱情開始減退。
行業自然的自身增速的放緩,資本熱情的消退,都讓依然在燒錢發展的鬥魚的處境日漸窘迫,上市融資成為了必然的選擇,但據業內傳聞,因之前的主播陳一發兒的永久封禁與此次的下架事件,鬥魚需要向證券交易所進行解釋,對其IPO程序影響不小。
反觀虎牙,搶先上市帶來的優勢卻讓它的發展更為從容,可以持續專注與遊戲圈層的滲透與營收的提升。
“虎牙原本是從YY平臺起步,而YY是遊戲相關的媒體,在遊戲領域積累的資源,為虎牙的垂直專業的發展打好了基礎。相比之下,鬥魚的內容更自由,更多時候僅僅將直播作為一種媒介。”艾媒諮詢集團CEO張毅曾公開表示,相比鬥魚,他更看好虎牙專注於遊戲的專業化模式。
公開資料顯示,虎牙直播2017年營收達20億元,鬥魚公佈的2018第二季度財務報告顯示,其2017年營收為10.383億元人民幣。虎牙在使用者滲透率方面不及鬥魚,但是盈利卻更勝一籌。
“如果鬥魚IPO失敗,已上市的競爭對手擁有資金優勢。很可能轉手把你收購了,優酷收購土豆網就是一個例證。”一位遊戲行業的業內人士曾經如此評價。
外部環境的快速變化,讓持續講增長故事的鬥魚直播的處境變得日益窘迫,其上市之路註定不平坦。
事實上,此次的直播行業遭受強監管,本身是一個行業性的變化與影響,主播因言行失而涼掉實際上對大家都有影響,但關鍵在於誰能消化掉這些主播的粉絲,為他們找到新的去處。
從這一點來看,無論是對於鬥魚還是虎牙來說都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但對於這一場突然席捲而來的監管風波,再結合兩家公司在前後的IPO程序,讓鬥魚虎牙這兩家遊戲直播行業的巨頭走向了截然不同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