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在2018
1、
彭博社的最新報道稱,中國監管層關閉了新遊戲上線綠色通道。
這個綠色通道用來測試國內和國際遊戲,堵住了這個通道,就堵住了新遊戲上線、貨幣化的最後一個漏洞,對遊戲商來說,這無異於雪上加霜。
在2018年騰訊二季度財報分析師會議上,騰訊總裁劉熾平表示,“廣電總局也意識到這樣的監管措施已經影響到了整個遊戲行業,因此設定了一個綠色許可通道,通過這個渠道得到許可的遊戲可以先進行一個月的商業化試運營,這為整個行業帶來了一定程度上的緩解。”
遊戲行業的走勢,完全出乎了劉熾平的判斷。
不管是官方政策還是輿論,對於遊戲行業都是收緊的。
8月30日,八部委在《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中提到,新聞出版署要實施網路遊戲總量調控,控制新增網路遊戲上網運營數量,探索符合國情的適齡提示制度,採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時間;
10月12日,央視《焦點訪談》欄目釋出“沉迷手機遊戲的留守兒童”;
10月13日,《焦點訪談》繼續呼籲“讓孩子放下手機遊戲”;
這些明確的訊號已經被騰訊吸收,外部變化直接催生了騰訊內部的變革。
2、
再次遭遇七年之癢,2018年9月底,騰訊開始了架構大調整。
跟幾乎一年一調的阿里不同,騰訊架構基本穩固,這次的調整,在事業群上做文章。
將原有的七大事業群調整為六大事業群,最新的組織架構為:企業發展事業群(CDG)、互動娛樂事業群(IEG)、技術工程事業群(TEG)、微信事業群(WXG)、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並宣佈成立技術委員會,打造騰訊技術中臺。
騰訊的困境,有人說來自內部山頭林立,資訊隔絕;有人說是投行化,耽於創新。
以騰訊中國第二大市值網際網路企業,恆生第一股,中國網際網路行業半壁江山,驟然的下跌,絕對不光是自身因素。
火箭速度增長的微信使用者,讓如日中天的騰訊,忽略了外部政治和社會生態的巨大變化,從而埋下了致命的隱憂。
雖然都叫網際網路公司,網際網路公司之間卻有許多不同。
從市值上看,阿里巴巴3900億美元,騰訊3400億美元,螞蟻金服估值1500億美元,其後分別是估值750億美元的頭條、711億美元的百度,滴滴、美團、京東、網易、拼多多可以算後五名。
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是電商;滴滴、美團算是線上線下融合;頭條和百度是資訊和視訊;螞蟻屬於網際網路金融;騰訊和網易主業是遊戲。
網際網路在中國的發展史,雖然不乏VIE、GFW這樣的限制,終究青山擋不住,浩浩蕩蕩的江水拍山而去,成為如今比肩美國的世界網際網路第二大國。
外部環境和中國網際網路行業之間有碰撞,也有互相促進,不能一概而論。
網際網路和我國的意識形態管控之間,是一個交集。
網際網路中的技術進步、經濟發展、資訊傳遞,在我國幾乎不受到任何影響,甚至獲得了比美國還寬鬆的監管環境,比如電商行業。
網際網路中的輿論動員、新聞傳播、娛樂沉溺等,在一開始就跟意識形態有一定的衝突,但除了幾個標誌性事件(Google、飯否)之外,百度、騰訊等的發展也幾乎一帆風順。
3、
進入新時代,高層對於網際網路的重視遠甚於以往。
2014年2月27日,中央網路安全和資訊化領導小組成立;2018年3月,小組升級為中央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委員會。
在意識形態領域,高層分別召開了三次座談會,有了三篇座談會講話。
分別是2014年1月15日《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16年2月19日《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16年4月19日《在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類比“老三篇”,這三次講話可以看做是最高層對於意識形態,對於網際網路態度和看法的“新三篇”。
網際網路認識和管控進入了新時代,網際網路也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過不了網際網路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
通觀“新三篇”,網際網路從業者至少要認識到幾個問題。
網際網路經濟的壯大,為自己爭奪了話語權,有了裡子,也有了面子。
這個面子,既是以民營經濟為主網際網路企業在國家層面的面子,也是與蘋果亞馬遜等國際巨頭平起平坐的面子。
馬雲、馬化騰、李彥巨集能躋身廟堂會議,建言獻策,高層對於能夠發展經濟增加就業必然呵護備至。
大部分的網際網路從業者,是能夠繼續從中國經濟增長中不斷獲得利益的,不管是移動網際網路、O2O、網際網路金融還是未來的人工智慧、無人駕駛。
網際網路與意識形態的交叉部分,會受到嚴格管控,原來管用的擦邊球、拖字訣等做法,已經完全不適用。
尤其是2018年兩會後黨和政府機構改革之後,形成了一套以網信辦為主體,以宣傳、文化部門為補充,以工信系統為技術指導的監管體系,已經基本完善。
“多頭管理、職能交叉、權責不一、效率不高”等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從事新聞資訊傳播、視訊內容、社交網路、遊戲的廠商,在新監管體制下,開始頻頻觸線。
要把黨管媒體的原則貫徹到新媒體領域,所有從事新聞資訊服務、具有媒體屬性和輿論動員功能的平臺都要納入管理範圍,所有新聞資訊服務和相關業務從業人員都要實行准入管理。有關部門要認真研究,拿出管用的辦法。
講話言猶在耳,不過許多從業者重視程度不夠。經歷去年大號整改風波後,依然我行我素。
今年以來,各大新聞網站、APP,短視訊和視訊網站,遊戲和社交,迎來暴風驟雨的監管,才知道有關部門並不是吃素的。
4、
從2014年開始,網際網路所處的社會環境、政治生態發生了變化,而騰訊作為橫跨社交、遊戲和內容的領頭羊,是最早感受到變化的公司。
2011年微信橫空出世,騰訊開啟了高歌猛進的模式,一路過關斬將,佛擋殺佛。
守住核心業務,把半條命交給投資企業,騰訊拿下了中國網際網路大半壁江山,這一套打法邏輯經過實踐檢驗,至少從結果上來看,這個戰略非常成功。
騰訊的主要業務、投資模式,一直非常穩定,營收和利潤也同樣也很一條上揚曲線。
騰訊的頹勢,最大的干係就是遊戲增長乏力。
2017年第二季度,遊戲收入238.61億元,同比增長39%;2018年二季度,遊戲收入252.02億元,同比增長6%。
比起第一季度,2018年二季度遊戲收入環比下降了12%。
2017年開始,中央媒體長篇累牘對遊戲的口誅筆伐,以馬化騰去參觀和解,但騰訊總體戰略並未動搖。
2018年騰訊傾注全力的兩款吃雞遊戲,光子工作室《絕地求生·刺激戰場》和天美工作室《絕地求生·全軍出擊》,希望能夠接過王者榮耀的棒,繼續為騰訊創造鉅額利潤。
因為機構改革的原因,PC版吃雞遊戲無法進來,兩款吃雞手遊不能夠貨幣化。
騰訊在購買韓國藍洞吃雞遊戲版權上投入不菲,維護和更新兩款遊戲也是巨大成本,但10個月裡卻得不到收入。
王者榮耀已經進入遊戲生命的後半程,強弩之末,缺乏接班人的騰訊遊戲,只能巴望監管層快些放行。
騰訊高層顯然也是這麼認為,在二季度財報分析師會議中,騰訊總裁劉熾平解釋,此次停止遊戲審批主要是因為相關官方機構正在進行重組,他表示對《絕地求生》通過審批沒有什麼擔心。
騰訊對大勢的判斷出現了不小的失誤,如今相關重組的官方機構三定方案都已經推出,遊戲的審批仍然杳無音信。
停止遊戲審批的原因並不僅僅是官方機構的重組,更重要的是背後監管體系的變化。
跟阿里巴巴時刻關注歷史程序不同,騰訊這家公司對形勢有一種鈍感力,有時候鈍感是一種優勢,有時候卻是致命的。
阿里的業務,除了大文娛之外,基本上與意識形態交集不多,騰訊的幾大主營業務,全都與意識形態有交集。
微信和QQ是中國最強大的社交工具;騰訊新聞和視訊是中國最大的新聞門戶和視訊網站;騰訊遊戲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大的遊戲公司。
監管邏輯發生變化,在每個細分領域,騰訊都是首當其衝。
在每條業務線,騰訊都兵強馬壯,穩居第一;但在巨集觀戰略上,騰訊表現卻差強人意。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點正好跟阿里系產生鮮明對比。
螞蟻金服在今年改變模式,2021年時讓技術服務收入佔總收入超過65%。
這是螞蟻金服看到支付和金融服務存在風險,這是決策層對外來趨勢判斷後及時做得調整。
相比較而言,2014年到如今,騰訊遊戲佔比一直在上升,雖然金融和廣告收入也在上升,但相對速度較慢。
馬化騰雖然近期當選了改革開放40年百大企業家,一個人的命運,個人奮鬥固然重要,但也要考慮到歷史的程序。
這是一切以內容為核心模式,包括頭條、百度、快手、微博都要面臨的問題。
5、
網際網路之父Tim Berners-Lee在今年接受經濟學人採訪時認為,他不會用失敗來形容網際網路,但網際網路並沒有帶給人們一個積極的、建設性的社會。
20多年前當他發明全球資訊網的時候,他認為網際網路只會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當年他熱情洋溢寫到,草根的聲音傳遍地球,這讓我感到歡呼雀躍,在網際網路幫助下我們可以建設理想中的大同世界。
如今他批評大型網際網路公司集中了太多的權力,Facebook、Google和推特“控制了哪些觀點能夠被看到和分享”。
哪怕在五年前,提到管控網際網路,就會被認為是落後、阻礙進步。
網際網路正在中心化,巨頭們正在控制這些基礎設施,一個破壞性的新網路正在被新的體制在過濾,屠龍的少年坐在寶座上,慢慢長出了角。
網際網路去中心化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沒有人認為網際網路還能回到最初去中心化的完美狀態。
每個國家網際網路都在中心化,也沒有新技術能夠打破這個趨勢。
事情正在起變化。
中美兩個網際網路大國,都在改變網際網路監管的一些法則。
中國的網路安全法,美國媒體對Facebook大選期間的追問和扎克伯格的聽證會,都是監管層對網際網路底層規則的調整。
1890年代,洛克菲勒等壟斷巨頭把持美國經濟的時代,美國最早倡議反壟斷法的參議員約翰·舍曼曾經說,
“如果我們無法忍受政治上的國王,我們也不應該忍受制造業、交通業以及任何國計民生行業的國王”。
那麼,我們應該把誰關到籠子裡?
-----------------------
超先聲,王超的微信公眾賬號,關注網際網路和新科技。微信搜尋“chao-xiansheng”,傾聽進步的聲音。
超先聲文章全部原創,都是赤裸裸的乾貨。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和公眾號,否則堅決找你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