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用在哪,大資料門兒清
“這是縣教育局提供的申請助學金學生名單,將學生姓名錄入民生資金大資料資訊平臺,申請人和監護人的資訊便會呈現出來。”在山東濟寧市嘉祥縣民生資金大資料資訊平臺中心,中心主任任麗娟介紹,“對於不符合申請條件的,平臺會自動提示,我們會進一步核實,確保相關資金用在實處。”
嘉祥縣從去年年初搭建民生資金大資料資訊平臺,將21個部門9大類79項民生資金申請准入條件納入平臺。平臺分為民生資金、民生專案、基礎資料三大板塊,提前設定好預警模型167個,建立篩查、對比、統計、分析和預警等功能,設定互斥資金資訊比對、資金重複發放比對、受益物件身份比對等監督模型,實現自動發現問題,並精準鎖定問題物件,實時監管民生資金髮放情況。
所有民生資金納入到同一“資料籠子”監管,實現了實時掌握民生資金“誰在用、怎麼用、用在哪”,節省了人力、物力等傳統監管力量。“通過這個平臺,實現了精準發現問題,變人為監督為資料監督、事後監督為過程監督,有效壓縮了公職人員權力尋租空間,民生資金監管更加規範高效了。”嘉祥縣紀委有關負責人說,截至目前,平臺已錄入資料近1300萬條。
自平臺試執行以來,有關部門已規範資金近300萬元。為確保監管效果,嘉祥縣還出臺了相關考核措施,明確問題分類處置流程,目前,平臺已向7個部門下發了整改通知書;移交問題線索50條,立案9起,給予黨紀政務處分9人。
《 人民日報 》( 2018年09月14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