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化改革背後,中騰信距消費金融2.0仍差一截?

2018年6月12日,中騰信受邀出席了第21屆科博會中國金融論壇。會議中,中騰信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我國消費金融已經邁入了2.0時代,即金融平臺的目標開始從簡單的滿足需求過渡到追求高質量、合規化的經營。中騰信負責人還表示之後會將更多科技引入到金融中以滿足高質量的發展需求。
具有國資背景的中騰信於2014年1月成立,可謂是含著“金湯匙”出生,是一個專注於消費金融的金融資訊服務平臺。值得注意的是,在短短几年間中騰信就從一個新興金融平臺一躍而成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百強之一,並且在這幾年中還呈上升趨勢,是非常有發展前景的。
然而隨著消費金融2.0時代的到來,行業內的頭部平臺們都在向更高的服務目標靠攏,以佔得更多的發展先機。因此,新的戰爭即將打響,在與其他平臺短兵相接之前,中騰信能否在業務增效、銷售管理、風控技術等方面實現智慧化突破,從而為自己提前奠定更多的競爭優勢呢?
中騰信大刀闊斧的智慧化改革
作為具有雄心的消費金融平臺,中騰信一直以來將成為中國領先的消費金融科技服務企業作為自己的目標,並且也在多方面進行佈局。例如中騰信分別通過決策引擎系統、反欺詐偵測系統以及催收系統來對自己的貸前、貸中、貸後每個環節實現業務覆蓋。同時中騰信通過科技對傳統金融業務實現的賦能,一定程度提高了傳統業務效率,也解決了部分環節成本過高的問題。
第一,目前許多借貸者在借款時,都要線上下填寫資料,並且將紙質化資料親自提交到門店實行辦理,有時候因為一些證件原因還要讓借貸人往返多次。這是目前很多信貸平臺業務的常態,業務辦理效率低下成為痛點,同時其中付出的成本也成為了一筆不小的開支。
為了針對這一痛點,中騰信在現有技術條件之下以滿足客戶需求為目的,於2017年12月20日推出了無紙化簽約服務,通過科技來對傳統金融業務加以改良,志在提高客戶體驗和業務辦理效率,同時節約傳統業務所附加的綜合成本。
相較而言,無紙化簽約服務和傳統的簽約服務有不小區別,主要在於無紙化簽約可以通過手機來進行資訊錄入和核對,並且在業務員的幫助之下減少了辦理難度。同時在資訊錄入之後還會採取“進後即焚”的方式來保護客戶隱私,避免了傳統業務辦理後存在的洩露資訊的風險。
第二,中騰信為了保護借貸者的隱私,採用了生物識別、大資料風控等功能來確保使用者運用資金的安全性。比如使用者在用傳統賬戶密碼登入的時候,存在著密碼洩露的可能,並且在手機被盜時也存在著驗證碼被盜的可能,因此傳統的賬戶密碼登入或簡訊驗證登入方式都會擁有一定風險隱患。
對此,中騰信在登入選擇上增加了生物識別技術,通過聲紋識別或人臉識別的方式來避免傳統賬號密碼登入時可能遇到的問題,因為每個人的聲紋和人臉都具有其獨特性,不太容易被盜用。因此盜竊者犯罪的難度上升,一定程度上減小了使用者賬戶丟失的風險,與此同時智慧識別技術還能給使用者提供便捷的服務體驗。
第三,中騰信為了能夠加強風險控制能力,還採用了智慧風控機器學習的方法,通過四年的業務積累和入局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資訊共享平臺來獲取信貸人群的信用資料。並且通過自己的風控演算法從中發掘優質借貸人,並藉助優質的資產端來提高對投資人的吸引力。
第四,貸後催收作為P2P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卻仍舊存在著許多效率低下的問題,比如催收的電話溝通時間成本極不穩定。
為了能夠極大程度節約時間溝通成本,中騰信通過智慧外呼系統,節省了撥號時間,自動分類沒有接通的電話,讓業務員可以避免很多無用時間的浪費,極大程度上提高了時間利用率,間接地減少了許多綜合成本。
然而,儘管中騰信一直在通過科技賦能的方式儘可能地解決傳統業務效率低下的痛點,也試圖運用大資料和智慧技術來對其產品的安全性進行再提高,以減少投資者投資產品的風險。但是在其大刀闊斧的智慧化改革背後,中騰信仍然存在著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智慧化改革背後,中騰信的“美中不足”
儘管中騰信看準了消費金融2.0時代的來臨,在科技與金融融合的道路上不餘遺力,也在許多方面進行了智慧化改革,但想完全披上智慧化的外衣並非一蹴而就的,中騰信還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有待提高。
第一,除了債後環節之外,中騰信的某些業務環節也存在著比較明顯的效率問題,比如貸前業務。貸前業務的核心是推廣,而推廣則需要大量的線下人力,業務員作為中騰信貸前業務發展的衝鋒兵,時間成本可能過高、服務質量不能保證等,已經成為了業務員在進行推廣時的效率和效益“攔路虎”,無形之中也給中騰信增加了許多負擔。
因此無論是出於對人力成本的節約或是服務質量提高的考慮,目前中騰信都需要在貸前方面下功夫,儘快落地更具針對性的智慧化改革方案。
第二,目前中騰信通過接入大型資料庫來提升自己的風控能力,但是這些資料庫只記錄著借貸人過去的信用資料,要推斷出未來這個借貸人是否能及時還款顯然還存在一定的困難。
因此在現階段,中騰信可能還缺少一個可以預測未來風險的風控計算方法,對借款人未來還款能力綜合評估,並且根據評估結果為借款人設計出一套對應的借款方式和還款計劃。
第三,儘管中騰信在貸前、貸中、貸後環節都進行了部分智慧化改革,但有許多改革措施並非中騰信率先實踐,而是在其他企業先實踐並有成效之後,中騰信再加以效仿。這導致中騰信在邁向智慧化改革的途中可能會慢人一步,甚至有些時候,很有可能會因為一步之差導致其錯過快速佔領市場的絕佳良機。
可以看出,雖然中騰信倡導智慧化改革,也明白在消費金融2.0時代的戰略方向就是進一步為自己的平臺根植智慧化的基因,但還是有一些環節沒有沐浴到智慧化的春風,因此中騰信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要完全邁入消費金融2.0,中騰信仍需修煉內功
消費金融2.0實質上是以科技作為動力,從各方面將傳統消費金融業務的效能進行再度提升,而這種變革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不斷地探索中總結出經驗進而再深化。根據中騰信目前的進展,要想實行全面科技賦能並提高企業競爭力,可以考慮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其一,在推廣的時候,將人工智慧技術植入到APP中,甚至於完全取代業務人員的作用,讓客戶在整個辦理流程中都能擁有完美的服務體驗。現階段許多企業在進行業務推廣時都聘用業務員來進行推廣,但並非所有業務員都能擁有最頂尖的素質,而頂尖業務員也無法覆蓋到所有客戶,因此人工智慧就成為了推廣階段兼顧服務和成本的最優解。
雖然現階段技術有限,尚不能實現全業務覆蓋,但並不妨礙前期的融合試點,中騰信可以通過部分業務智慧化來提高經營效率,例如通過APP實現自助辦理功能。
其二,除了可以利用人工智慧技術提高服務質量之外,中騰信也可以利用大資料來提高平臺風控水平,並依據著更豐富的資料來選出不同潛力的客戶。比如現階段中騰信主要服務於工薪階層,據統計目前全國就業人數達到了7.7603億人次,其中有26%為工薪階層,即2.0176億人次,而這裡邊的工薪階層又有不同段位的工資,有些人月薪3000,有些人月薪30000。若是能對使用者大資料進行細化區分後再解讀,根據不同的客戶推出不同的借款專案,並且根據不同的情況為他們推出相應還款計劃的目標並不難實現。
除了在工資方面進行業務細化之外,中騰信還可以根據不同的工作種類,甚至是不同的消費需求,提供不同額度,乃至不同期限的借款選項,減少壞賬機率,提高企業的整體風控能力。
綜上所述,消費金融2.0的關鍵在於讓運營效率和運營成本都能得到極大程度的優化,中騰信既然想成為國內領先的消費金融平臺,更需要通過人工智慧、大資料等技術提高平臺業務能力,並且儘可能地改善傳統金融業務效率低下的問題,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實現自主創新,這樣才有可能真正地成為消費金融2.0時代的企業。
文/劉曠公眾號,ID:liukuang110,本文首發韭菜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