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投資就是“市場都錯,就看你能否發現”
最近,坤鵬論看了一篇文章說,迷茫真好,這句話細細琢磨,發現竟然暗藏玄機。都說人最怕沒了方向和目標,失去了就會迷茫。而這個世界真正能夠有明確方向和目標的人,其實少之又少,更別談什麼迷茫了,唯有那些總是為自己確定方向和目標的人,才會階段性或是週期性地迷茫,因為大部分事物前進和發展的軌跡,都是螺旋式漸進,人的成長也離不開這樣的規律,所以在即將突破進入下一層級的時候,人總會遇到瓶頸,其實這瓶頸就像一層窗戶紙,但卻堅硬得就算使出渾身解數也無法挑破,往往屢屢的挫敗讓人灰心喪氣。而瓶頸更像一層迷霧,遮住了人的雙眼,讓人看不到下一層到底是什麼模樣。這時候,迷茫自然而然產生,同時也是新的人生分界線,有的人苦苦堅持,終得突破,海闊天空,有的人則沒了信心,敗下陣來,永遠停滯不前。人類的思想到底哪裡是界限,誰也無法給出答案,但它是分層分級的,這卻是個不爭的事實,所以,不怕人貧窮,就怕思想永遠停留在底層。有人把思想的成長稱為進化,這個詞用得真好,因為每次螺旋式上升的重要節點,勢必帶來迷茫,勢必要經歷蛻變,唯有破繭而出,方能脫胎換骨,而這中間的迷茫之痛,就是一次思想的浴火重生,不疼不痛,怎麼能見彩虹。

今天,坤鵬論想聊聊最近對於價值投資的點滴思考,因為我們自己從來沒有如此堅定地要將自己的下半生與它深深捆綁。前面談到了思想的蛻變,其實換句話說,它就是認知的重大階段性提升,幾乎是涉及到人生觀的變化,而投資觀與人生觀緊緊相聯,你想做一個什麼樣的人,就會有什麼樣的投資觀念。所以,投資是一個世界觀打底的行當,你的宇宙觀世界觀直接決定你的投資之路能走多遠。特別是社會化大分工、大生產的時代,人的靈性漸漸剝離處於次要地位,獨立思考掙扎在逆流的河。獨立思考放在大生產中沒有卵用,但在投資中卻是一個重要的基本素質,為什麼世界貧富分化越來越嚴重,其中有一點誰也不能否認,發大財的富翁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他們正因為從不人云亦云,才發現和抓住了人生稍縱即逝的大機會。彼得·林奇曾說過:“如果投資者能夠不為經濟形勢焦慮,不看重市場狀況,只是按照固定的計劃進行投資,其業績往往好於那些成天研究,試圖預測市場並據此買賣的人。”這句話裡揭示了一個道理,那就是99%的投資者會為經濟形勢而焦慮,會時刻不停地關注市場狀況。在坤鵬論看來,從人性上講,人總是對未來充滿惶恐,總想用已知解釋未知,越是未知,越是不太美妙的未知就越拼命想知道個所以然。於是,在與投資息息相關的經濟領域,經濟學家站了出來,他們告訴人們,經濟皆有周期,歷史上,短中長的週期總結了一大串。但是,週期這件事兒的最詭異之處在於,對過往之事的解釋,嚴絲合縫;卻對未來之變的判斷,時常失誤。比如,從1933年的霍伊特開始,無數經濟學者開始研究房地產週期,期間資料模型建立無數,來解釋和預測房地產週期,而99.99%的模型統統只有解釋功能,預測性卻時常失效。回顧以往,中國的房價,專家的預測似乎從來沒有靈驗過,反而是大房地產商任志強這些年有理有據,頭頭是道地掰飭成史上最牛預言家,可笑不?!以前坤鵬論也蠻篤信週期論,結果越研究越發現,所謂的經濟大週期說白了也不過是人間大道理——盛極必衰,否極泰來的演繹,中短週期則根本無跡可尋。甚至有人總結道:投資,就像經濟一樣,更像一門藝術而不是科學。真正賺到大錢的投資人從來不看週期,不是因為週期無法預測,而是因為週期壓根沒用。儘管這個說法有些過於絕對,但拋開經濟學,用普通人極為樸素的道理分析一下,房價從歷史走勢上看,也是不斷上漲的。第一,只要是信用貨幣,鑄幣權在政府手裡,貨幣永遠是貶值的走勢,所以房價自然也要水漲船高。第二,太平盛世下,地球上任何適宜居住的土地都是越來越稀缺的,一旦稀缺還不能再生的東西,價格肯定會越來越高。研究一下全世界的資料,即便是拋除了通脹,二戰之後世界各國的不動產價格大勢,也都是永遠上漲!也就是說,只要不發生戰爭,無論你在任何一個時間點,在美加澳新法中等任何一個世界大國買入房產,只要永遠不賣,那就永恆增值。當然,這其中還有個大道理,這麼多年來,全世界都在貨幣寬鬆,大搞金融,而早在古羅馬時就已經證明了,凡是金融氾濫,房市必然蓬勃發展。

這個世界上有個真理:富人講故事,窮人聽故事。週期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富人講給窮人的故事,讓窮人心甘情願賭週期,一旦賭週期,就無法剋制一種慾望——摸清週期規律,看透時事祕局,抄最低的底,在最高點丟擲,套取鉅額利差,成為人生贏家。在2017年度《中國資本市場投資者保護狀況白皮書》顯示,去年A股“小散”仍佔99.73%,追漲型投資者遠多於抄底型投資者,多數投資者沒有明確止損策略,投資者持股較為集中。結果,他們永遠在追漲殺跌間反覆輾轉、折騰,越輾轉錢越少,越折騰人越窮,成為了最容易被收割的一個群體,有些人雖然搏了個打平,但把手續費、資金的時間成本等一減,還是大大的負增長。股市、房市、黃金、外匯、期貨、大宗、比特幣……只要是投資品,沾上週期,莫不是如此。坤鵬論甚至認為,如果你拿不住,穩不下,最好別投資,特別是炒股,還不如存在銀行裡,起碼保本保息。對於沒有價值投資觀念的人來說,股票更難長持,更難拿的長久。股票的交易難度遠低於房產,動動手指,就能交易。股票受週期起伏的慾望驅使更加強烈,追漲殺跌的慾望更難剋制。其實,我們回頭看看,絕大多數的投資品都是掙錢的,但絕大多數的投資人都是賠錢的。因為,他們敵不過人性的貪婪,他們“拿不住”。說到底, 不是股市不行,是人不行!所以,投資的終結點,其實就是一場人性的戰爭,戰勝人性中的貪婪和恐懼。

坤鵬論認為,價值投資,首先要從思想上認同,不管現在如何風風雨雨,艱難險阻,從長遠看,未來都會比今天更好,科技只有更發達,生活只有更美好,反正人類就是從茹毛飲血到現在的飛機大炮,沒聽誰慘到直接回到了原始社會。週期無法預測,市場的波動更無法預測,唯一確定的就是,總趨勢永遠向上。其次,聚焦到股票這個領域,其本質就是買企業的未來,如今網際網路技術已經瓜熟蒂落,已非網際網路公司專屬,因它而生的變數也已不再可以改變格局,那麼現在強大的企業在未來幾年裡,大概率會繼續強大,除非人工智慧真正全面普及到應用級。最後,即使現在和以後幾年時艱很艱,但這種時候考驗的就是誰的底子厚,誰膘肥體壯,經濟越不好,越難有逆襲的奇蹟出現,因為逆襲是需要大資金在背後興風作浪的,現在有嗎?金融正在被國家關進籠子裡。不買優質好公司的股票,你還能買誰?那什麼是價值投資?價值投資就是在考察收益、現金流、股利及其企業價值等財務指標後,在當前價格低於公司當前價值時買進公司證券,最佳的交易點是當前價格相對足夠低。什麼叫相對足夠低?因為在投資中就沒有最低這個絕對值,許多人總想著自己要買在最低點,於是等啊等,等到花兒也謝了,黃花菜都涼了,坤鵬論認為,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夠預測最低點在哪一天,甚至哪一週,哪一個月,哪一年都預測不了。世界上永遠沒有最好的機會,只有相對的好機會,就像有些人,一直存著買房的想法,但總想著現在價格這麼高,未來應該會便宜,甚至就在2008年底2009年初那波房價走低的時候,卻又存了還會更低的幻想,生生錯過了近10年最好的買房機會。所以,有老鐵問坤鵬論什麼時候該買房,坤鵬論的回答總是千篇一律,只要想,就買!但要注意的是,經濟好的時候,槓桿可以高些,經濟不好的時候,槓桿儘量低。同時,買房就是買地段,房子其次,地段第一。買股票也一樣,你永遠也不知道最低點在哪裡,價值投資的唯一標準就是優質企業,並且當前的價格沒有被高估,當前價值高於當前價格。對於價值投資者來說,必須以價格為根本出發點,因為價值投資的本質是尋找被錯誤定價的資產。事實屢次證明,無論多好的資產,如果買進價格過高,都會變成失敗的投資。 格雷厄姆在《聰明的投資者》一書中寫道:股票市場並非一個能精確衡量價值的“稱重計”,相反它是一個“投票機”,不計其數的人所做出的決定是一種理性和感性的摻雜物,有很多時候這些抉擇和理性的價值評判相去甚遠。投資的祕訣就是在價格遠遠低於內在價值時投資,並且相信市場趨勢會回升。確定價值的關鍵是熟練的財務分析,最好的參考資料只有公司財報,坤鵬論甚至認為,不讀財報千萬別買股票,因為那就是賭博撞大運。而且,價值投資,長遠投資,不等於你拿著一隻股票放在那裡10年,如果明年公司虧損你還拿著股票不賣,也許你長遠的投資反而會讓你賠錢,所以,密切關注財報,並根據其中的顯著變化,做出自己的合理調整,這才算得上長期投資。巴菲特閱讀最多的就是企業的財務報告,他說:“我閱讀我所關注的公司年報,同時我也閱讀它的競爭對手的年報,這些是我最主要的閱讀材料。”告訴你一個好訊息,中國有99%的投資人看不懂財務報表,即使在美國,也有95%這樣的盲目投資者,他們分不清什麼是資產,什麼是負債。要想致富,必須要能讀懂金錢的語言,而財務報表就是最基本的金錢語言。巴菲特對企業財務報表的分析能力令人無比佩服,這從他幾十年來在伯克希爾年報中寫給股東的信中可見一斑。他認為分析企業報表是進行價值評估的基本功。另外,巴菲特針對財務報表特意提醒投資人,誠信是企業的第一要素,如果:發現做假賬的企業,要堅決遠離,因為“當管理層在幕前就表現出走上了邪路,那麼在幕後很可能也會有許多見不得人的勾當。廚房裡絕對不可能僅僅只有你看見的那一隻蟑啷。”複雜難懂的財務報表附註披露通常暗示管理層不值得信賴,如果你根本就看不懂附註披露或管理層分析,這通常表明管理層壓根兒就不想讓你搞懂。”“要特別小心那些誇大收益預測及成長預期的公司,企業很少能夠在一帆風順、毫無意外的環境下經營,收益也很難一直穩定成長。所以,那些常常聲稱知道未來贏利會如何如何的CEO,並不值得信賴,甚至其中有詐,那些習慣性保證能夠達到盈利預測目標的CEO,總有一天會不得不造假創造盈利數字。”

真正的好企業永遠是少數派,就像是巴菲特在幾千家上市公司中,真正有把握預測出未來現金流量的公司,只有極少數,A股更是如此,價值投資最忌諱貪多嚼不爛,講究少而精,精而重。價值投資的研究強度非常大,不僅研究企業,還要研究行業,同時還得研究競爭對手,投得太多,太散,勢必會將精力大大分散,造成什麼都研究不透的結果,這就犯了價值投資的頭等大忌。巴菲特之所以比別人賺錢多得多,一個重要原因是,大部分人是分散投資,,而他是集中投資,把大部分錢集中投資於那些最優秀、最可靠、最賺錢的公司股票上。這就是巴菲特的第三個原則:“把大賭注壓在高概率事件上”。也就是說,當你堅信遇到大好機會時,唯一正確的做法是大舉投資。這也同樣基於一個常識:當一個事情成功的可能性很大時,你投入越多,回報越大。絕大多數價值投資者天性保守,但巴菲特不是,在他的投資組合中,前10只股票佔了投資總量的90%。有句成語叫,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對於股票的價值投資,說得再多也不如投了真金白銀更讓你印象深刻,坤鵬論建議你拿出一小部分錢,按價值投資的套路,買那麼一兩家企業的股票。有心的朋友肯定發現,坤鵬論前些日子介紹了好幾種“率”,它們都可以用來判斷股票好壞,但它們又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侷限性,所以坤鵬論建議,最好使用多種估值方法,綜合看待量體裁衣。坤鵬論還建議找個志同道合、積極有正能量的朋友一起,雖然成功的路上註定是孤獨的,但如果能結伴而行,總會讓安全系統增長不少。而股票投資的關鍵所在——不虧錢!實話說,克服貪婪與恐懼太難太難,不如找個朋友相互監督,相互鼓勵,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最後,再次重申,成功的價值投資都都是用相對最低價買入股票,在最長的時間週期裡,獲得最高的收益回報。
來源 | 微信公眾號:坤鵬論 kunpengl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