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大會嘉賓介紹|MarkMcCaughrean:宇宙愛好者
“你們的偶像都是明星,而我的偶像是一顆衛星。”相信不少看過電影《後會無期》的朋友都記得這句臺詞。的確,對於有些人來說,燦爛的星空遠比光鮮的明星們有吸引力,浩瀚的宇宙是他們一生的追求。
今年的騰訊WE大會,有幸邀請到這樣一位宇宙的狂熱愛好者——Mark McCaughrean 教授。他曾參與哈勃望遠鏡專案,並藉此捕捉到來自134億年前的星系微光。此後,在重重困難之下,他還矢志推進“世界最強太空望遠鏡”韋伯望遠鏡專案的落地實現,用一生時光向宇宙更深處探索。
Mark McCaughrean 出生於1961年——這一年人類首次進入太空,極具紀念意義。這彷彿預示了他的一生會與宇宙緊密相關。
Mark 從小夢想成為宇航員,在會開車之前就先學會了開飛機。為了成為一名更加優秀的宇航員,他進入愛丁堡大學學習天體物理學。在學習理論的同時,“技術”也未落下,他一直在英國皇家空軍學習飛行。但在這個過程中,他慢慢發現做一名科學家才是他的終極夢想。於是,他開始攻讀天體物理學博士學位,這是他“轉型”的開始,也是職業生涯的開端。
Mark 先後進入德國幾家天文研究院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工作,並於2009年加入歐洲航天局(ESA),擔任科學與探索高階顧問,以及多個專案組的跨學科專家。在此期間,Mark 參與了羅塞塔計劃、哈勃和韋伯等天文望遠鏡專案,並且負責將 ESA 在天文學、太陽物理學、行星探索和基礎物理領域的成果傳播給公眾。
太空之眼——哈勃望遠鏡
Mark 曾說:“如果要保護我們所生活的地球,就要探索宇宙。”而深空望遠鏡,正是人類探索宇宙的希望之窗。
1990年,“太空之眼”哈勃望遠鏡載著人類對宇宙的神往駛入太空。哈勃空間望遠鏡由 NASA 和 ESA 合作管理,而 Mark 正是其中的參與者之一。哈勃空間望遠鏡位於地球的大氣層之上,影像不會受到大氣湍流擾動,視相度絕佳,還能觀測到會被臭氧層吸收的紫外線。
哈勃望遠鏡
近30年來,在哈勃望遠鏡的幫助下,科學家們取得了諸多重要的觀測成果:
確認了銀河系內臨近M87的星系中央存在一個巨大的黑洞,這是迄今為止證明黑洞存在的最直接證據;
發現木星的衛星大氣層中存在氧,這顆衛星被認為是太陽系中生命最有可能存在的地方之一;
對獵戶座星雲中年輕恆星周圍的塵埃環進行了觀測,證明了銀河系中存在其他行星系統;
哈勃望遠鏡拍攝的超深空視場,是天文學家目前獲得的最深入、最敏銳的太空光學影像;
成功捕捉到距離地球134億光年的GN-z11星系發出的微光,觀測到宇宙大爆炸之後4億年時期的星系圖景,重新整理了人類宇宙觀測距離的紀錄……
基於這些成就,哈勃望遠鏡成為有史以來最著名、最重要的天文望遠鏡。在這個過程中,它還拍攝了許多絕美的太空照片,讓我們有幸窺得這茫茫宇宙中的另一番壯闊景緻。
哈勃望遠鏡拍攝的鷹狀星雲和蝴蝶星雲
2018年10月5日,哈勃望遠鏡因為迴轉儀故障暫停運轉,正式進入“安全模式”。雖然即將迎來最後的謝幕,但它的偉大貢獻將會永遠閃耀在人類的前行史中。
追逐彗星——羅塞塔計劃
羅塞塔(Rosetta)是一個彗星探測計劃。2004年3月2日,由歐洲航天局研發的航天器“羅賽塔”被送入太空,開始追逐彗星67P(67P/Churyumov–Gerasimenko)。彗星67P以高達每小時10萬公里的速度繞太陽旋轉,羅塞塔跟隨其後,窮追不捨。
2014年8月,羅塞塔在茫茫太陽系中飛行了64億公里後與彗星67P成功匯合,這次歷經10年的“追星”計劃,幾乎是整整一代人的青春。3個月後,羅塞塔釋放的著陸器菲萊(Philae lander)首次登陸彗星核。至此,羅塞塔成為人類歷史上首次圍繞彗星執行並在其表面著陸的探測器。
Mark 曾感慨:“彗星是來自太陽系之初的遺星,這是我們瞭解太陽系和人類起源的寶庫。”歐洲航天局花費13億歐元進行的“羅賽塔計劃”,正是以這樣一種激動人心的方式開啟了人類探索太陽系的新階段。
為了讓更多人瞭解這項計劃,從2013年12月開始,Mark 團隊專門製作了10集動畫短片。歐洲航天局介紹說,“Rosetta”在大部分語言中都是女性名,因此將羅塞塔設定為女性角色,也是在向科學界的女性致敬。同時,為避免性別歧視問題,他們將菲萊設定為男性角色,是羅塞塔的弟弟。團隊通過這對姐弟的故事,將整個計劃以可愛、有趣的形式科普給大眾。
動畫片中正在做著陸準備的菲萊
其中,有許多讓人印象深刻的情節。2015年7月,在菲萊的通訊訊號中斷了很長一段時間後,科學家們判定菲萊已經長眠於彗星67P,而這在動畫裡被處理成“菲萊睡著了”。由於羅塞塔的設計與菲萊不同,並不適合著陸,2016年9月30日,在羅塞塔追蹤彗星長達12年後,歐洲航天局下令讓它撞擊彗星表面,以“粉身碎骨”的方式結束一生。當天,睡著了的菲萊對跌落彗星的羅塞塔說了這樣一句“夢話”:
而在動畫中,羅塞塔姐姐最終是帶著完成任務的滿意笑容向地球揮手告別,再緩緩降落彗星。最後,她與不遠處的菲萊一起閉上雙眼。整個過程弱化了“死亡”的氣息,反而給觀眾帶來無盡感動。
羅塞塔的結尾畫面
動畫片的大結局,是很多年之後,人類找到羅塞塔和菲萊兩姐弟的畫面——他們依然緊緊相擁,令人感慨萬千。
動畫大結局畫面
這樣一個深奧難懂的宇宙探索計劃,經由 Mark 團隊的努力,變成了一個有血有肉的探險故事, 在網路上引發大量關注,賺足淚水。不少網友表示“真沒想到,我居然會被兩個沒有生命的物體弄哭。”
Mark 說:“賦予羅塞塔和菲萊人格,是為了激起人們對這個探索任務的關心和共鳴。 我們需要的不只是一時的噱頭,而是要喚起公眾的長期關注和參與,並希望擴充套件到全球範圍。 這是歐洲航天局之前沒有嘗試過的。”
世界最強太空望遠鏡——韋伯望遠鏡
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 即JWST)是由美國航空航天局、歐洲航天局和加拿大航空航天局聯合研發的紅外線觀測用太空望遠鏡。作為哈勃望遠鏡的繼任者,它將成為我們的下一代空間天文臺。
然而,與哈勃相比,韋伯的風險是巨大的。因為它到達的地點離地球非常遙遠,根本無法派出宇航員對其進行維修保養,所以它的設計製作必須完美無缺,否則將功虧一簣。
作為有史以來最強大的太空望遠鏡,韋伯會為我們提供宇宙中形成的第一個星系的影象,並探索遙遠恆星周圍的行星。它還能在接近絕對零度(相當於零下273.13℃)的環境中正常執行,調查作為大爆炸理論的殘餘紅外線證據(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觀測可見宇宙的初期狀態。
專案發起於1996年,計劃耗費5億美元,於2007年發射升空。但由於各種原因,專案預算嚴重超支,發射時間數次推遲,最新報道稱預估總耗費高達96.6億美元,發射時間為2021年3月30日。專案的難度之大,正如Mark所說:“ 這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專案,但我們與美國、加拿大、歐洲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並肩作戰,成功地迎接了挑戰。”
普通人、哈勃望遠鏡、韋伯望遠鏡的大小對比
愛攝影的搖滾青年
愛因斯坦擅長小提琴,莫爾斯喜歡畫畫,錢學森鍾情鋼琴……歷史上許多傑出的科學家都有一些藝術愛好。Mark 也不例外,他不僅喜歡用望遠鏡觀測太空,也喜歡拿起相機拍攝身邊的美好,從中觀察光與物質間的相互作用。
>
Mark的心中還住著一位搖滾青年。12歲時,同齡人還在聽童謠,他就已經開始接觸搖滾樂;16歲時,他穿梭於各大搖滾演唱會;到了20多歲,他更是愛上被大眾認為很“叛逆”的朋克搖滾。直到現在 Mark 對搖滾樂的熱愛也沒有消減,樂此不疲地收集各種搖滾樂專輯。
在很多采訪中,Mark 都不忘向大家推薦自己最喜歡的搖滾樂隊Frost*,他覺得這個名字有一種“宇宙的浩瀚感”,彷彿茫茫太空中的巨大冰球。此外,他還促成歐洲航天局與一家音樂公司合作,將“太空”與“音樂”相連,讓全球的音樂愛好者和宇宙愛好者從彼此身上找尋靈感。
Mark與他收集的搖滾專輯
熱愛工作與生活的 Mark,還是一個喜歡使用emoji表情,常與網友互動的可愛大叔。今年4月,一位痴迷太空的 Twitter 使用者利用羅塞塔拍攝的靜態圖片製作了一張彗星 67P “下雪”的動圖。Mark 不僅分享了這張圖,還對其進行了科普解讀:動圖裡的“雪”實際上是遠處的恆星和彗星周圍的塵埃,而遠處的恆星則來自於 Canis Major 星群。
Mark 的 twitter
11月4日,這位多面而有趣的跨學科科學家將蒞臨騰訊WE大會現場。他會跟我們分享哪些最新的宇宙探索成果呢?和小WE姐一起期待 Mark 的演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