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創業團隊聲加科技,以核心聲學技術助力多場景智慧題
聲加科技創始人邱峰海
文 | 鉛筆道記者 鉛筆君
未來,語音互動市場個熱門行業作為物聯網人工智慧的入口,智慧語音產品已成為全世界科技巨頭們的必爭之地。”據中國語音產業聯盟資料顯示,目前全球智慧運營市場規模已達105億美元。
隨著個人及家庭使用者的多場景支援,各領域應用帶動下的智慧語音產業規模持續快速增長。2018年,預計全球智慧語音市場規模將超過140億美元。
聲加科技團隊已有為國內多個巨頭企業的智慧音箱、智慧耳機等明星產品提供遠場麥陣模組設計方案、智慧耳機麥陣演算法、智慧耳機模組等實戰專案經驗,完全具備市場化營運能力。隨著公司漸漸走入正軌,將會把最先進的技術應用在打磨新產品上。
2018.11.8日,聲加科技將會帶著自己的產品去“西安2018全球硬科技創新暨‘一帶一路’科技合作大會”參展。本次大會將產業和資本結合,推動科技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實現市場化、資本化、產業化之路。對於初創企業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聲加科技也會在此次大會上參展,交流創新思想和創新技術。”
高資歷技術員入局聲音互動市場
聲加科技的創始人兼CEO邱鋒海本科就讀於清華大學,碩士期間在中科院聲學所深造,畢業後去華訊工作,這一工作,就是十年。
十年間,他在聲學演算法的工程實現、演算法和晶片的結合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曾帶領20餘人的研發團隊完成了世界級知名企業的音訊處理晶片演算法部分的開發。
“但是在外企工作久了之後,感覺個人進步很慢, 看到周圍的人都很興奮,就像打了雞血一樣,會變得很焦慮 。”邱峰海回憶到自己的創業路程。
2016年,語音的識別引擎有新的進展,智慧音箱落地(可以舉一個例子說一下)。相關領域的工程師開始被網際網路公司挖走,人才流失嚴重。彼時,邱峰海就已意識到公司的發展會受到制約。
與此同時,人和機器藉助技術走到歷史潮流,智慧語音全面開發,中國智慧音箱也在量產,對於打造產品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因此,他找到中科院聲學所的博士生導師李曉東與研究員鄭成詩,深度交流後決定做語音互動的前端。邱峰海認為如今的語音互動技術水平還可以有更大的發展,現階段人要去適應機器,存在著距離、喚醒、方言、效率四大痛點。
本著讓語音互動更好用的初心,聲加科技於今年年初成立了。核心團隊成員大多師出中科院聲學所同門,平均在業界擁有超過十五年工作經驗,博士以上學歷人員佔比80%以上。CTO王之禹,中科院聲學所博士後,長期從事語音訊號處理和識別研究工作,實現多個科研專案的產業化,具有豐富的研發和企業合作經驗;演算法技術總監鄭成詩,聲學所研究員,德國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客座教授,長期從事語音和音訊訊號處理研究工作。
邱峰海也從一個技術員變成了創業者,角色轉變帶給他很多新鮮的東西。從單純的技術員到帶領團隊,寫BP、見投資人、人力資源招聘、產品測試,每一天要處理很多新的問題,他很享受這種創業的愉悅感。
堅定走技術創業路線,讓產品變硬。
當前網際網路的紅利已經進入平穩期,硬科技上升為國家競爭的戰略需要。在IDG資本合夥人牛奎光看來,“硬科技和全球化,是中國未來十年科技投資機會的兩個關鍵詞”。硬科技,是大勢所趨。
作為以技術起家的創業者來說,邱峰海多次提到做技術要有情懷,軟情懷和硬產品結合在一起,產品才是有靈魂的。聲加科技堅定走技術創業路線,挖掘人口紅利。
目前聲加科技的產品規劃分三個階段:第一步,為智慧語音互動裝置和通訊裝置提供語音前端處理演算法。第二步,在之前工作的基礎上,推出語音處理專用晶片。第三步,則是在語音處理專用晶片的基礎上,開發出各類麥克風陣列模組,給客戶提供語音前端處理的整體解決方案。
當前第一階段的演算法產品已經通過了一些國內大廠的驗證,即將量產。晶片和模組產品也在快速推進當中。同期與國內巨頭合作的二代產品也將在下半年陸續上市,將成為其瘋狂增長的生態鏈中的重要一環。
據瞭解,此前聲加科技因其技術優勢和人才儲備已獲得中科創星千萬級和萬魔聲學數百萬級的天使輪融資;同時與萬魔聲學成為戰略合作伙伴,二者會在智慧音訊裝置上持續聯創。隨著產品的上市和進一步研發的需要,目前聲加科技正在進行下一輪融資。
邱鋒海從技術角度對行業表達出期望,“一直以來,人機互動充滿了想象,未來甚至可能和機器視覺、腦科學等融合,實現電影裡的酷炫畫面。目前只有先解決語音識別的這些技術瓶頸,才能進一步有所作為。”
/The End/
編輯 | 武旭升 校對 | 王仲謀
優質專案"融資首發綠色通道":創業者請加微信shoujiyezi5415,務必註明專案名稱;或傳送BP至[email protected]。
如需轉載文章請聯絡鉛筆道微信客服號鉛筆道小鉛筆(微訊號:qianbidao2018)獲取授權資質,否則我們將依法追究相關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