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在我們面前的四個拐點和一種生活方式
中國經濟正在迎來又一次大轉折,眼前的道路上拐點林立。
首先是城市化程序拐點。過去68年間,中國把7.5億人送進了城市,截至2017年底我國城市化水平為58.52%,比1980年上升了39.13%,北京、上海、天津的城市化水平已經超過了80%。城市化程序從吸引人進城轉折到了怎樣讓進來的人融入城市、留在城市,重建城鄉關係。
其次是人口結構拐點。社會經濟已經進入了劉易斯第二拐點,勞動力供給過剩帶來的低價人力成本沒有了,勞動力供給曲線開始向上傾斜,人口紅利消失。不僅如此,60週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17.3%,出生人口卻同比減少了63萬人,我國正在加速進入老齡化社會,並在2025年進入超老齡化社會。
再次是庫茲涅茨拐點。前40年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居世界前列,但環境卻在不斷惡化,近幾年環境治理成本和環境資源矛盾已經顯現,社會即將迎來庫茲涅茨拐點,加大在環境方面的投入,從環境消耗型社會進入環境友好型社會。
2018年的跡象還顯示出我們正在迎來房地產大週期拐點。今年1-9月份,我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19313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104132億元,增速都有回落,全國人均住宅已經超過1.1套,房地產將告別高速發展期。
拐點之後迎來的是什麼?有兩種可能。一種是難以突破拐點,進入無限迴圈的繁榮-蕭條模式,印證古典經濟學家關於經濟危機的重複性預言;另一種是通過變革突破拐點,進入發達國家行列,走有質量的增長路徑,人們過上有質量的生活,形成消費與投資並重的消費型社會。
但在大拐點前後,供需的結構性矛盾會爆發,無論是供給側改革還是消費升級現象,都是一樣的性質:轉變產品,適應新的需求,迎接新商業、新零售、新消費。
大轉折帶來的是生活方式的巨大改變,2015年北京等特大城市的改善型居住需求成為購買主力,2016年國內新增首次飛行旅客4000萬人,2017年城鎮消費品增速下滑至10.0%,鄉村消費品增速反彈至11.8%,城鎮消費開始外溢。
2018年十一期間,經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資料中心)測算,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7.26億人次,同比增長9.43%;實現國內旅遊收入5990.8億元,同比增長9.04%。調查資料顯示,更多的人越來越願意做深度體驗,例如,37.8%的遊客花在文化體驗上的停留時間延長到了2至5天。
不過,旅遊收入的增幅下降了,有關部門解釋說主要是因為以5A級景區為代表的門票價格下調了。它釋放了一個有意義的訊號:巨集觀部門正在引導旅遊消費,降低門票門檻,增加周邊消費佔比。
“我們的經濟收入水平決定了我們有沒有能力去尋找詩和遠方”,榮盛康旅投資有限公司副總裁劉巨集表示,當人均收入跨進5000美元的時候,人們就已經開始進行高階的休閒消費,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在2016年已經達到了8250美元。與此對應,2012-2017年間國內遊消費年複合增速高達15.0%。
不過在大轉折來臨時,旅遊消費結構誠待調整。據統計,目前旅遊消費結構中,門票、住宿、餐飲及其它約各佔1/3。依靠門票為主的旅遊產品開發模式仍顯單一。
南開大學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佟家棟表示,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及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國民眾的需求結構出現了明顯的提升。人們從過去追求單純的溫飽,向追求生活內容多樣化、高質量的方向提升,由此帶來了對產品和服務質量及多樣化的追求。
預判到大轉折趨勢,並儘早佈局成為企業決勝未來30年的關鍵。據劉巨集透露,2015年的時候,榮盛集團內部開了一個戰略會議,在這個會議上他們做出了一個判斷:15-20年後,地產開發會接近尾聲,整個社會從增量房時代轉向存量房時代,而存量房時代時一個運營為主的時代,不是賣房子為主的時代。
據此,榮盛集團制定了戰略轉型規劃。這個戰略轉型規劃建立在時代的大轉折基礎上,人口結構拐點帶來了康養需求,房地產大週期拐點帶來了空間內容運營,庫茲涅茨拐點帶來了消費升級、深度旅遊代替觀光遊。因此,榮盛集團成立了康旅投資有限公司,它的目標是發展大健康產業,打造“遊、養、醫、藥”一體的綜合性康旅專案。
以黃山片區的金盆灣專案為例,它依託88.6平方公里水面的太平湖和第一奇山黃山的風景資源,滿足“遊”的要求;專案還在開設適配老年人康養的配套服務,包括理療、膳食、健康養生課堂、文化娛樂等,這一部分的服務會整合成產品“榮頤苑”,滿足度假、養老、養生、康復等綜合性需求。
而在黃山北大門腳下的浦溪水鎮專案,還另外設定了數萬平米的商業街來滿足黃山深度遊的消費者。同樣的配套也出現在青松嶺專案,該專案建造了4.2萬平米的臨水商街,年接待客流量約100萬人次。
據榮盛康旅的相關負責人透露,榮盛康旅目前已經佈局了黃山、九華山、神農架、秦皇島、海南、麗江、峨眉山、野三坡、承德、宜春、雲臺山、廬山等熱門旅遊目的地。一方面是因為這些地方的房子存在著天然性、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房子具有資源屬性;另一方面這些地方的環境資源適合康養、度假需求。
不過,榮盛康旅對這些專案的打造並未停留在對自然資源的佔有上,而是採取了不同地區不同特色、不同規劃的資源深挖模式,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減輕後期運營壓力,在存量房時代到來的時候順利進入運營良性迴圈週期。
截至目前,榮盛康旅已經佈局了33個康旅專案,並計劃在在未來達到200個的總規模。榮盛康旅內部把這些專案稱為“串在線上的珍珠”,那跟線就是“服務”,其中包括已經上線的“盛行天下”和在計劃中的“醫養天下”等。
盛行天下是“盛行天下旅居聯盟”的簡稱,簡單說就是參與該計劃的業主,可以把業主身份變成會員身份,每年享有總房款一定比例的換住權益,可以用來在榮盛不同的專案置換居住,實現“一處置業,四季度假,旅居天下”的生活,但前提是需要把房源交給榮盛託管。
如果說“盛行天下”解決的是旅遊需要“低頻、多目的地”的特點與不動產之間的流動性矛盾,那麼榮盛提出的轉型成為“具有獨特商業模式的大型康旅新型生活服務商”則涵蓋更廣。比如,榮盛把專案提供的服務分為三級:提供場地服務、直接提供服務、提供主題性社交平臺,關鍵是在建築空間中裝進什麼內容,這些內容是不是旅居人群的切身需求。
進入大轉折之後,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改變,沒有服務的產品將逐漸失去市場。據《2018年國慶旅遊大資料報告》統計,45-54歲的旅遊人均消費最高,25-34歲的消費人群基數最大,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摒棄了“踩點式”旅遊,景點+旅遊消費綜合體、景點+特色街區等重點商圈的活力明顯提升。
怎樣打造適合大轉折之後的消費需要的產品?每個企業都在摸索自己的答案,從去年開始,地產企業紛紛從地產開發轉向生活方式的營造,榮盛提供的也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具有獨立智慧財產權、獨特風格的標誌性旅遊度假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