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寫程式碼到做培訓
作為一枚程式員,我埋頭寫程式碼到了第五個年頭,走過很多彎路卻發現是一個個填坑、挖坑過程,嘗試很多東西后卻發現仍然停留在看是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的狀態。在這個轉角上,個人初衷加上客觀形勢,我踏上了培訓的道路,開始不斷地嘗試去梳理、總結、分享。
在培訓道路上,我看到了不一樣的風景,新生了一些疑惑,產生了一些對未來的思考,本文我將分享一些我從寫程式碼到做培訓後的心裡路程。
發展他人的意願是基石
在ThoughtWorks,發展他人這一項能力被列入到勝任力模型中,足以說明TW這個學習型組織對人才培養的重視。
如果把發展他人
的能力分解成兩部分:意願 + 能力。那麼怎麼去衡量一個小夥伴在發展他人這方面的表現呢?
TW提倡師帶徒制,因為沒有KPI考核,過程中導師投入的時間、熱情、用心程度,以及徒的成長,大家在工作中都有目共睹。所以在沒有組織的壓力下,一個人能夠自發投入時間去做這些事情就流露出了很高的意願。
對於發展他人的能力,比如,溝通技能、專業技能、Coach技能、演講技能等都是需要具備的能力,它們一個共同特點是都需要在實踐中去積累和提升。所以,實踐機會是一個重要的因素,而背後支撐的核心因素還是個人意願。因為有了意願,你會不斷地去學習提升專業技能;有了意願,你會抓住各種實踐機會;有了意願,你會不斷的接受新的挑戰;有了意願,你的興趣將成為你最好的導師。所以,發展他人的意願被列為了基線。學富五車且情願傾囊相授,你才可能桃李滿天下。
我在工作中體現出了較強烈的個人意願,加上幾次培訓機會暴露出了一些基礎能力,在TW規模化人員培養的趨勢下,我加入了仝老師的隊伍。
轉型前的顧慮
從寫程式碼到做培訓,讓我想起了大四從材料轉軟體,內心難免有些忐忑。之前在專案上,我溝通物件主要是專案同事、客戶,不用給很多人講課,更多的是較為輕鬆的一對一交流。在專案上,我主要聚焦業務需求、疑難雜症,過程和目標都相對清晰,不用自己獨立設計。而現在要離開一線專案做培訓,我有了一些顧慮。針對這些顧慮,應屆生培訓的經歷給了我一些答案。
培訓勞心勞體,身體會不會拖垮?
培訓確實是一個勞心勞體的活,用心設計課程、用力傳授課程,所以對體力有一定的要求,這更加促使我加強鍛鍊,平時的健身習慣幫助我維持了好的狀態。
臺上講話緊張,會不會被人嘲笑?
臺上講話是我的一個弱項,而我卻喜歡在眾人面前演講的感覺。大學期間使勁找各種演講機會,工作了5年後上臺講話仍然會緊張,只是現在的緊張可以被剋制住,而且每一次臺上經驗都會讓我進步一點點。逮住機會去丟自己(丟人),每次做充足的準備,盡心盡力。
不會課程設計,會不會誤人子弟?
多年的專案經驗以及啟蒙時的學習經歷給了指導。培訓講求講
+練
相結合,將練
分解成體驗
和行動
放在講
的兩端,更加符合成年人的學習特點。課程設計沒有靈丹妙藥,收集反饋,持續學習和改進才是關鍵。
遠離一線專案,技術會不會退化?
培訓逼著自己去梳理總結自己的知識體系,達到教學相長,當然也就失去了置身一線的機會。在傳播分享的同時要不斷地學習操練,還可以迴歸一線去實戰。而在TW,這樣的機會隨時都存在。
培訓中的收穫
我剛加入TW培訓團隊,仝老師就讓我接管了NHO的課程體系建立,恰逢NHO的改革期,歷時三個月改革初級階段基本成型,這個過程開啟我的另一扇小窗,比如,溝通協作、知識體系化、外訓講師、認證機會等。
強化溝通協作
身為一名言語不多的程式設計師,我的溝通神經長時間沒有得到足夠的訓練,自然不甚敏感。所以在接管NHO課程體系建立之後,除了課程設計和課程落地,我還要跟People團隊不同角色去溝通,逼著自己跳出舒適區。另外,改革前期,在推動講師賦能上的難題上,頻繁地跟People去協作探討解決方案,推動NHO改革的落地。高頻率的溝通,讓我變得習慣和享受溝通過程。當然,TW的小夥伴溝通協作上也很友好。
梳理知識體系
在培訓期間,我覺得收穫最大的是知識梳理。我需要將課程結合業務方(客戶)的目標設計出來,然後通過不斷講授和反饋來迭代課程。這個過程我一直在梳理零散的知識,不斷建立知識的關聯性,從而形成特定的知識體系。將知識進行傳授分享,收集反饋並不斷完善,成長最多的是自己,這就是所謂的教學相長。
拓展外訓視野
TW諮詢團隊會承接一些培訓的專案,作為培訓團隊的一員,可以有更多地機會到外訓戰場去見識行業的面貌。因為外訓天然具有內訓無法比擬的壓力,它能很好地鍛鍊你的心理素質,同時,更重要的是看到行業的一些真實狀況,你可能會發現行業存在不少休克魚,從而觸發你更多的思考。
獲得認證機會
TW正在舉辦一場將可能轟動行業的認證專案,而作為培訓團隊一員,通過前期積累了更多的實戰教學經驗,能夠參與到前期認證體系建設團隊中貢獻力量的同事還能跟諮詢大牛學習,這是一次難得的成長機會之一。
培訓中的困惑
當然在培訓中,看到了不一樣風景,也聽到了不一樣的言論,從而產生了一些困惑。比如,作為培訓師,如何看待培訓無用論?輸出居多的情況下如何保證輸入?如何讓自己更加專業?
如何看待培訓無用論?
最開始聽到培訓無用論,我似乎有些沮喪到懷疑人生。竟然培訓無用,那公司為什麼還花那麼多的投資在培訓上?通過跟前輩交流,不斷的參加不同種類的培訓,對這句話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培訓確實"無用"
,舉個例子,知識焦慮讓很多人去買了付費知識,並投入時間學習知識,遺憾的是,不少人忽略了後期的持續學習和刻意練習,最終沒能將知識轉化成自己的技能,從而進一步加深了知識焦慮。
培訓的一大核心作用是,讓你知道自己不知道,並配合知識擴充、實戰操練和技能轉化三個階段來達到提升的目的。而一位優秀的培訓師會將這些融合到他課程體系中。
如何保證持續的輸入?
培訓做多了,尤其是重複相同的培訓,如何保證新鮮有效的輸入也是培訓師需要面對的一個問題。答案很確定 – 持續學習。而模糊的是如何持續學習?自學 + 實戰兩項能夠經常得到練習,導師指導和業界培訓這兩項卻起到至關重要的畫龍點睛作用。在這方面,TW能力建設團隊現在支援團隊成員報名參加業界專項培訓進行個人能力的提升。
未來的路
在過去6個月時間,從寫程式碼到做培訓,跟HRBP團隊協作將建立NHO體系。我對未來的路我也不是非常明晰,後面也許還會不斷地產生新的困惑,也會不斷得到答案。
因為個人意願加入了培訓的隊伍,所以要好好做培訓,因為要更好地做培訓,所以要讓自己不斷地輸入。在TW這個充滿機會的組織,我目前想到了三個方向:
- 走向專業培訓師之路,匍匐前行,建功立業
- 迴歸交付團隊,高效戰鬥,Coach團隊
- 邁入諮詢團隊,大刀闊斧,Coach客戶
三個方向並不非相互獨立,它們或許相輔相成,而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在你感興趣的領域取持續取得進步,去影響更多的人。
註釋
-
TW中的師徒制的形式有兩種,一種是轉正前會有一個Buddy帶你快速成長,轉正後會有一個Sponsor在你職業生涯中幫助你成長。
-
發展他人的意願
被TW能力建設團隊列為招聘的首要要求,其他還包括:自學能力
、開發心態
、有效溝通
-
TW仝鍵是一位很資深的諮詢師和培訓師,帶領了團隊建立了培訓體系,現加入外訓諮詢團隊,內訓由人稱大姐大的資深諮詢師禚嫻靜帶頭。
-
應屆生培訓的經歷請參閱ofollow,noindex" target="_blank">ThoughtWorks給你不一樣的入職之旅
-
成年人學習的四個階段:
體驗
、反思
、抽象
、行動
,講師的首要職責是引導學員通過體驗促發思考,經歷了一定的思考之後進行總結提煉,最後進行落地。 -
NHO,為期三天的新員工入職培訓,由TW文化方面和敏捷專案體驗組成。
-
休克魚,企業投資與經營管理領域的概念,指硬體設施好,但管理不善的企業。本文泛指管理和文化理念僵化、不思變革的組織,以及組織中不思進取的員工。
歡迎找我交流,郵箱 |
ThoughtWorks 常年招聘DEV、UX、PM、BA、QA等角色,如果你對ThoughtWorks心動了,快來找我內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