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店賣咖啡,便利店咖啡鬧獨立
全家的湃客咖啡深受歡迎。
漢堡店賣咖啡、便利店賣咖啡,現在奶茶店也開始賣咖啡了。近日,喜茶在深圳永珍城黑金店、廣州惠福東熱麥店、上海湖濱道熱麥店、北京君太百貨DP店率先上線咖啡。而在此之前,CoCo都可、奈雪的茶等茶飲店已經推出了咖啡飲品。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的咖啡市場從2017年開始進入高速增長的爆發期,隨著新生代人口紅利的疊加,這一消費市場也迎來更多的增長空間和擴容機遇,進入百花齊放的發展階段。
外賣咖啡大軍日益壯大
在連咖啡、瑞幸和星巴克後,麥當勞也在去年下半年加入了咖啡的大軍。據悉,消費者可以通過美團、餓了麼和微信小程式“i麥咖啡外送”下單。此次外送的麥咖啡採用的是具有專利防溢技術的“小金蓋”包裝,在正常的外送條件下可避免杯中熱飲灑漏,還可以使咖啡在配送途中保持適宜的飲用溫度。
而成立於20 14年的連咖啡,最初是以微信公眾號為入口的咖啡外賣平臺,待積累大量使用者後,剝離第三方品牌的咖啡外送服務,成立了自有的咖啡外賣品牌C offeeB ox,並密集建站,這些站點承擔廚房和倉庫的角色,與每日優鮮的“前置倉”模式類似。目前,連咖啡與美團達成了合作。
瑞幸咖啡發展更加迅猛,已成為新零售行業的現象級公司。根據該公司最新公佈的2019年發展戰略,今年將再開2500家門店,預計到年底坐擁4500家店。瑞幸咖啡2018年1月才開始試運營,僅用了6個多月規模就超過了成立3年的連咖啡,也超過了C osta成為僅次於星巴克的老二。據悉,瑞幸咖啡已與順豐合作,提供30分鐘“慢必賠”服務。
星巴克也是於去年與阿里巴巴集團達成全方位深度戰略合作,合作內容涉及阿里巴巴旗下餓了麼、盒馬、淘寶、支付寶、天貓、口碑等多個業務線。依託阿里旗下餓了麼成熟的配送體系,星巴克開始執行外送業務。
便利店咖啡要“獨立”
作為中國全家2014年推出的品牌,湃客咖啡在近幾年進入快速發展期。2018年湃客咖啡累計銷售超過4000萬杯,而今年的目標是1億杯。
在去年的12月中旬,中國全家的快閃咖啡館在上海亮相,除了打造創意趣味場景,推出免費新品試飲外,全家還在傳遞這樣一個訊號:為未來獨立咖啡館的規模化拓展蓄力。也就是說,成長於便利店的湃客咖啡要做獨立品牌了。
據湃客咖啡負責人透露,2019年湃客咖啡將緊跟全家在全國的擴張步伐,接近100%覆蓋全家門店,同時加快自有外送平臺建設,尋求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主力城市開設獨立咖啡館的機會。
專家觀點
市場擴容,為更多形式的咖啡提供生存空間
據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介紹,中國咖啡市場進入高速發展的時間節點是在2017年出現的。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釋出的《中國咖啡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統計資料顯示,2017年全球咖啡市場增速僅2%,而中國市場的咖啡消費增速高達15%,一些城市甚至達到了30%左右。
“為什麼會迎來這樣的一個爆發期呢?經過近3年的研究,我們發現,隨著整個新生代人口紅利的疊加、西式生活的不斷深化,以及大健康理念的加強,咖啡已經變成了新生代日常生活的一個元素。”朱丹蓬表示,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這樣的消費需求為整個中國的咖啡市場帶來了更多發展的空間、增長的空間,以及擴容的機會。
前瞻產業研究院釋出的報告顯示,目前,中國人年均消費咖啡4杯,且大多是速溶咖啡。而同在亞洲的日本人年均消費200杯,韓國人年均消費也有140杯。對比之下,中國的咖啡消費市場可上升空間明顯。2015年中國咖啡市場銷量規模已達700億元,預測2020年中國咖啡市場銷量規模將達3000億元,而2025年中國咖啡市場銷量規模有望突破10000億元。
朱丹蓬還表示,當中國咖啡市場經過擴容及爆發之後,它可以容納更多咖啡品牌和模式,甚至可以容納更多不同檔次咖啡的存在。如高格調的、高品質的、高性價比的、便利型的,以及注重場景體驗的咖啡,可以說,中國的咖啡消費已經進入了一個百花齊放的發展階段。
另一方面,在咖啡行業的規模實現擴容後,也會助推咖啡的品牌及呈現形式越來越多樣化。譬如不同的消費者有不同的消費檔次和需求,以及對不同的場景的偏好,但都有可能從中找到適合他或者符合他的這類族群的品牌。
朱丹蓬還提醒,雖然目前的咖啡市場還處於不飽和的競爭階段,但仍能看到在整個行業火爆的同時,也有很多的咖啡企業死掉。這說明新生代的消費群體,對於品質、場景、服務體系等仍是有要求的,咖啡企業和品牌還是要能掌握年輕消費者的喜好,有拿得出手的產品,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
採寫:南都記者伊曉霞 實習生 鄒健怡 張佩燕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