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與AGI,誰更適合區塊鏈?
全文共計1315字,預計閱讀3分鐘
編者按:人工智慧(AI)作為時下與區塊鏈(Block Chain)、物聯網(IOT)並列的新興技術,其實早在20世紀70年代時就曾與能源技術、空間技術並列為當時的三大尖端技術,到了21世紀,更是與基因工程、奈米科學一起並稱為21世紀三大尖端技術。很多經典的科幻電影中,都能看到當時人們想象的“AI”影子。
AI簡史與AGI誕生
AI由來已久,那IOT與Block Chain就新嗎?細究網際網路發展史,我們可以發現,無論是IOT還是Block Chain,其發展雛形,都可追溯至20世紀。除了“年齡”問題,如今這些新技術,也正在被一些宣傳過度神化與過度消費,讓普通大眾對新技術愈發的迷茫。
在時間的洗禮下,技術也在不斷地衍變中因為可能性的強弱、邏輯的細化、應用經驗的累積產生了“分叉”,比如AI。多年前,AI便因為——“是否行為需要表現與人完全一致”、“是否能夠解決某些只有人腦才能解決的問題”、“是否應該具有與人相同的認知能力”——而產生了分叉——AGI(通用人工智慧)。
在這場分叉下,AI成為了注重於外在行為的計算機系統,可以學習和執行人類任務;AGI則將目標鎖定在了具有與人類心智幾乎相同內在功能的計算機系統,以期通過機器組成的網路,使得每臺機器的綜合經驗、機器之間的相互作用產生集體的智慧。
與AI相比, AGI是在原理、機制和功能上與人類智慧相似的卻不必然非要在內部結構、外部行為或問題解決能力上與人一致的計算機系統,在發展與應用前景中也更被時下所認可。但也正因為邏輯更符合時下的需求,目前AGI仍處在幾乎不存在的發展初期。
AGI的爭議
SpaceX和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稱AGI是人類“最大存在主義威脅”,劍橋大學教授斯蒂芬·霍金生前也曾說過,“通用人工智慧的發展可能意味著人類的終結”。AGI最終是被人類掌控?成為少數人統治多數人的工具?還是成為失控的計算機系統?成為AGI發展的重要議題。
理論上,在給予機器“經驗”時,人類只有一次讓AGI走向正確方向的機會。
區塊鏈與AGI
在區塊鏈眾多屬性中,資料追溯、資料儲存與傳輸安全、資料匿名性、資料處理等一系列與資料相關的功能,都會與AI、AGI產生大範圍交集。可以說,如果AGI只有一次“正確”的機會,那麼在給機器灌輸“經驗”的同時,就要確保這些“經驗”(資料)的正確性,毫無疑問區塊鏈技術能夠肩負起這個重要的使命。
通過區塊鏈,我們可以開發方向正確的AGI、開源的AGI、優化的處理時間與訪問負載平衡計算、AGI演算法,保護人機互動時產生的隱私問題和其他資料限制的任務。提升機器學習、分子模擬、AGI會話、即時服務水平,增強和虛擬現實間實時銜接並實時智慧管理。
此外,結合區塊鏈內附的通證(Token)功能,參與方都可及時獲得應得的獎勵,從而進一步反饋AGI亦或是AI產業。
AGI與區塊鏈的未來
目前,在發展潛力的驅動下,已有國外企業正在組建區塊鏈AGI專案,搶佔全球區塊鏈和人工智慧的發展制高點。能否通過簡單Dapp及時而有效的訪問與使用AGI,是未來一段時間內發展的重點。
區塊鏈技術與AGI只是互為輔助的關係,AGI能否走出一條“正確”的道路,能否保持“受控”狀態,仍需要不斷摸索。
來源:脈搏財經
本文由布洛克專欄作者釋出,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作者所有,不代表布洛克科技觀點
——TheEnd——
關注“布洛克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