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來雲八宗罪下的社群倒戈始末
“專案方不要割韭菜。人起碼的尊嚴,起碼的羞恥和底線真的要有。”這是亦來雲創始人陳榕今年3月在媒體採訪中的公開表態。
時間過去 7個月,《致亦來雲(Elastos)專案方維權白皮書》瘋傳網路,其中詳細列舉了亦來雲專案方的“八宗罪”,矛頭直指陳榕和他的聯合創始人韓峰。
維權白皮書指出,亦來雲專案方違背白皮書隨意更改私募兌換比例、單方面將 1600萬空投代幣變更為投資生態、推翻鎖倉投資人專案共治權等“八宗罪”,聲討專案方澄清相關問題,還社群共治,保障投資人利益。
維權白皮書更像私募投資者的控訴書,不少此前支援亦來雲的投資人和社群成員顯得心灰意冷。
10月26日,在亦來雲中文電報群的例行分享中,陳榕迴應了白皮書中的質疑。昨日,他的表態以《近期社群關注事項的最新迴應》釋出在亦來雲的官方公眾號中。
信任崩塌,社群倒戈,這份迴應未曾將曾受萬人追捧的明星專案亦來雲從 “集權獨裁”的爭議旋渦中拉扯出來。
專案與社群在區塊鏈的理想世界裡,原本應相輔相成、互為成就。但亦來雲事件提供了一個更接近現實的版本:一旦利益出現分化,雙方將走向對立。
10月25日,全球第一份維權白皮書面世,如同專案方釋出白皮書一般,維權者用同樣的方式,把亦來雲的名字烙入了區塊鏈維權史中。
維權白皮書中,投資人社群百人聯名發起 “八項聲討”:
私募拉小群事件;
出爾反爾,隨意更改私募兌換比例!承諾無公募,後又單方面在國外推行公募;
創始人釋放利好,群內喊單接盤,自己高位套現;
違背白皮書精神!單方面將 1600 萬空投代幣變更為投資生態;
無節制向市場釋放 ELA,投資的生態專案卻自曝高位砸盤套現黑幕;
言而無信 !單方面推翻鎖倉投資人擁有的專案共治權,另建共治籌委會;
以各種藉口推諉,拒絕公開資金使用細節、生態投資錢包地址、金額數量;
創始人陳榕搞一言堂,單方面將天使份額提前解鎖;出爾反爾,無視中小投資人利益。
10月26日,陳榕對上述社群關注事項做出迴應,社群成員和專案創始人如“控辯”雙方,在紛爭下一問一答,亦來雲“八宗罪”中的更多細節也隨之浮出水面。
爭議一
維權方:專案方宣佈籌資完畢後拉小群出售額度
陳榕:拉群對接空缺配額需求 截圖流出後停止
維權白皮書中所示的私募拉小群事件,指的是亦來雲在募集到足夠數量的比特幣後宣佈專案已經籌集完畢。當時正趕上 “9·4”政策落地,一些私募投資人選擇退出,專案方私自拉了一個小群繼續售賣退出者的額度。
維權白皮書認為,按業內行規,即使有人退出,專案方也應該將這部分沒有售出的剩餘部分歸入基金會。 “拉小群事件損害了早期投資人的利益,也直接映射出專案方的貪婪心態。”
陳榕稱, “9·4”之後,一些投資人選擇退出,許多無法參與的投資者想要把那些退出的投資者的額度拿走,“我開始收到很多這方面的需求,並建立了一個微信群,聽取並撮合雙方。然而,微信群中的個別人截取了我們的對話截圖並公開傳播。一些私人投資者通過這些資訊向我們提出要求禁止再進行私人募資。於是,我們決定關閉微信群,不允許任何人填補這部分投資空缺配額。”
這從側面印證,專案方確有在私募完成後,再度拉群售賣額度一事。陳榕表示,這些空置的 ELA配額在2018年8月亦來雲一週年年會上進行了銷燬。
爭議二
維權方:更改私募比例 強推海外公募
陳榕:遭遇 ICO禁令 宣佈國際市場代幣置換
維權白皮書中稱,亦來雲在 “9·4”之前,通過微信建群的方式完成募資。在私募輪 開始之初,專案方在群裡公佈的兌換比例為 1BTC:2000 ELA;幾次額度預報後,又將比例改為1BTC:1000ELA,引發投資人不滿。
維權者認為,亦來雲更改額度是因為 “發現看好專案且有意願參與的投資人並不少”,但在私募完成後2個月,在未與社群協商、告知的情況下,單方面在海外強推公募,此舉引發一些早期投資人提出“退幣”。最終迫於壓力,專案方妥協,將早期的私募比例從1BTC:1000ELA調整為1BTC:1500ELA,且要求增加的500ELA將鎖倉一年,至2018年8月,“也正是這一批私募代幣的解鎖釋放導致 ELA 幣價 從 100 元跌至 70 元的暴跌。”
一份來自維權者的截圖顯示,亦來雲基金會曾於 2017年9月4日在投資人群中明確表態,“亦來雲沒有進行過任何形式的ICO,未來也不會進行任何形式的ICO。”但海外公募,明顯違背了這一原則。
對此,陳榕迴應,置換比例的更改是因為募資超出預期。他說,私募期間,他們希望銷售 200萬ELA為亦來雲籌集至少1000 BTC。預售前曾公開說明,如果只籌集了1000比特幣,那麼BTC:ELA的比例將為1:2000;如果籌集超過2000BTC,會將配額置換比例限制在1BTC:1000ELA。
“在兩天之內,我們收到了超過2000 BTC的出價。然後,我們宣佈我們將把這個置換比例嚴格限制在1BTC:1000ELA。”
至於 “海外公募”的原因,陳榕的解釋是全球專案亦來雲遭遇了國內ICO禁令後,改變了最初“國際投資者在交易所購買ELA”的計劃,轉而以1 BTC:800ELA的比例向國際市場宣佈置換,而這一比例的調整是因為“2017年9月以來BTC價格大幅上漲,使得ELA購買國際買家的成本更高”。
這樣的改變確實讓他收到了 “私人投資者的不同意見”。陳榕認為異議來自於“這個比率太接近他們(私人投資者)的比例”,最終,亦來雲“給他們額外1BTC:500ELA獎勵額度,實際相當於將他們的置換比例提高到1:1500。”
“所謂的‘私密銷售’和‘置換比例隨意更改’的誤解,已經持續了一年多,如上所述,它從來都不是真的。”陳榕說。
爭議三
維權方:創始人喊單 高位套現
陳榕:從未賣過 ELA 聯創人額度仍在鎖定中
今年 2月,亦來雲在參加投票上幣安的活動中以壓倒性的票數優勢排名第一,這讓ELA價格一度衝上了500元。但一週後,幣安官方單方面宣佈因亦來雲票數作弊取消上幣資格,亦來雲遭受質疑的同時,幣價開始放量下跌。
而後據某位接近團隊的內部人士透露,韓鋒與幣安兩位創始人早有矛盾,他很清楚亦來雲根本上不了幣安,只是利用這一波利好,掩護自己在私募輪投資的 300個BTC高位套現,“這一說法在亦來雲投資人社群屬於公開的祕密,雖然韓鋒本人對此予以否認,但並未公佈自己的錢包地址予以澄清。”
維權者們還在白皮書中公佈了韓峰在投資人群裡釋放利好的部分截圖,其中,他在 3月7日表示,“正在組建亦來雲大莊——清華系”,這鼓舞了部分投資者。
根據非小號的行情來看, ELA代幣價格自今年2月底登上563元的峰值後,就持續下行,4月5日,ELA的價格已經跌至175元。
陳榕否認了創始團隊存在高位套現的情況, “我從來沒有賣過任何ELA,甚至沒有在交易所有法定貨幣賬戶。即使價格下跌,我和我的一些朋友也有繼續購買ELA。因為我認為未來ELA的價值會有更好的前景。”
同時他表示,韓鋒、吳忌寒、達鴻飛等這些天使投資人的額度一直都在鎖定之中,更無法出售, “據我所知,韓鋒個人向麻省理工學院的實驗室進行了捐贈,其中一些資金用於研究ELA經濟模型,而且這筆錢並沒有來自出售ELA。我相信亦來雲是最乾淨的區塊鏈專案之一。”
源於韓峰及陳榕等人從未公佈過自己的錢包地址,所以這一指控難以證實。不過私募投資人 “Bob”質疑,如果真的沒有套現,為何兩人遲遲不公開錢包地址自證清白?
在迴應是否有腐敗和暗箱操作的問題上,陳榕表示, “當人們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質疑我的誠信時,我不會感激也無需迴應。”
爭議四
維權方:更改白皮書 “回饋”變“生態建設”
陳榕:執行回饋計劃不現實 交由社群共治
“違背白皮書精神,單方面將1600萬空投代幣變更為投資生態”,這是引發大部分私募投資人“抱團維權”的關鍵性原因。
他們介紹,亦來雲的第一版白皮書中標註,創世區塊中一次性創設的 3300萬個ELA中,有1650萬個用於回饋比特幣社群,通過交易所對比特幣持有人進行 1:1 贈送,並承諾,所有最終未被申領的ELA統一注入亦來雲資本,用於投資亦來雲生態建設,而不會用於亦來雲基金會的日常運營。
早期,投資人對此表示了認可,認為,這樣的方式可以起到擴大持幣群體,籌碼分散,提高專案知名度等作用,對專案的後期運營是極大的利好規則。
但後來有人發現,亦來雲在沒有和社群做任何協商和公示的前提下,僅將其中的零頭 50萬個ELA通過火幣交易所空投送出,另外的1600萬代幣並未投放。而官方釋出的第二版白皮書中悄然將 1650 萬 ELA 的用途改為“生態建設”,由此會造成ELA流通量變少,籌碼過於集中,對市場影響過大,“專案方將如此大量的ELA掌握在自己手中,也容易滋生腐敗和利益輸送。”
10月26日,陳榕解釋了沒有繼續空投的原因,“空投計劃遇到了執行上的障礙。”他表示,一個現實是一些BTC錢包持有人反映私鑰丟失無法訪問,空投給這些錢包地址“毫無意義”;另一個現實是“9·4”之後,中國的交易所被關閉,與交易所的溝通成本較大;同一時間的BTC快照空投需要交易所配合,而不同時空投所有1650萬ELA,人們可以利用轉移他們的BTC進行多次領取,交易所“無法為我們公開他們的資料”,這種情況下,空投是否完全無法確定。
維權白皮書上也反映了投資者們提出的解決方案:要麼遵守白皮書精神,將 1600 萬 ELA 繼續空投回饋全體比特幣社群,要麼進行一次性銷燬。
從陳榕的迴應看,繼續空投不現實,但 “一次性銷燬”既不符合第一版白皮書的內容,也不是他能決定的,“空投後約1600萬ELA將交由社群共治,直到2019年8月社群共治委員會以民主方式選舉出來之後才會被觸及。”
爭議五
維權方:投資專案快牙自曝砸盤套現數千萬元
陳榕:套現額僅為流傳數額的 10%
維權方指出,在 2018年8月底的亦來雲週年慶活動中,亦來雲投資的生態專案“快牙”聯合創始人自曝,快牙專案在 ELA 幣價為40多美金的時候進行大量拋售,套現幾千萬元。當時,亦來雲團隊成員程豪,以及幾位社群成員代表皆在現場。
這一事件讓社群成員感到震驚和憤怒。他們認為,亦來雲專案方對這筆理應需要多籤鎖定的鉅額投資,完全未盡應有的財務監督職責。而對於 1600萬“生態投資”資金的隨意動用,是對早期投資及二級市場持幣人的一次巨大的權益稀釋和財富掠奪。
同時,維權方向專案方提出質疑:第一,在快牙團隊還未做出任何程式碼貢獻的前提下,就選擇一次性全額付款,這樣的行為完全不符合商業邏輯。這其中是否存在利益輸送 ?
第二,亦來雲專案方明知此事件導致社群矛盾集中爆發,卻仍然以涉及商業保密協議而拒絕向社群公開其當時的投資數量、錢包地址、套現時間等資料,是否有腐敗滋生?
第三,明明是官方行為,但快牙的官網上並沒有宣佈亦來雲基金會的戰略投資。而是將陳榕和韓鋒以個人投資者的身份羅列在其官網上。亦來雲團隊其他成員也有不少參與其中,其中內情如何?
對此,陳榕在迴應中承認,快牙確實存在出售 ELA的事實。他稱,在週年紀念活動中,快牙的代表承認出售了一些應被鎖定的ELA,“我們對此事件進行了稽核,發現他們的確賣出並獲得了一些利潤,但他們所獲得的利潤不到目前社群中流傳數額的10%。我們向Viewchain傳達了我們的不滿,他們表示道歉並宣告要在2018年年底前為亦來雲帶來至少一百萬使用者。”
社群代表 “星辰大海”對陳榕的說法並不贊同。他表示,在週年慶時,快牙聯合創始人炫耀般宣稱以40多美金的價格買了十幾萬的ELA,當時亦來雲官方的人也在場,陳榕口中的“不到10%”並非事實。
更令社群成員不滿的是,在此次事件發生後,陳榕針對此事給出的回覆也僅僅是一句簡單的 “辦事有疏漏”,忽視了這件事對社群造成的惡劣影響,也並未主動承擔實際責任。
爭議六
維權方:取消萬幣鎖倉者共治權 另建籌委會
陳榕:從未承諾萬幣群共治組織蓆位 需選舉
“單方面推翻鎖倉投資人擁有的專案共治權,另建共治籌委會”被維權者視作亦來雲走向“獨裁”的一個標誌。
維權白皮書稱,在亦來雲剛剛發幣時,專案方積極推行鎖倉制度並承諾:所有鎖倉投資人擁有亦來雲重大事項投票權,鎖倉 1萬幣以上的投資人可以進入共治常任委員會,有理事會成員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據 “星辰大海”透露,包括他本人在內,共有30~40人蔘與了“萬幣鎖倉”計劃,這部分鎖倉的總量估計有60萬~70萬ELA,因為不少人不止鎖了一萬個,“按照500元的價格來算,也有‘3億+了。” “星辰大海”稱,萬幣群成員從未享受過任何權益,反而在行情一再下行的情形下,鎖倉造成了很多浮虧。
維權者還稱,在 2018年亦來雲週年紀念活動中,專案方推翻了早期承諾,宣佈將成立一個名叫 Cyber Republic(簡稱 CR)的社群共治籌委會,對之前的“萬幣鎖倉共治會”隻字未提。
陳榕對此的解釋是,與公眾分享治理的暫定細節是一個早期的想法,但沒有任何事情是一成不變的, “治理和許多其他細節必然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和形成,具體取決於哪些想法最符合專案,社群和生態系統的利益。”
“我們從來沒有承諾過這些投資者會在生態發展基金或社群共治委員會上獲得一席之地,因為社群共治委員會成員必須全社群民主選舉產生。”陳榕否認了“萬幣群”的共治權,“這種只允許擁有持有1萬ELA以上或具有同等投票權的投資者成為代表的觀點似乎並不是最好的主張。”
“星辰大海”隨即提出反問:“如果CR真能代表社群,為什麼國內社群這麼大的意見,沒見到CR站出來發言呢?反而是陳榕自己在自說自話。”
陳榕在迴應中也透露確實有一個社群共治籌備委員會,且該委員會已公佈了 “亦來雲社群共治章程”、“投票規則”,但他並沒有明確表述還委員會的人員構成。而另一個名叫“臨時委員會”的組織,則由亦來雲基金會選擇了三名亦來雲員工擔任。
據維權者 “丸子”透露,現在CR的成員分別是原亦來雲基金會理事蘇毅鵬、亦來雲營銷負責人李斐Fay、亦來雲海外開發者社群負責人張戈,祕書處由亦來雲首席架構師助理朱鳳擔任。
社群成員並不認同這個組織, “架空萬幣鎖倉投資人的權力,卻組建了一個由專案方員工構成的社群共治籌委會,忽視了反對的聲音,卻口口聲聲宣揚民主,這難道不是獨裁嗎?”
爭議七
維權方:專案方拒絕公開資金使用細節
陳榕:每 6個月一審計 歡迎社群代表參加
維權方指出, 2017年亦來雲三輪(天使+私募+公募)募資中,共計募集6960枚比特幣,這筆資產已經足夠支援團隊未來幾年的開銷。但今年官方公佈的財務資料中顯示,除了BTC的支出之外,另外還有高達100多萬個ELA 的支出。按照當時的幣價,官方又額外從二級市場“提款機”中提現了近 3 個億。
維權方提出困惑,這些 ELA具體怎麼用了?用在哪裡?有沒有必要性?除了提問,他們也向專案方提出建議,“團隊的開銷儘量用BTC支付,如果需要釋放ELA,需要制定規則,並向社群定期公示。”
官方對此回覆稱, “具體資訊涉及團隊管理的核心機密,不應公開”,外交辭令一般的口吻,令投資者十分不滿,並質疑專案方資金使用的透明性。
陳榕迴應稱,亦來雲基金會每 6個月對資金使用情況進行一次審計,“我們在6月進行過一次,並公佈了這些審計結果。下一次審計將於2018年12月底或2019年1月舉行。”他表示歡迎社群提名具有相關財務背景和財務審計資格的代表參加審計會議,但他並未迴應維權者質疑中的具體結果。
社群代表認為,陳榕應該按照區塊鏈公開、透明的原則公佈資金使用細節,而非 “打太極”的方式拖延時間。維權者“歲月如歌”直言,“如果說之前那份表格也算公開審計結果,那我只能說我工地上工人的工資明細都比這個詳細,所謂的審計單位專業性也值得懷疑。”
爭議八
維權方:創始人陳榕一言堂 提前解鎖天使份額
陳榕:解鎖是為了符合擴充套件國際市場的要求
10月24日,亦來雲官方釋出了《亦來雲創始人陳榕致社群一封信》,專案方在沒有和社群做任何溝通和協商的前提下,單方面宣佈天使鎖定計劃提前結束。給出的理由是“為了符合擴充套件國際市場的要求”。
根據此前專案方公佈的鎖倉計劃,天使輪共計 461萬個ELA將會被鎖倉至 2019年1月。天使輪當時的兌換比例是 1:10000,按照當時BTC的價格摺合人民幣大約2元的成本價。維權方質疑,這部分成本低廉且鉅額數量的代幣,一旦被釋放到二級市場進行流通,無論對於私募投資人還是二級市場普通投資人,都將是一場赤裸裸的收割。
維權者還提出,提前解鎖份額一事並未徵求社群意見,完全由專案方單方面釋出,極大損害了投資人的利益,更有甚者直言 “徹徹底底完了,社群=陳榕。”
提前釋放天使鎖倉份額,讓 ELA價格應聲下跌。非小號顯示,ELA幣價由10月24日的61元,迅速暴跌至26日的43元,短時間內跌幅達29.5%。
陳榕對此的迴應是, “在提出鎖倉計劃之前,並且沒有明確的資訊表明,鎖倉行為可能被視為與西方的法規以及交易所不相容。但現在既然已被告知該計劃的繼續可能會導致合規風險,那麼修改鎖定計劃符合Elastos的長期最佳利益。這個決定導致社群中的一些人感到不安,好像是一項權利被提前剝奪。他們未能看到的是結束該計劃也符合他們的長期利益。”
但已經蒙受損失的維權者並不能認同官方這種一言堂的做法。蹊蹺的是,韓峰在 10月25表示提前解鎖的原因是為了舉行公投,其與陳榕不一致的說法,令一眾維權者難以理解。很多人認為,社群已經淪為被專案方獨裁。“一葉知秋DSC”發出感嘆,“多麼好的社群被管理成這樣。”
10月29日,陳榕的詳細迴應放在了亦來雲的官方微信賬號上,但這並未平復維權者的情緒。他們認為,創始人的回覆中有很多避重就輕的內容。
畢業於清華大學,微軟工作 8年,曾被《程式員雜誌》列入“影響中國軟體開發20人”的陳榕,因為亦來雲的種種爭議,讓他的華麗背景光環不再那麼明亮。
與其他被曝割韭菜的專案不同,直到現在,不少接觸過他的維權者依舊認為, “陳榕絕對不是貪財的人,他的問題在於管理和用人上。”
亦來雲維權群裡,不時有大罵 “騙子”的聲音,但更多理性的維權者將當初的白皮書視作一種“契約”,他們希望亦來雲能夠及時調整,還大家真相,迴歸社群共治,杜絕各種人為的貪汙和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