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雷區塊鏈業務“迷途”
文
全天候科技 端木
區塊鏈曾經把迅雷送上巔峰,現在卻可能成為這家公司的麻煩。
區塊鏈的出現讓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迷失已久的迅雷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這家公司決定All in區塊鏈,進而深耕雲端計算市場。
“迅雷本質就是一個P2P技術起家的、去中心化的網際網路公司,從基因上講,迅雷做共享計算才更有機會比別人成功”,迅雷CEO陳磊曾經表示,和其他企業B2C的路徑不同,迅雷希望藉助區塊鏈技術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C2B路徑。
沿著這一思路,自2017年起,迅雷先後推出了面向家庭使用者的私人云盤“玩客雲”,以及為廣大企業提供邊緣計算、函式計算、CDN業務的雲端計算解決方案的“星域雲”。在這套體系裡,玩客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上百萬使用者使用的玩客雲、賺錢寶(迅雷開發的另一種私人云盤)形成了覆蓋全國各地的上百萬個共享節點,為星域雲提供了廉價的計算成本。
對迅雷來說,維持玩客雲的運轉是一件成本低廉的事情,只需要按照每天每臺機器貢獻的工作量提供獎勵“鏈克”即可,鏈克可以兌換成“視訊網站會員”、滑鼠等虛擬物品或者實物。
然而在一年之後,這一看似完美的鏈條逐漸產生了裂痕。玩客雲產幣量下降、鏈克本身的價值縮水、礦機損耗加劇,讓越來越多的使用者產生不滿並退出,即使一些擁有成百上千臺機器的大礦主也頂不住壓力,加入維權的行列中。
一位行業人士認為,玩客雲面臨的問題不是簡簡單單的使用者維權的問題,由上百萬個玩客雲組成的使用者網路也是迅雷區塊鏈和雲端計算業務的發展基礎。當越來越多的玩客雲開始關機的時候,迅雷的區塊鏈業務根基可能面臨動搖。危機正在蔓延。
玩客雲鬧劇
幾個月前,顏東亞(化名)和其他幾個人一起組建了一個維權群,他沒想到的是,這個群后來竟然湧入了500多人,“玩客雲遇到大麻煩了”,他說。
“玩了一年半,虧了20萬”,顏東亞自嘲,即便對他這樣一個IT工作者來說,20萬也不是一個小數,然而和別人比起來,他的這點虧損根本不算什麼,“虧損上百萬的都很多”,而這些人大多是礦主。
事實上,使用者們對玩客雲的不滿已經不是一兩天了,在微博、qq群、微信群等社交網路上類似的情緒發酵已久。
引起眾多使用者不滿的主要原因是玩客雲產出的“鏈克”價值不斷下降。交易網站顯示,從去年11月份至今,鏈克的交易價格從一塊錢跌到了三、四毛錢。由於玩客雲本身產幣量不高,每天也就產一兩個幣,算了算電費、網費、機器的成本之後,很多人覺得不划算。
當賣鏈克越來越沒有賺頭之後,很多人打算將鏈克兌換成虛擬物品或者實物,但是漸漸地,他們發現,這些東西開始漲價,而且經常沒貨。比如,原來幾個鏈克就可以兌換成的迅雷會員月卡現在需要幾十個鏈克,50元的京東e卡點選兌換後顯示系統正在服務升級。兌換之後很多商家發貨也較慢,“在鏈克商城兌換的滑鼠,已經三天了一直顯示未發貨”。一位使用者表示,在玩客雲的論壇上,一個提交商城訂單問題的帖子回覆多達17頁。
迅雷提供給全天候科技的迴應中提到,迅雷已經於2018年9月向鏈享雲公司售讓鏈克、鏈克商城和鏈克口袋等業務。迅雷僅保留迅雷鏈、迅雷鏈開放平臺、迅雷鏈檔案系統(TCFS)等底層技術業務,以及玩客雲和基於玩客雲網絡的共享計算業務。
“鏈克商城的價格是入駐商家根據市場情況確定和調整的,正常會有一些正常的波動。”迅雷迴應稱,具體情況需要諮詢鏈享雲公司。
與此同時,有一些使用者反映由於使用玩客雲每天上傳下載量過大,造成了硬碟的損壞,有人稱自己已經壞了四、五塊硬碟。
由於出現種種的問題,不少使用者希望退出挖礦,將玩客雲作為個人的NAS裝置使用,儲存一些檔案,但要退出的話,“客服要求手持玩客雲和身份證的照片才行”。另一位玩客雲的使用者宋一飛(化名)對此表示不滿,“把我們當成罪犯?”
對此,迅雷解釋稱,此舉的目的是防止惡意退出其他人的裝置:“為確保玩客雲和申請退出玩客獎勵計劃的申請人是一致的,並可留存準確的身份資訊供相關部門需要時查驗。”
對很多使用者們而言,玩客雲今日的遭遇是他們之前沒有預料到的,僅僅在一年多之前,情況還是完全不一樣。
玩客雲是2017年迅雷旗下網心科技推出的私人云盤,但是它的功能又不止於此。按照一些使用者的說法,這是一臺“礦機”。挖礦的辦法簡單粗暴——只要24小時開機貢獻出頻寬即可,你上傳的網速越快,獲得的“鏈克”(原名玩客幣)就越多。
“玩客幣是基於‘玩客雲’智慧硬體,依託共享經濟雲端計算和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資產。”按照官方的說法,作為獎勵,鏈克可以兌換成愛奇藝會員卡、京東E卡等200多種商品。
作為一款能夠賺錢的私人云盤,玩客雲在預售階段就喊出了“躺著就能賺錢”的口號,由此吸引來的狂熱的使用者甚至讓淘寶眾籌的頁面一度癱瘓,籌集金額從原來的10萬元,變成了一千多萬。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沒有2000塊錢買不到機器”,顏東亞回憶,在發售的一段時間裡,官方售價399元的玩客雲在市場上一度被炒到了接近3000元的價格,就算這樣依然一機難求。
玩客雲的吸引力來自鏈克(玩客幣)價格的上漲,在短短几個月內,初始幣值0.1元的玩客幣漲到了最高九元以上,“剛開始發售的時候玩客幣的產出量很高”,一位使用者稱,一臺機器每天的收入就能達到六七十元,在如此高回報的情況下,有些人甚至投入重金建起了礦場。
在京東上,玩客雲的評論多達20萬多萬條,有人算了筆賬——“按照10個訂單1個評論的轉化比例,迅雷這款399元的硬體很可能已經售出超過200萬部以上,銷售額以10億計算。”市場流傳的另外一個案例是,在玩客雲的訂貨會上,有人斥資200餘萬現金,買下了5000臺機器。
玩客雲的熱銷,也推動迅雷的股價猛漲。資料顯示,在推出玩客雲之後,迅雷股價從2017年1月初的3.26美元一度飆升到27美元。
但是隨後玩客雲業務遭受到了多重打擊。
2017年11月28日,深圳市迅雷大資料資訊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迅雷大資料”,彼時為迅雷子公司)就曾公開指出,迅雷CEO陳磊開展非法發行的玩客幣活動,沒有使用任何區塊鏈技術,利用非法交易所變相ICO。
從模式上看,鏈克和很多虛擬幣確實非常相似點,比如總量有限,鏈克總量設計為15億個。一定週期後產量減半,官方稱每15秒一個獎勵區塊,約一年後獎勵會減半。
為了避免質疑,2017年12月10日,迅雷玩客幣官網特意釋出了玩客幣相關調整公告,公告指出,“玩客幣”正式更名為“鏈克”。
除了更名之外,迅雷方面還發布公告稱,在迅雷及迅雷合作伙伴開發的應用場景之外,將不再支援大陸使用者間轉賬的功能。不過官方的叫停並沒有改變鏈克通過場外市場進行交易的事實。有使用者表示,迅雷名義上叫停了國內版APP的轉賬,但實際卻又留下了口令紅包這一缺口。
2018年1月12日,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發布《關於防範變相ICO活動的風險提示》,依舊對鏈克進行了點名,指出隨著各地ICO專案逐步完成清退,以發行迅雷“鏈克”為代表,一種名為“以礦機為核心發行虛擬數字資產”(IMO)的模式值得警惕,存在風險隱患。
被監管點名之後,再加上幣市整體不樂觀,鏈克的市場價格迅速下跌,到2018年6月30日,其價格已經跌至1.86元,眼下按照某場外交易所的價格,則僅有0.3元左右。
隨著幣價的下跌,玩客雲的銷量也隨之劇降。
宋一飛發現,今年4月的某一天,京東商城的玩客雲全部被突然下架。“玩客雲從京東商城下線屬於我們正常銷售渠道調整”。他從客服那裡得到這樣的答覆。
然而事情可能不像客服說的這麼簡單。“下架是受到了使用者的投訴,有使用者投訴的原因是涉嫌銷售未經認證的3C產品”,一位使用者對全天候科技表示。他還提供了一份由北京市大興區市場監督管理出具的“舉報受理通知書”。按照該檔案內容,有使用者舉報京東商城銷售的玩客雲未經3C認證,並且該舉報已被受理。
不過全天候科技發現,除了京東平臺,玩客雲在淘寶、蘇寧等電商平臺上依然在正常銷售,不過銷量似乎不太高。以淘寶為例,其中銷量最高的是一款480元的產品,但評價僅有159個,而蘇寧上的使用者評價也基本上是2018年的內容。
而在閒魚等二手平臺上,玩客雲更是跌成了白菜價,其售價僅有六七十元,其中有些賣家疑似礦場。全天候科技發現,某賣家上傳的視訊中,房間的支架上密密麻麻擺滿了至少上百臺正在工作中的機器。
面對指責,迅雷方面則表示委屈,“我們在售賣、運營過程中多次提醒使用者切勿進行炒作、投機等行為”。迅雷方面表示,“如果使用者有發現此類違法行為,可向相關部門或我們撥打客服電話進行舉報。”
迅雷區塊鏈根基動搖?
曾經作為中國網際網路使用者必備的裝機軟體,迅雷佔據了70%以上的市場份額,擁有4億使用者,網際快車、qq旋風,一個個強敵都被其斬落馬下。
但作為工具軟體,迅雷卻沒有找到很好的變現路徑。“到了2008年的時候,我們才覺得之前所做的種種‘規劃’是多麼的簡單和幼稚。”迅雷前CEO鄒勝龍反思道,迴歸商業邏輯之後,迅雷也急於找到突破口,“我們掛在嘴邊的,不再是‘改變人類’的大而空的口號,更多的開始談論商業模式。”
但是在轉型的過程中,迅雷犯了不少錯誤,據說迅雷的董事會曾經提議迅雷轉型到遊戲行業,但被鄒勝龍否決,他認為,做遊戲違背自己的初衷,“迅雷怎麼可以成為一家遊戲公司呢?”,鄒勝龍認為,迅雷應該找到一條既可以賺錢同時又體現“迅雷價值”的道路。
而後經過內部反覆的討論,這條道路就是“數字發行”,迅雷決定推出了一個名為“迅雷看看”的視訊網站。
按照鄒勝龍的說法,迅雷做視訊網站不光是為了轉型,也是為了留住原有的使用者——因為迅雷發現,網速的變快已經成為了迅雷的敵人,使用者越快的完成下載,離開的就越快,而這意味著廣告收入的減少,如何讓使用者長時間停留在迅雷,成為當時決定迅雷生死的關鍵。
但是事後證明,做視訊對迅雷而言不是一條合適的道路。2009年後,隨著資本對網際網路視訊業務有了清晰的認識,熱錢開始湧入到這個市場,網際網路視訊演變成了一場燒錢的遊戲,版權價格一路飛漲,原本3000元一集的電視劇變成了300萬一集。
在這種情況下,很多視訊網站死去,迅雷看看也活的艱難,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2015年4月被出售給響巢國際,並改名為響巢看看。
多年之後覆盤迅雷,有人把迅雷看看的失敗歸結於鄒勝龍的“摳門”,指出迅雷當時手握大量現金卻捨不得投入。也有人認為這種指責有失偏頗,“視訊網站是個長期燒錢的業務,即便是迅雷大手筆投入,面對BAT支援的優愛騰也難有勝算”,按照這一觀點,迅雷看看頂多會成為下一個搜狐視訊。
在視訊網站失利之後,迅雷也做過搜尋、門戶、社交工具,甚至圖片工具,但後來機會都消失了。
PC時代轉型不利的迅雷,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遭遇到更大的打擊。一方面,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使用者在手機上下載的需求大大的減少,另一方面,隨著版權的整治以及“淨網行動”的開始,非法、色情、暴力內容開始被遮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使用者使用體驗,很多原本付費的會員不再續費,資料顯示在2014年第四季度,有35萬名會員暫停了付費。
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一心淡化下載工具標籤的迅雷轉型更加倉促,網際網路金融、直播、短視訊幾乎熱門的領域都嘗試了個遍,依然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出路。
直到2017年區塊鏈成為風口,迅雷決定All in,2017年10月31日,就任迅雷CEO 4個月的陳磊在釋出會上宣佈“All in 區塊鏈”。但實際上在All in區塊鏈的背後,迅雷還希望以共享計算的方式切入火熱的雲端計算領域,這樣做的原因是“共享計算比雲端計算的邊際成本更低。”
陳磊認為,迅雷本質上就是一個P2P技術起家的、去中心化的網際網路公司,從基因上講,迅雷做共享計算才更有機會比別人成功,最終才決定了All in 區塊鏈。
所謂的“共享計算”,實際上就是收集普通家庭中閒置的頻寬、儲存、計算等資源,搭建內容分發網路,然後提供給企業。
按照一位業內人士的說法,迅雷此舉相當於是從使用者手中買寬頻資源,這是一種極為節省成本的做法。在傳統雲端計算企業裡,搭建網路需要向電信運營商購買頻寬,佈置伺服器,自建CDN分發節點,都是需要資金量的高成本運營。有獨立分析師曾經表示,迅雷的CDN業務的頻寬成本只有傳統CDN的30%。
但是其中的關鍵在於如何說服使用者將自己花錢買的寬頻共享給迅雷使用,在開展區塊鏈業務之前,迅雷旗下的網心科技已經開發了一款名為賺錢寶的產品,使用者利用該產品分享頻寬之後可以獲得獎勵“水晶”,水晶可以提現。
區塊鏈概念爆紅之後,網心科技逐漸停止了賺錢寶的產品開發,將注意力放到玩客雲上。
自此,迅雷一路改頭換面,從一家開發“下載工具”公司變成一家“共享計算與區塊鏈技術創新”公司。
據悉,在區塊鏈業務上,迅雷主要分為三個板塊,分別是玩客雲、迅雷鏈、星域雲。其中玩客雲和星域雲是迅雷的共享計算的基礎,而迅雷鏈則定位為技術輸出業務。
對於迅雷來說,玩客雲與星域雲脣齒相依,共同構成其支柱業務“雲端計算及其他網際網路增值服務。”依靠著玩客雲的熱銷,迅雷不僅獲得了鉅額的硬體收入,也擁有了覆蓋全國的百萬量級共享節點。
但是隨著玩客雲“挖礦”越來越無利可圖,很多散戶選擇了關機,這意味著星域雲可用的節點在不斷減少。據玩客中國統計,截止到4月16日,玩客雲線上的礦機數量已經減少到了26萬臺左右。
隨著鏈克價格的走低,有些礦場也萌生退意。一位礦場人士表示,自己早在年初就將上千臺礦機關機了。另有相關人士提到,為了穩定礦場,迅雷近期和某些礦場簽訂了協議,“至少有某些方面的補貼,穩定了這些礦場不斷電。”
玩客雲遭遇到的危機已經在迅雷的財報上有所體現。從迅雷的業績來看,包括硬體銷售業務在內的雲端計算及其他網際網路增值服務自2018年Q2季度之後,持續降低。財報顯示,2018年Q2,該板塊收入為3650萬美元,Q3季度降到1980萬美元,Q4季度又降到了1810萬美元,同比降幅達65.1%。
這一業務萎縮也致使迅雷2018年三、四季度的營收遭遇重挫。
如何拯救迅雷?
雲端計算及其他網際網路增值服務曾一度為迅雷的財報表現帶來“大轉彎”。
自上市以來,迅雷財報中的持續經營業務大多數時間處於虧損狀態。2015—2017財年,其淨虧損分別為1316萬美元、2411萬美元和3780萬美元。
2017年Q4,迅雷總收入為8240萬美元,其中,其他網際網路增值服務(“IVAS”)收入為5,19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31.6%,環比增184.1%。IVAS即訂閱和廣告以外的雲端計算和服務組成。到了2018年Q1,雲端計算及其他網際網路增值服務營收同比增長316.4%,達到4810萬美元,在迅雷整體營收中佔比61%。
這在一定程度上被認為是迅雷新標籤——“眾籌雲端計算服務商”的確立和轉型初步成功。隨之而來的是迅雷股價的飆升,從2017年8月的約4美元迅速拉昇,至2017年11月,最高時約達27美元。但進入2018年,隨著區塊鏈業績下滑,股價又進入下降通道。
迅雷股價走勢圖,圖片來源:富途
在業績欠佳的情況下,迅雷在內部也開始進行了變革的動作。
“迅雷會有一批員工合同到期不續簽,聽說磊總(陳磊)Open Day說的”。在職場社交軟體脈脈上,有迅雷的員工表示,迅雷有裁員的計劃。而另一位同樣疑似迅雷內部員工的人士則表示,在去年年底已經清理了一批績效不高的員工,“看釘釘公司人數,一直在下降”。
對此,迅雷方面表示情況並不屬實,稱員工流動、招聘和續簽都是正常開展的。
在最新的財報電話會議上,陳磊對外透露,5G技術的到來為物聯網行業帶來了關鍵的推動趨勢,也將加大對邊緣計算解決方案的需求,因此迅雷計劃希望抓住5G的機會進軍邊緣計算領域,已經推出邊緣計算的商用解決方案。
此外,在國內遇挫之後,迅雷依然沒有放棄對玩客雲業務。在2019年CES上,網心科技推出了面向閒置手機的玩客雲mini,意圖將共享計算的概念從桌面引入到手機領域,吸引更多使用者。不過按照迅雷官方的說法,玩客雲mini目前對外仍是概念產品,未確定具體上市時間。
迅雷也重拾下載業務的老本行,2018年9月迅雷對會員體系進行了升級,增設8至10級會員,為了吸引使用者升級,迅雷方面表示高等級會員可以用優惠的價格購買QQ綠鑽、愛奇藝會員卡等商品。
另外,2018年11月,迅雷推出了號稱“更精簡更輕便,專注下載體驗”的全新迅雷X版本。隨後迅雷方面宣佈迅雷X、手機迅雷加入對IPv6協議的支援。
財報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迅雷會員使用者為378萬,相比2018年9月30日增長38萬人,下降的趨勢得到了扭轉。在去年Q4,下載業務已經成為迅雷的第一大營收來源。
然而對於迅雷來說,好不容易才擺脫下載工具的標籤之後,走回頭路顯然不是一個心甘情願的選擇。
“未來實現1000萬的付費會員,覆蓋10億個人終端,創造百億價值。”2012年之前,鄒勝龍讓人在迅雷總部的LOGO牆上掛上這句話作為企業願景,但多年過去,這一目標似乎依然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