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國企業雲端計算應用現狀及需求調研報告
近年來,在數字化轉型的熱潮下,我國雲計算髮展正式迎來需求爆發期。隨著雲端計算的應用普及,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擁抱”雲端計算服務。據賽迪顧問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雲端計算市場整體規模達到2797億元,同比增長41.7%。其中,公有云服務市場規模在2016年達到228.6億元,同比增長46.3%。賽迪顧問預計,未來雲端計算市場規模仍將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到2019年中國雲端計算市場規模將達到5706.4億元。
為了推進雲端計算的快速發展,相關支援政策陸續出臺。日前,工業和資訊化部印發了《推動企業上雲實施指南(2018-2020年)》(以下簡稱《實施指南》),指導和促進企業運用雲端計算加快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轉型升級。《實施指南》從實施上雲路徑、強化政策保障、完善支撐服務等層面,為推進企業上雲提出了指導。其還提出企業上雲的工作目標:到2020年,雲端計算在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中的應用廣泛普及,全國新增上雲企業100萬家。
在政策的大力推動下,雲端計算技術與市場日益成熟,企業的上雲意識和能力也在不斷增強。然而,從當下的雲服務來看,企業上雲依然面臨諸多挑戰,其中有不少企業對雲端計算方案仍存有顧慮。為了深入探尋與瞭解企業的上雲需求,近來,《世界經理人》展開了以“中國企業雲端計算應用現狀及需求”為主題的調查。共有2327家企業參加了此次調查,其中近七成為C-LEVEL人群,本文將就此次調查結果進行分析解讀。
大多數企業應用雲端計算實現數字化轉型
此次調查中,有七成左右的企業表示已經部署公有云服務。這表明,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走上輕盈的“雲端”,藉助雲端計算為企業提質增效,實現產業升級。
雲端計算是推動資訊科技能力實現按需供給、提高資訊化建設利用水平的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並能夠為網際網路、大資料、人工智慧等領域發展提供重要的基礎支撐,其賦能傳統企業變革升級,有助於企業聚焦於核心業務,從而更快適應變化多端的市場競爭。
在這個“資料為王”的年代,企業在運營的過程中,必然會產生海量的資料。企業為了降低IT管理的複雜性,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釋放資料中蘊藏的巨大價值,藉助雲端計算這一工具,能有效驅動業務及流程創新,並形成自身差異化競爭優勢。
從目前市場格局來看,亞馬遜、IBM、微軟等企業佔據市場份額超過50%,堪稱世界三大企業雲提供商。
不過,調查結果顯示,海外公有云在中國市場的滲透率並不高。在此次調查中,已經應用雲端計算方案的企業中,擁有海外業務的企業佔總企業數量比例為47.39%。已經部署了公有云服務的企業比例高達70.33%;正在部署的6.70%(圖表1)。但使用海外公有云的比例僅為5.29%,其中近三成左右的企業對海外公有云持觀望態度(圖表2)。這表明,海外公有云在中國市場未來仍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

雲端計算解決方案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儘管雲端計算是企業轉型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中國企業對雲端計算解決方案仍存在種種憂慮。調查發現,超過一半的企業表示堅持原有公有云服務,並未有使用新公有云的意向。但仍有近三成的企業表示有此意向或正在考慮換新公有云平臺(圖表3)。

總體來看,安全問題、穩定性問題、現有人員技術能力不足、相容性問題以及成本控制問題是企業對於公有云復服務擔心的五大問題,而其中絕對大數企業更加擔心公有云平臺上的安全問題,20.3%的企業對資訊保安沒有保障感到疑慮(圖表4)。

因此,消除企業使用者疑慮的關鍵是提高安全手段,這是雲服務提供商需要首要解決的問題。穩定性問題是困擾企業使用者的第二大難題。對於雲服務提供商而言,提高技術水平是提升企業服務水平的關鍵。除此以外,配套支撐條件仍待完善,企業上雲後諮詢、培訓等配套服務仍有待加強。
對此,一些領先的雲服務提供商已開始全面部署。據瞭解,IBM釋出的CMS企業雲集提供給企業使用者安全性高的私有云,同時也提供高效的雲端計算服務,並實行按需付費的商業模式。
不管怎樣,中國雲端計算市場仍處於初步擴張時期,市場成熟度仍有待提升,但這也說明中國雲端計算市場潛力巨大。在總體保持快速增長的情況下,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踏上雲端,相信未來雲端計算服務也將趨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