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對話紫馬財行創始人、CEO唐學慶:普惠不是慈善,普惠之“惠”應在雙方“可負擔”的基礎

所謂普惠金融,是指以可以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普”是指人人可得,“惠”是指惠及百姓。
“普惠金融”這一關鍵詞已經連續三年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之中,也被寫入“十三五”規劃,成為金融行業未來發展的重要著力點。正如一些國有大行掌舵人喊出的“銀行不做普惠金融就沒有未來”、“未來的銀行業是得草根者得天下”。很顯然,發展普惠金融、實現普惠金融,已是金融市場當前面臨的最重要的課題。
傳統金融機構已經覺醒,那麼,素來便有著“普惠”情結的網際網路金融平臺又怎能少得了呢?
為此,《金融理財》雜誌社聯合微信公眾平臺“Fintech發現”策劃了“普惠金融10人談”的專題,看看網際網路金融平臺高管眼中的“普惠金融”是什麼樣的?
本期為“Fintech發現”獨家對話“紫馬財行創始人、CEO唐學慶”
如果不是瞭解他,你可能基本不會想到這位年齡30出頭,身穿修身立領的中山裝,帶著一架復古圓框的眼鏡,文雅中略帶著書生氣息的人是一個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創辦者和掌舵者;
如果不是從公司內部人員口中得知,你可能更不會想到這位看起來溫文儒雅的年輕人竟然還有著擁有一長串的名譽頭銜,中國創投委常務理事、“推動中國創投行業新發展十大傑出人物”、“中國品牌建設十大傑出企業家”、“2017新經濟年度人物”、“2018中國創新經濟年度貢獻人物”……
當然,成功從來都不是偶然的。曾先後任職於中信集團、招商局集團、億陽集團等旗下公司的重要職位,到在2005年-2013年間多次成功聯合投資傳統優勢產業和電子商務產業,一路走來,唐學慶創造了他人生的多個“不可能”,在資產投資管理以及風險投資、TMT領域積累了豐厚的創業經驗,並有著獨到的見解和深刻的理解。2015年,在網際網路金融浪潮下,唐學慶創辦了紫馬財行。而彼時,他所創立三年的紫馬基金已經經營了三年,在業內頗負盛名,並多次榮獲國內十佳母基金的聲譽。
在談到紫馬財行未來的發展之時,唐學慶表示,“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未來,紫馬財行將繼續踐行普惠金融的理念,應用大資料、雲端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力量構建信用生態體系,為使用者提供專業化、個性化、多元化的金融服務。”
——Tech君手記
以下為現場對話
1、Tech君:您眼中的“普惠金融”是什麼樣的?
紫馬財行創始人、CEO唐學慶:2015年,國務院印發《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給“普惠金融”下了一個定義: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機會平等要求和商業可持續原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發展規劃》實施五年來,我國普惠金融基礎金融服務覆蓋面不斷擴大,薄弱領域金融可得性持續提升,金融服務的效率和質量明顯提高,金融扶貧攻堅成效卓著,金融基礎設施和外部環境逐漸改善,建設成果顯著。
在傳統金融行業沉澱積累數十年後,我果斷轉型到網際網路金融領域並創立了紫馬財行,一直以來,我都是普惠金融積極的實踐者,因為在我看來,“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與紫馬財行所堅持的“讓每一分錢發揮價值”的總目標是一致的。紫馬財行致力以“網際網路科技、人工智慧、大資料風控”等技術力量構建信用生態體系,為使用者提供專業化、個性化、多元化的金融服務。過去三年,紫馬財行累計服務普惠金融重點服務物件近百萬人,沒有讓一位出借人遭受損失。
讓更多沒有充分享受金融服務的普通百姓享受到必要的金融服務,網際網路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金融可得性。當然,普惠不是慈善,普惠金融之“惠”應在雙方“可負擔”的基礎上,只有尊重基本的市場規律,普惠金融事業才能可持續發展。
2、Tech君:作為一家網際網路金融平臺,在幫助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以及服務三農、精準扶貧等方面都有哪些方式呢?目前,貴平臺主要在做哪些與普惠金融相關的事?能否談談具體案例?
紫馬財行創始人、CEO唐學慶:作為一傢俱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紫馬財行始終兼顧合規運營與技術創新,積極踐行普惠金融,在服務三農、扶持中小微企業、佈局消費信貸等方面做了許多嘗試,比如:精準扶貧。2016年6月,紫馬財行與洛川美域高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延安果品營銷協會達成戰略合作佈局農業供應鏈。洛川果業是延安當地重點扶持的特色農業,而洛川美域高是延安蘋果產業中傑出的佼佼者,此次戰略合作,紫馬財行藉助網際網路資訊科技力量,為延安果業提供資本助力,全面加強了自身在農村金融市場的覆蓋和服務力度。
扶持小微企業。作為一家綜合性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紫馬財行通過與擔保公司、小貸公司合作,充分發揮自身流量優勢和資訊中介的職能,為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提供強大助力。比如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紫馬財行選擇與上海摩貝進行合作,針對摩貝網上下游化工企業的優質債權提供融資服務,雙方充分發揮各自資源優勢,共同搭建投融資服務橋樑,合力構建化工行業供應鏈金融服務閉環。
個人消費信貸。紫馬財行降低了供應鏈資產的比重,提高了消費信貸的資產佔比,主要面向教育、醫美、3C等消費信貸場景,除了與米麼金服、融360等優質資產合作,紫馬財行也一直在開發佈局自己的消費信貸產品,提升平臺核心競爭力和盈利能力,將更多的消費利益讓渡給平臺使用者。
一直以來,紫馬財行以優質服務為導向,以金融科技為驅動力,致力成為一家“小而美”的精品網際網路金融資訊中介服務平臺,通過手機APP實現出藉端和借款端的投融資需求的對接,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滿足更多使用者的金融服務需求。
3、Tech君:您認為,目前實現普惠金融最大的問題是什麼?解決措施是?
紫馬財行創始人、CEO唐學慶:目前,實現普惠金融最大的壁壘是金融服務缺口。今年10月初,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釋出了重要階段成果——《攻堅“最後一公里”——中國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18)》,報告將制約普惠金融服務難以突破最後一段距離去觸達邊緣群體的問題,形象比喻為“最後一公里”,這“最後一公里”金融服務缺口,可以說是普惠金融面臨的全球性難題。
報告指出,“最後一公里”問題具有幾個特徵:空間距離遠、金融服務不足、客戶能力不足、金融環境不給力等。最容易理解的是,金融服務商與普惠金融服務物件的空間距離遠,基礎金融服務覆蓋面不足,交通及時間成本高。其次,從供應金融能力來看,金融服務商多提供的是產品導向的金融服務,很難完全貼合服務物件的生產生活需求。最後,需求方金融能力相對較弱,金融素養、技能不足,金融意識、行為更與最佳金融利益相悖,難突破。
這一問題的解決不僅需要多方合力,也要求金融服務商具備依據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業務模式的創新能力,我認為,紫馬財行運營中採用的互助模式、數字模式和供應鏈模式,或將能為解決金融服務缺口問題提供有價值的經驗。”
4、Tech君:請您暢談下網際網路金融平臺在普惠金融這條道路上的發展趨勢與未來?
紫馬財行創始人、CEO唐學慶:近年來,政府為扶持普惠金融發展,在政策、差異化監管和財稅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各金融機構和市場主體推出了創新性金融產品服務,在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的推動下,發展普惠金融所需的各類基礎設施逐步完善起來,有利於普惠金融發展的生態環境逐漸成熟。堅持發揮市場在金融資產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將為未來的普惠金融事業提供巨大動力。
紫馬財行實實在在享受了網際網路、大資料、雲端計算、人工智慧等金融科技手段運用所帶來的好處:有效提升了平臺服務覆蓋率,降低了平臺服務的門檻和運營成本,在精準識別客戶、貸前信審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整個行業莫不如是。因此,大力發展數字普惠金融,或將成為更多互金平臺轉型升級的首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