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金融轉型之去哪裡
今天我們來談網路金融轉型去哪裡這個話題。
去哪裡,就是要明確目標,知道未來的種種可能性,有了目標,大家就可以向著目標的方向努力了。
網路金融轉型,可以說承載著全部金融業務轉型的希冀,不僅僅是哪一個子領域業務的轉型,也不僅僅是管理體制的升級和發展。國內外,各大諮詢公司,都在數字化、生態化、智慧化等各方面進行了很多的研究。其中,IBM以數字化展開,列出了很多的方向和目標,有一個評價體系;波士頓也出了銀行轉型2025這些系統闡述銀行轉型的業務方向;麥肯錫就中國銀行佈局生態圈業務進行了專門的報告;普華永道也釋出了,科技賦能B端新趨勢的相關報告。
未來在哪,我們都想知道。雖然,很多人都在說未來已來,其實,就真實的未來,沒有誰能說的清楚。在這裡腰二叔,斗膽根據有限的趨勢認知,試說一下未來的目標。
普惠金融-網路金融普及化轉型
我就不引經據典的說,我國國家的普惠金融業務要求,比如是什麼監管要求對普惠金融的單獨考核啦,國務院對普惠金融的殷切希望啦,還有,希望金融支援精準扶貧,對於一些老弱幼病殘等群體的金融服務等等。
但就當前金融發展的趨勢來看,支付寶、微信等作為使用者活躍的平臺,憑藉支付這一金融手段,提供了很便捷的金融平臺,使得金融業務能夠更加普及。比如,餘額寶使貨幣型基金這一產品深入到人心;微黃金業務也大大降低了普通人對黃金業務投入的門檻;P2P平臺的推出雖然飽含風險,但也是給傳統金融機構觸達不到的群體,提供了金融支援;還有,公益捐贈平臺、眾籌平臺等,都呈現了網路金融普及化的轉型趨勢。
一方面,網路平臺,都在構建自己的金融業務版塊,無論是合作還是自己取得牌照,近年來,普及型的金融業務都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比如一些民營銀行推出了結構性存款產品,給眾多終端的個人使用者帶來了更多的金融收益。
另一方面,商業銀行,都在成立專門的普惠金融部門,無論是在自己的渠道進行業務拓展,還是和合作方一起,都在不斷的輸出金融產品到市場,包括小額的貸款、信用貸款、消費金融等等業務形態。
可以說,普惠金融,為的就是通過網路的便利性,把金融服務輸出到更多的使用者。這包括一些個人使用者、小微企業的金融需求,也包括一些大型企業的短期便利性和金融工具的普及化使用。
業務形態上,不僅僅是通過業務合作,還通過構建金融電商平臺,承載扶貧、積分返現、普惠類交易等各種普惠類的金融業務。可以說,普惠金融是未來網路金融轉型發展的目標之一。
交易金融-網路金融場景化轉型
近年來,一些和實業結合的較好的銀行,除了在銀行業務的創新方面,用於推進。還積極進行金融理論的創新,很多人員都把研究的目光投入到了交易金融這種形態。先是根據交易訂單的情況,發展訂單融資、倉單融資,後來,根據供求交易雙方的資訊流和合同情況,創新推出了供應鏈金融,包括抵押、信貸、融資、金融工具等各方面的業務創新。
可以看的出來,金融交易都是實際的交易過程中產生的。無論是實際世界還是虛擬世界,只有實實在在的交易,才能帶來金融的需求。而,要實現交易金融,對交易的場景把握就特別重要。所以,很多企業都推出了定製化的業務系統或者平臺。根據各個行業、各類交易的特殊需求,進行定製化的開發。逐漸形成了一個交易銀行的產業鏈,包括研發、業務、運維等各個環節。
越來越多的銀行開始重視交易金融業務,特別是在各種場景化方面進行總結和提煉。一方面滿足各個行業的個性化需求和獨立部署運營;另一方面,提煉典型的交易環節,構建一個通用的交易銀行平臺,提供一些原子的金融服務和金融產品。
總體來看,交易金融,就是通過網路的連線性,把上下游的各個環節,包括場景範圍內的各個要素納入進來,形成一個較為綜合的金融解決方案,促進場景內的交易的成功。這個即包括了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金融便利,也可以包括個人使用者之間的金融行為,包括個人購房、買車的保證金等,都是為了促進交易的完成。
業務形態上,金融企業不斷通過資訊的整合,創新推出多種金融業務,包括網路福費廷等業務,也可以根據使用者的需求進行定製化的服務。可以說,交易金融也是未來網路金融轉型發展的目標之一。
數字金融-網路金融創新化轉型
除了面向客戶的金融創新,各金融企業內部也在進行巨大的金融轉型和創新,這個突出的表現就是各銀行構建智慧銀行、智慧銀行等向數字化轉型的實踐。這個方面越大的銀行,越沒有可以參考的樣板,國外銀行數字化的發展,也並不都是領先的經驗。
就國外銀行來看,國外社會的網路環境、網路消費習慣、行動網路佈局等都有很大的差異,還有一個傳統金融基礎設施的差異等,國外的金融業務數字化轉型的緊迫性沒有那麼的大。而國內網際網路公司進入金融業務領域,給傳統金融企業的轉型帶來了很大的衝擊。
在零售金融業務領域,已經逐漸了有一些數字化轉型的實踐和指導,特別是有很多的諮詢師,提供了數字化轉型的一些規劃和架構。在對公金融業務領域,目前由於各傳統行業的數字化差異,相應的對公金融業務數字化,也參差不齊。有一些金融機構,依託製造業背景優勢,深入到了企業生產領域,給企業帶來數字化的對公金融服務。還有一些金融機構,依託金融集團化的業務牌照,整合集團內的資源,給對公企業帶來了按需定製的數字化金融體驗。
特別是,很多銀行藉助裝置和系統,給對公企業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務。這個不僅包括企業網上銀行的新發展、企業手機銀行業務的拓展,還包括新型的場景業務的構建。通過構建完善的企業管理平臺,依託代發工資、繳費等基礎業務,拓展企業場景下所有的資訊流。
總體來看,數字金融,就是通過數字化技術和手段,把金融業務方便便捷的提供給個人和對公使用者。同時,銀行內部流程的數字化,不僅包括個人業務,還包括對公業務。不僅包括實體網點的轉型,還包括銀行數字化渠道的創新與發展。
業務形態上,金融企業通過統一的平臺,創新推出深度定製化的場景服務,包括網路辦公、企業宣傳、活動組織、黨建團建等等,也可以根據客戶需要把金融業務納入到企業對其客戶的服務中來,形成一個全新的數字化業務的發現、辦理、評估等生命週期服務。可以說,數字金融是未來網路金融轉型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
生態金融-網路金融平臺化轉型
談及生態金融,很多人就和綠色環保聯絡起來了,也難怪,最早提出生態金融的概念的人,就是這幫搞環保的,希望金融支援環保產業,形成保護生態的金融業務領域,由於生態領域投資的長期性、收益低的特徵,希望國家出臺特殊的生態金融政策。
我這裡說的生態金融,是說的生態型的金融,不僅僅侷限於生態環保這一個產業,縱觀全部中國的產業行業領域,都需要有這樣一種理念,也就是促進行業發展的理念,有這種以產業角度成長與發展的金融業務,就是生態型的金融業務,也就是要說的生態金融。
另外,生態金融不僅僅支援產業的發展,還有人的發展,人的社會性生態的發展,要本著人的發展和成長,對金融的使用者、客戶進行全方位的生態服務,構成人的一生的金融服務,從出生、學前、小學、中學、大學、就業、養老、健康、終亡這個完整的生命週期提供面向個人客戶的服務。同理,提供面向企業從建立、發展、狀態、成熟、衰落、退出的全生命週期的服務。
由此可見,生態就是一個完整的週期性服務,服務於每個環節的具體需求,既有縱向的時間發展軸,又有橫向的生態發展軸,還有立體的社會發展軸。
構建生態金融服務,就得做好生態型金融業務的構建,這需要依託於網路金融平臺化的基礎,給外部的生態提供可以發展的金融平臺,也給金融機構內部的各個部門提供成長的空間平臺。
從有業務形態上看,生態金融,在於利用金融的手段服務於生態的立體化發展,創新推出生態型核心平臺、外圍服務、衍生合作體系等一系列的金融為核心的服務。
未來,每個企業、每個人都隸屬於多個生態,核心是要獲得這個生態的全方位服務,以金融服務位核心構建滿足使用者的需求的體系,就是生態金融。可以得出,生態金融是未來金融向更高階發展的一個階段,也是網路金融轉型的下一階段目標。
大同金融-網路金融國際化轉型
未來,我們很嚮往,也無法迴避。我們社會現在正在向構建人類命運共同的偉大提議和實踐進行努力。構建大同金融,就是我們向人類命運共同體轉型的社會基礎。
一方面,這是各產業行業業務國際化發展的新方向導致的,很多企業發展壯大之後,就要推出國際化的業務,金融業務伴隨著行業的發展而提供新型的金融服務。另一方面,金融業務也有全球化的趨勢,不滿足於服務本地的客戶,也向更廣闊的市場進行拓展,發展出不同種族、不同宗教、不同國界的金融業務。
從金融業務國際化的角度來看,構建國內國外一體化的大同金融,也是未來網路金融轉型的一個趨勢。以前我們說要做境內外一體化的資訊系統,畢竟我國也是一個國家,海外已經有很多個國家,本著服務無差異的角度,都得做好境內外一體化的金融服務體系。
在國內網路金融轉型發展的同時,一些大型的金融機構,都深深把握國家化的大趨勢,即提供滿足當前需要的差異化金融,有提供全球一體化的金融服務體系。
從業態上來看,大同金融不光提供一些金融業務,還提供跨國的綜合服務,包括跨境的電子商務服務和跨境的組織建設服務,包括一些稅務、風險方面的綜合服務,比如一些特色的留學服務還有會員組織服務等。
從當前看,國內外的經營形勢差異很大,也不容樂觀,這個構建大同金融的目標還很漫長,隨著我國千年大計的實施,還有一些文化建設方面的交流,構建大同的金融體系,要求我們做好當前的網路金融業務轉型,同時指導網路金融國際化轉型的發展。
總體來看,普惠金融、交易金融、數字金融是當前網路金融業務轉型發展的三個短期目標,這是構建金融企業競爭力的需要,分別面向個人業務、對公業務、內部運營等構建內外全方位的競爭力提升。生態金融是未來網路金融轉型的中長期目標,為構建金融在生態型社會的核心地位之一所作的努力。大同金融是未來金融業務在支援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政治、經濟、社會方面的重要支援。
當前,網路金融轉型要去哪裡,就是看這些目標的指引。
在產業不斷創新發展、智慧融合、技術推動的新形勢下,資料、場景、流量是金融科技未來發展的基石,在這一基礎上延伸出的智慧解決方案、智慧風控、反欺詐、智慧營銷、智慧催收、智慧投顧等業務百花齊放。雖然過程坎坷起伏,但終點明確又清晰。未來,金融科技將成為金融產業下一階段競爭的核心生產力。
2018年11月30日,北京國貿大酒店,2018億歐創新者年會【金融科技創新者論壇】火熱報名中:搶票連結
ofollow,noindex">https://www.iyiou.com/post/ad/id/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