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技創業2018 Q3】“巡邏+巡檢”模式,「高新興機器人」進入資料中心、核電、高階物業市場
受訪公司:廣州高新興機器人有限公司
受訪人:聯合創始人兼CEO柏林
36氪此前報道:《 ofollow,noindex"> 曾參與天安門廣場執勤,「高新興機器人」將釋出巡邏機器人2.0系列 》
Q1、2018年 , 公司在技術、產品、市場、商業化、融資、團隊等方面取得了哪些進展?
2018年,公司正式釋出了巡邏機器人2.0千巡系列產品,巡邏機器人開始走向人多、複雜、常態、開放場景,場景化適應能力更強,形成了室內、室外、特種(I-O-T)機器人系列。相應多項技術突破,如千巡O2系列採用車規級底盤設計,可做到全天候、全時域、全地形的室外場景需要,組合導航與避障能力等同於低速無人駕駛標準,2.0版機器人小腦融合多種AI演算法和導航及運動控制演算法,2.0版機器人大腦實現多機管理、管控。 2018年,公司在公安行業取得多個突破,與公安部一所共同推進國內首個無人警局、無人警亭專案落地,兩會、北京西單、珠海航展等多個重大活動、重點區域實現部署。同時,“巡邏+巡檢”的組合模式進入中國移動貴州大資料公司資料中心、騰訊七星資料中心、無錫最大國儲庫等多個專案,特種應用成功進入核電市場,高階物業已開始商業化落地。
Q2、2019年, 公司在技術、產品、市場、商業化、融資、團隊等方面,可能還會有哪些新進展?
2019年,公司將繼續圍繞公安行業新警務建設,加快應用落地。公司打造的智慧園區全息立體巡防方案已經成熟——通過在園區部署室內巡邏機器人、巡檢機器人、室外巡邏機器人、固定的門崗系統,整合人員定位、車輛定位、人車物事件的管理等,打造出一整套立體式安防生態系統,將深入應用到大型資料中心、企業園區、智慧工廠、糧庫、陣地等場景中。 2019年,公司產品和技術更加完善,開放式場景下的低速無人駕駛技術將成為標配,自主研發設計的機器人本地將量產並進一步降低成本,與安防智慧化、運維資訊化的融合會更加深入,多種運動中的AI演算法能力得到提升,全息化能力(感知、認知、呈現、排程、管控、回溯)提升。
Q3、2019年,最關注的行業大件事有哪些?
警用機器人應用示範將正式展開並走入公眾視野;
基於5G的巡邏機器人應用將會落地
Q4、2019年, 自己所在的行業、所在的細分方向大概率會出現的事情和趨勢會有哪些?
部分單一技術的公司會遇到瓶頸,新的巨頭會不斷湧入,市場對產品的容忍度降低,對方案的接受度更加強烈,產品系列成熟、方案領先的公司將愈發得到認可。公安行業成為傳統安防公司、新興AI公司、跨界機器人公司的爭奪物件,重點行業對場景化、定製化、融合化能力要求日益提高,如資料中心、大型企業園區、高階物業能將看到更多商業化落地案例,基於人機結合,機器人部分替代保安員、巡檢員成為可能。
Q5、2019年,公司所在的行業會呈現出來什麼樣的競爭格局?
安防巡檢類機器人,國外產品還很難進入中國市場,安防企業會有先天優勢,AI型公司有資本優勢,初創型機器人公司有單點優勢,總體而言,市場處於培育期,合作大於競爭,大公司做不好,小公司做不全,單純靠機器人解決所謂問題的難度很大,一定要結合整體方案能力來互補實現。
產品要過硬,成熟度要好,系列要完整;同時技術要能體現對機器人基礎能力和演算法的支撐,要能夠體現在成本的控制上;特別是,必須要有更好的立體化解決方案,不能孤立地看機器人,動與靜的融合,人與機的結合,高與低的搭配,都是非常重要的考慮因素。這些思考已經融入到公司的產品與方案設計當中,構建了公司的核心競爭優勢。高新興機器人是業內少有的構建從本體設計製造到機器人自主作業系統、機器人云大腦以及立體巡防方案的企業,最終的競爭力也體現在能夠給客戶帶來多少價值上。
Q6、2019年,公司是否會有一些里程碑節點?
(1) 公司批量製造機器人,主要體現在本體開模、工業化生產、全程質量管控、場景規模化應用等方面,代表著細分市場真正商用與產品更加成熟。
(2) 公安行業小規模應用示範成果出現,標誌著標準制定具備更好的實踐基礎,也預示著安保巡邏機器人的具備一定的全行業推廣基礎。
(3) 5G巡邏機器人可落地,隨著5G試商用程序加快和公司的提早佈局,5G將給機器人帶來更便捷的網路部署、更安全的網路保障和更低廉的建設成本。
(4) 低速無人駕駛技術的商業化,重點要解決組合導航模式下的場景適應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將是機器人落地最重要的基礎保障。
公司將投入千萬級資金,在核心演算法、批量製造、深化應用等方面,造機器人好比造智慧汽車,前期投入巨大,考驗一個團隊的行業理解和產品技術儲備。
Q7、2019年,公司所在的賽道上的公司,有什麼一定要做的事情或者爭奪的市場?
當前,結合機器人來重點思考目標行業目標客戶想要什麼,怎麼解決問題是核心,大場景下的基礎能力要紮實,小場景下的定製能力要快速,還沒到對手把自己打倒的階段,更多會是自身的聚焦、總體的把控、行業的理解不夠導致的資源浪費與機會錯失,可以慢不可以錯,一旦在技術路線、產品品質、方案設計等方面出現重大誤差,將造成不可逆的局面,也是最危險的。
至於說一定要做的,那就是貼近使用者、打磨產品、融合創新,尊重每一個對手,善待每一個合作伙伴,當市場進入爭奪戰的時候,希望當前一起開拓這個市場的友商還在,這個市場足夠大,那時真刀真槍才更有意義。
PS:
新科技創業系列主要針對新科技方向的公司,如AI、機器人、物聯網、區塊鏈、智慧製造、感測器、半導體、VR/AR/MR 、商業航天、新能源、新材料、有技術創新的硬體等。如果你對這個系列感興趣,歡迎參與我們“新科技創業2018”系列的調研,調研問卷下載地址: https://shimo.im/docs/emmBf3aNrgU4cqn7/ ,問卷回覆請傳送至[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