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測:雙11大戰來襲 誰是最大贏家?
一年一度,不見不散,又見雙11’。
自其誕生之日起,雙11就成為各大電商廝殺的主要陣地,而今年迎來10歲生日的雙11更加隆重。
據瞭解,阿里繼續發揮生態優勢,旗下淘寶、天貓、閒魚、飛豬、優酷等全面參與,線上線下聯動,衣食住行娛全領域覆蓋。同時,阿里還借鑑了拼多多的電商+社交模式,推出雙11合夥人玩法,消費者只要使用阿里旗下的App或參與線下消費,就能積累能量值,換取天貓購物紅包,邀請好友參與組隊PK,更能贏得清空購物車大獎。
京東表示要不玩套路,直接讓利。在線上推出9大主題日和7大專場活動。在基礎優惠之外,還推出秒殺、神券、滿減、拼購等多樣玩法,以及針對特定人群的專享權益。
蘇寧易購針對雙11實行的是線下先行戰略,全國近9000家門店率先打響雙11第一槍,通過異業聯動、場景互動、SVIP專享體驗等方式全面讓利消費者。在核心玩法上,蘇寧易購擺脫純電商模式,推出一個主力活動、三大核心補貼、100萬+客戶接待場景提供、10項產品免費服務,全面引爆雙11大戰。
整體來說,津貼、直減依然是活動主流。而聯手線下品牌商家、大規模打通生態體系內的線上線下資源,是上述平臺今年雙11的共同舉措。
這三家對比來看,阿里最大的優勢在於資料,依託淘寶、天貓及支付寶獲得海量消費人群資料,通過資料分析形成使用者畫像,引導商業模式創新;京東的優勢在於物流,圍繞其自建物流網路進行戰略佈局,通過對供應鏈的改造升級來提升效率;蘇寧的核心優勢在於全場景的銷售渠道,將線上線下場景融合,覆蓋使用者的大部分消費場景,以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提高使用者體驗。
那麼,誰有可能成為最大贏家呢?
阿里的可能性似乎更大。
今年,阿里系20餘個APP傾巢而動,這是今年雙11最大的不同。
螞蟻金服、阿里雲、阿里媽媽、菜鳥分別提供金融科技、雲端計算、數字廣告、物流網路等作為基礎設施的服務;天貓、淘寶、天貓國際、聚划算、農村淘寶、Alibaba.com、Lazada、Aliexpress、盒馬鮮生、大潤發、蘇寧易購、銀泰、居然之家、零售通則提供面向國內外市場的商業服務;飛豬、餓了麼口碑、高德地圖、淘票票提供本地生活與商旅服務;優酷土豆、UC、大麥網、蝦米音樂、阿里遊戲、阿里影業、阿里體育、阿里健康等則提供娛樂健康服務。
這意味著什麼?
在電子商務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趙振營看來,電商企業與實體商超打通背後,向消費者開放眾多埠意在經營使用者,零售交易、商品動銷等消費資料可以為企業提供營銷的基礎,促使使用者與商戶在體系內不斷流轉而非流失。
舉例,大麥網使用者看了一場電影,拿到了一張天貓雙11優惠券。由此,天貓拿到了大麥網的流量,而大麥網則拿到了天貓的優惠補貼資源。
但事實上,體系內的資源互換僅為表象,阿里真實的動機,在於更立體地瞭解一個使用者的全維度需求資訊。
試想一下,一個三線城市中年男,愛買0.03毫米安全套、愛聽SHE的歌、常住中檔酒店那麼,他的生活剛需是不是求清爽?也許不久後,天貓基於判斷會推送他一條去屑洗髮水的促銷資訊。
如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主任李勇堅所言,當電商能夠獲得線上與線下在雙11期間海量的使用者資料時,將會形成更為精準和全面的使用者畫像,促使資料更為精準,多渠道間的流量互通也能更為順暢。
如今的雙十一已經不單單是優惠促銷的符號,更是各大電商平臺的練兵場。可以預想,即將到來的貓狗獅之爭將會十分激烈,再加上今年賽場上還出現了新貴——拼多多,最後天貓能否佔據天時地利人和,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