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時捷電氣化戰略要塞,祖文豪森工廠的祕密
工業文明進化史中,關於汽車效能的所有詰問都建立在內燃機動力進步之上,可舊有體系在當下已經完成了思潮迭代,那些關於極致效能的文化開始出現了新的路徑。
很多人都會問,電動化趨勢依然大行其道的今天,為何在此還會出現這樣的感慨?從效能賽事發展歷史的高度上俯瞰,保時捷決絕的電氣化戰略,很可能將預示著汽車行業中一種動力技術研發前景的裂變,進而導致商業格局的重塑。
就像無數的商用技術最早都源於軍事科技的降維應用一樣,在汽車的商業化程序中,幾乎所有現在習以為常、觸手可及的移動工具和效能操控功能,最早都來源於汽車效能賽事的技術降維應用。因此,各大整車廠商在尖端汽車賽事的技術驗證、研發、打磨的眾多努力,最終都為了走向民用車型,建立一套完整的產品試驗區域。從賽事驗證的汽車發展維度下,看到的不只是汽車科技走過的歷史,更能提前鎖定汽車產品主流商業演化的方向。
動力路徑,絕不只是一種技術選擇
保時捷,一個從品牌產品發端的那一刻便深深注入了效能賽事基因的名字,70年以來始終是高階效能車的主流代名詞和話事者。從大排量自吸到渦輪增壓的集大成者,再到混合動力系統的極限突圍,乃至於純電動力的持續嘗試,在汽車效能研發和賽事應用史上,沒有錯過任何一個時代的圖騰。而到現在,一張Mission E的藍圖宣告了其擁抱純電動力時代的決心。這裡的意義不僅在於一家曾經專注高階效能跑車的品牌完成了一次歷史性的戰略轉變,更在於它是一陣催化劑,讓賽事效能的走向從化石能源動力加速瓦解為新能源研發方案出路,預言著汽車電能的時代即將全面到來。
商用頂級效能汽車品牌中,法拉利、邁凱倫或在堅守大排量V8自吸引擎的尊嚴,或在精進於渦輪增加技術調教從而實現效能地位的維持。蘭博基尼更是倔強如牛,至今把V10、V12自然吸氣引擎作為動力核心的標誌,用一種試聽上簡單粗暴的“工業風”獨樹效能旗幟。傳統能源動力方案尚有繼續挖掘潛能的空間,很大程度依賴於主流汽車廠商和陣營在頂級賽事活動中,依然遵循著化石動力的遊戲規則。可現在,伴隨著保時捷的策略轉型,這樣的路徑慣性很可能將出現多米諾式的風潮轉折
動力策略上,保時捷的率先自我突圍,將加速傳統效能與新能源方案在頂級賽事中的權重比。在保時捷的誕生地,德國斯圖加特,與幾位保時捷內部人士的交流中獲悉,在世界電動方程式賽事Formula E的投入上,保時捷將持續加碼,以此帶動電氣化效能方案和電氣化產品品牌認知上的躍進和積累。Formula E賽事也呈現著一個同樣的現象,從數年前默默無名的小眾賽事,埋沒在眾多傳統動力賽事的汪洋大海中。如今,這已經是比肩大多數歷史悠久著名賽事的新貴。至少,在贊助方和參與方名單裡,你已經可以發現汽車王國裡所有最顯赫的名字都在爭先恐後的提供支援。
作為迅捷的趨勢洞察者,保時捷無疑在高階效能車品牌中,先人一步做好了從技術儲備、方案驗證、產品規劃、功能設計、應用落地、品牌宣傳的各方面準備。
鈦媒體編輯試駕Panamera Turbo S Hybrid
“不論保時捷以後會出產什麼樣的電動化汽車產品,首先它得是一輛保時捷。”保時捷內部最愛重複的這一句話,對於那些擔心電氣化轉型會讓保時捷失去文化認同的人,具備很直接的內心安撫功效。對於保時捷自己也是一個很好的錨定和警戒。出於一百年來,人類對於賽車和效能車的認知都緊緊繫結在機械轟鳴和排氣尾浪的生理感官,一個純電或混動方案的賽車總讓人覺得需要一點心理磨合的過程。而對於賽事本身的終極含義來說,凡是追求極致駕乘體驗和速度操控方案的努力,都是可以被接受,且可以被重新培養感官文化的。
保時捷918 Spider似乎就彰顯著這套邏輯在量產超跑上的應用。頂著當今世上“三大頂級超跑神車”的光環,保時捷918 Spider是唯一使用插電混動技術的車型。一改往日傳統認知中,頂級跑車動力核心的同時,更將效能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保時捷918 Spider包括一個最大功率輸出608馬力的4.6升V8發動機,兩臺電動機分別驅動後橋和前橋,總馬力達到887匹,最大扭矩500牛米,0至100公里加速時間為2.6秒。當你看到美國著名汽車節目TGT裡,葡萄牙阿爾加夫賽道的跑圈測試時,保時捷918 Spider單圈圈速從與邁凱倫P1、拉法拉利的對決中脫穎而出,令人很難不感慨,一個性能時代動力方案分道揚鑣的節點已經落下。
作為保時捷家族的產品旗艦,保時捷918 Spider搭載的插入式混動系統標誌著整個保時捷未來車型產品的技術應用方向,高舉高打地將混動和純電動力技術使用到量產效能車的佈局中。無論在技術能力、產品製造和品牌認知上都先行於固守傳統的同級競爭者,以此帶來的新高階市場佔有率和各國汽車能源環保政策的適應性,都將對同級別的市場品牌格局造成連帶衝擊,進而促使商業銷售市場的進一步細分重組,對其傳統競品廠商產生策略調動和引發跟進的整體影響。
這次在斯圖加特保時捷總部的訪問中,鈦媒體記者試駕了保時捷 Panamera Turbo S Hybrid 。沿襲著保時捷918 Spider同邏輯的混動方案,也是保時捷頂級旗艦中高階技術的下放產物,讓效能賽道上久經考驗的技術進入較為日常的家用汽車產品當中。同樣暴虐的加速狀態,同樣自信優雅高速過彎,不同的是一種自由切換油電,且混合爆發的駕乘感受,同時收割V8效能跑車和電動智慧汽車氣質迥然的體驗。
深藏在祖文豪森的祕密
這是一片冠名了保時捷所有傳奇產品的工廠,而如今又逢一次戰略性轉折探索的重任降臨。祖文豪森工廠位於斯圖加特市保時捷總部區域。進入保時捷總部街區,首先入眼的是一幕有三根20餘米高巨柱,分別撐起三輛不同年代的保時捷911實車的巨型雕塑。頂在半空中的三輛911分別指向的是保時捷博物館、保時捷直營旗艦店和祖文豪森工廠三個方向,設計精巧且恢弘。象徵著保時捷從生產到研發,到銷售再到歷史文化的全部環節。

保時捷純電動車Taycan
祖文豪森工廠,1963年第一輛保時捷911在這裡下線。一個沐浴了70年化石燃油動力的製造王國,開始介入混合動力與純電動力的製造時代。保時捷電氣化篇章的第一張落地王牌Taycan,將在此量產誕生。在參觀工廠的現場介紹中,保時捷官方宣稱,為了迎接旗下純電動車Taycan在2019年的推出和加速其在電動車領域的發展,將開展一系列面向電氣化的革新,內容包括60億歐元高額投資、為Taycan上市新增1200個工作崗位、持續深化“保時捷工業生產4.0”(Porsche Production 4.0)。有關4.0的描述,最直觀的反映就是祖文豪森將成為首個在連續生產流程中,不間斷使用無人運輸系統的汽車廠商。現在觀察,這種無人運輸系統類似於亞馬遜處置大規模倉儲物流環節的無人自動化機器人系統,智慧調配與連線汽車零配件、組裝環節、生產匹配、檢測流程等諸多核心環節,並且傳統動力和新能源汽車無需分開生產,軟硬體設施升級後一併相容,極大提高了符合未來同時肩負傳統動力和新能源動力產品生產的效率要求。
得益於生產效率和生產設施升級的佈局信心,保時捷全球執行董事會副主席兼成員麥思格在現場的採訪中直言:“預計從2025年開始,保時捷車型中超過一半將是電動車。”
在預生產車間裡,鈦媒體記者第一次看到了Taycan預量產的實車組裝過程。透過車體吊裝的縫隙,清晰地能夠看到Taycan內飾在儀表盤和中控板延伸至中央扶手箱位置的觸控屏,整個操作互動介面沒有顯著的物理按鍵,座艙玻璃化整合度非常高。與此同時並沒有許多新造車企業產品中那種螢幕和汽車內飾融合度脫節的割裂感,在保證了觸控互動的同時,緊湊集約將互動屏與駕乘功能區自然的聯絡在一起,不突兀,保證了保時捷對內飾工藝和審美原有的品質,以及家族語言。印證了那句“無論什麼樣的新能源車型,它們首先必須是保時捷”的原則堅守。
保時捷Taycan採用創新的800V技術(動力系統電壓達800V),800 V架構保證鋰離子電池可以在四分鐘記憶體儲提供續航里程高達100公里(在歐洲 NEDC 工況下)的電量。慢充模式下,基於22 kW的功率,家用的“Porsche Mobile Charger Connect”系統也可以便捷快速地為Taycan充電。Taycan及未來電動產品的快速充電則需要強有力的充電系統,保時捷將聯合寶馬、戴姆勒和福特,在2019年底在全歐洲建設400座輸出功率可達350 kW的大功率充電站。使300公里的續航只需充電九分鐘即可完成。在美國,大眾集團的“Electrify America”將從2019年開始在300座公路充電站建設充電設施(輸出功率可達350 kW)。可對於基礎設施吻合度低,且鋪設難度較大的中國市場,保時捷暫未透露快衝電站具體的解決方案和時間表。但在歐美市場之後,中國將成為首要解決的環節。面對日益成為保時捷收入支點的中國市場,這點毋庸置疑也必須面對過程的挑戰。
精神圖騰,也是一種商業堅守
保時捷的電氣化未來是突破也是考驗。保持豪華效能車的做工和概念調性,不要完全迎合傳統市場對電動車的功能期待。在充電,快衝樁的方案上儘快解決如中國這樣的大市場的基建匹配實際情況。讓保時捷在快衝優勢的發揮上,能夠在中國市場淋漓盡致的體現出來,進而形成市場佔有和購買力。其次,電氣化戰略不能掩蓋保時捷70年汽油車賽道傳統形成的品牌文化。傳統動力的操控感、視聽感、造型感需要在個別車型上繼續保留並發展延續,好不容易形成深入人心燃油動力賽道文化,渦輪標籤,應該繼續發揚,甚至做到另一種小眾市場的極致。成為一種圖騰和精英消費品,在車型上應該有所獨立規劃。
在保時捷70週年的嘉年華晚會上,攜老扶幼,黃髮垂髫,位於各個年齡層來自世界各地的保時捷迷們盡情的享受著70年保時捷賽道精神,享用著引擎的呼嘯,享受著聲浪的轟鳴,那已是經久不衰的人文情懷,令現場的鈦媒體記者動容。無論電氣化的趨勢如何不可阻擋。傳統汽油車脫胎於賽道的基因記憶仍然會火熱的延續下去。總有一部分的市場,會繼續接受並買單燃油動力的情懷。儘管這種趨勢會日益小眾化,精英化,圈層化,但保時捷生來就不是一個妥協於大眾審美和消費的品牌,在這“三化”的延續下,保時捷在部分經典車型上繼續將燃油渦輪動力推向新的高峰,始終會有目標消費階層的共識,以及市場的消費支撐。
在未來漫長幻妙的汽車工業史中,70年,一切才剛剛上演。 (本文首發鈦媒體,作者/李非凡)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