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智慧汽車行業白皮書:未來汽車人機互動設計的九大趨勢
近日,百度人工智慧互動設計院聯合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汽車車身先進設計製造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百度-湖南大學智慧設計與互動體驗聯合創新實驗室,釋出了《智慧汽車人機互動設計趨勢白皮書(2018)》(下文簡稱《白皮書》)。
白皮書以「設計」為出發點,以未來智慧汽車的人機互動為物件,對相關技術、產品和設計的現狀進行分析,展開「趨勢研究」,結合學術界和產業界的經驗,探討智慧汽車人機互動設計的未來趨勢,形成該領域的設計洞察,並總結為未來智慧汽車人機互動設計的九個趨勢。

圖:智慧汽車人機互動設計九大趨勢關係圖
趨勢一:從運載工具到交通系統-跨交通工具與跨領域的出行系統設計
隨著網際網路、雲端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快速發展,未來的出行設計涉及汽車、火車、飛機、人力交通工具等不同的物件,且汽車行業參與者的背景日益複雜。《白皮書》認為這個背景下需要多領域、多專業、多部門從整個交通系統層面來重新定義汽車設計,未來的設計物件不再是單一的汽車產品,而是⼈、交通⼯具、基礎設施、城市和環境等所構成的⼀個整體的跨交通⼯具的無縫出⾏交通系統,跨交通工具的出行系統可以實現整個出行系統中所有基礎設施和資源的整合使用,提高出行效率。

趨勢二:連線與分離-智慧汽車與周邊物理/虛擬環境的互聯服務
目前,幾乎每輛汽車都可以通過自身或者車內的移動裝置等連線網路,智慧汽車已經逐漸變成繼手機以來的一個新的移動終端。汽車在多數情境下是除了家庭和辦公場所以外,使用者使用時間最長的個人空間,而且這個時間還在增長,在這個空間中人們不會孤立存在,而會把汽車作為一個移動終端和周邊環境或網路進行資訊傳遞與互動,智慧汽車所構成的個人空間需要各類互聯服務。
因此,《白皮書》認為智慧汽車與周邊物理和虛擬環境的互聯服務是未來智慧汽車的發展趨勢之一,具體表現為「基於位置的生活服務、 基於互聯服務的新汽車服務空間設計」以及「智慧汽車的商業模式與服務設計」。

趨勢三:共享服務-從擁有汽車到使用出行服務
汽車共享分為多個模式,如汽車租賃、基於站點的汽車共享、即時用車、網路專車等。當前流行的共享模式,如共享自行車、網路約車等,汽車共享在產業界逐漸成熟;可持續設計要求關注人和環境的和諧發展,設計出既能滿足當代人需要又兼顧保障子孫後代可持續發展需要的產品、服務和系統,而共享又作為可持續設計的核心已經成為設計的主流方式。
《白皮書》認為多樣的共享模式會吸引不同行業的領軍者參與共享出行服務,未來分時租賃將成為主流的汽車共享模式,分時租賃提供汽車「隨取即用、隨借隨還」租賃服務,使用者可以按個人用車需求和用車時間預訂租車時長,靈活使用。

趨勢四:無處不在的顯示-車內外多形式全面資訊展示
車載顯示不斷朝著更高解析度、更大尺寸、以及更創新的產品形態、材質的趨勢發展,為無處不在的顯示提供了技術基礎;智慧汽車系統本身資料、車內外資訊互動資料及使用者狀態資料快速增長,使得顯示資訊的數量快速上升,顯示資訊的維度也出現複雜化的趨勢,顯示內容和維度的快速增長為無處不在的顯示提供了重大需求。
《白皮書》中認為車內外的不同位置和介質都可能成為顯示媒介,多屏顯示很可能是未來智慧汽車顯示方式的重要趨勢。多顯示裝置的系統資訊架構將成為未來汽車人機互動設計的重要內容,從整車的顯示系統的角度出發,系統性地對汽車人機互動介面在不同區域的顯示進行設計,而平視顯示將成為汽車顯示設計的主要方式。

趨勢五:接管與移交-人機介入式控制
隨著智慧汽車自動化水平的提高,使用者對於汽車的控制權也在減少,在無人駕駛階段,甚至可能出現控制權喪失的情形,控制權的減少或喪失,會對使用者的安全感和情緒造成負面影響。
因此,《白皮書》認為控制權的接管與移交將成為未來智慧汽車人機關係的核心。未來汽車人機互動設計在人機控制上的趨勢是智慧汽車系統的控制權會根據駕駛情境的需要在人和智慧汽車之間轉換,實現任務的接管與移交,即人機介入式控制。人機介入式控制的設計可以提供更安全的駕乘控制,補償「逐步失去」的控制權,而且情境多樣化的介入式控制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中為使用者提供最合適的互動控制方式,控制切換的設計也會是未來人機介入控制設計的一個重點方向。

趨勢六:實體媒介互動-從數字媒體到實體媒體
隨著顯示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在前面提及的無處不在的顯示趨勢的影響下,各類智慧產品逐步向著顯示控制一體化的方向發展,汽車人機互動介面的複雜化促使新互動模式的出現。
因此,《白皮書》認為在未來智慧汽車應用中,車內實體裝置都有可能成為互動媒介,並被賦予全新的互動功能。在媒介材料上,其材質、柔韌度、彎曲度等效能實現了多樣化實體,通過控制互動感測器的線性度、靈敏度、重複性等條件構建新互動形式。全自動駕駛場景下會產生新實體媒介控制方式,傳統的控制裝置可能隱藏或消失,被其他方式替代,突破傳統控制裝置形式,形成新實體互動媒介,實體互動媒介的設計不僅是對實體介面的設計,同時包含對虛擬資訊的設計。

趨勢七:個性化-基於生物識別和感知技術的個性化
個性化是汽車使用者長期以來也是未來的重大需求。生物識別與感知技術的發展賦予汽車智慧個性化感知的能力。因此,《白皮書》認為在生物識別的基礎上,線上資料和線下生物識別的整合,將是個性化汽車最為核心的趨勢。在個人身份識別的基礎上,結合生理心理感知技術,可以實現智慧汽車對人的生理心理狀態的實時監控,從而實現智慧汽車人機互動介面的實時個性化。生物資料作為個性化服務的基本依據,在給使用者帶來智慧便捷服務的同時,也伴隨著巨大風險,所以在未來的智慧汽車個性化設計中如何在機制上更好地保護隱私,同時將這種機制以合適的方式傳遞給使用者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設計和研究課題。

趨勢八:多通道融合互動-多通道融合的使用者體驗與互動
多通道融合互動是包括智慧汽車在內的智慧產品使用者體驗的重要特徵。近年來,隨著自然語音、感測識別、機器感官增強和情感計算等多項技術的發展,為多通道融合互動的實現創造可能。
因此《白皮書》認為在未來多通道融合的人機互動系統中, 視覺依然是最主要的通道,其它通道發揮積極作用;目前語音互動技術逐漸成熟,語音技術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駕駛安全性,語音互動將會成為智慧汽車的標配。手勢互動可以讓使用者脫離實體裝置的束縛,為使用者提供更自然的互動方式,但手勢互動需要解決手勢識別過程中對系統的識別要求和汽車駕駛場景複雜性等問題。嗅覺通道的互動是未來最可能實現的全新互動方式。同時未來的設計通道融合是關鍵,通感設計的一個核心就是超越不同的感知通道並實現其不同通道的融合。

趨勢九:智慧情感互動-從高智商機器到高智慧情感互動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人們要求它們在越來越多的方面能夠補償、加強和替代人的感知功能、思維功能和行為功能,這就必然要求這些產品具備更強的情感識別、情感理解和情感表達能力。
因此《白皮書》認為未來的智慧汽車在能夠「理解和思考」的基礎上,實現智慧情感互動成為汽車人機互動設計的重要趨勢。智慧汽車作為一個智慧體,不僅僅會和車內的使用者產生互動,還會和車外的周邊交通個體產生互動,例如車外的行人、其它智慧汽車、交通基礎設施等,所以智慧汽車與周邊交通個體的情感互動將會成為未來汽車人機互動的主要內容。

*關於白皮書的全文,可通過關注微信公眾號「深圳灣」(ID:shenzhenware)並留言「智慧汽車白皮書」獲得《智慧汽車人機互動設計趨勢白皮書(2018)》 PPT 完整下載連結。
*資料來源: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