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了這四項基本原則,你就能掌握互動設計的可視性

©文章由「更好時代」原創釋出,保留所有權,全網違反相關法律的抄襲行為將受到更好時代專業法律團隊相應的嚴重法律追責。
互動設計的體驗是應該放在第一位的,因為互動體現的是使用者與產品之間的互動,這種互動決定了使用者是不是喜歡產品,是不是想持續使用產品,而這一切,正是互動設計師需要做的事情,留住使用者,讓他們更喜歡自己設計的產品。
在我們與一個產品互動時,最先表達的是一個可操作性,也就是可視性,而可視性要用四個基本原則來表現,他們分別是:示能,意符,對映和反饋。
示能是一個產品之間與人的關係,它表達了產品特性和決定物品的預設用途之間的關係。比如一把椅子提供了支撐,所以可以被用來坐下。示能由產品的品質同預製互動的能力共同決定,玻璃是透明的,但它同時也阻擋著大多數物質的通過,所以這種示能就是一種錯位的體現,如果不想讓人們撞上玻璃,那麼最好在玻璃上貼上「注意玻璃」的意符。
意符表示的是我們應該怎樣以正確的方式來操作你面前的產品。意符是我們在示能不能表達正確的基礎上增添的使人們能夠做出正確互動行為的一種故意主動新增的符號,意符是一種提示,就像一個溝通的渠道一樣告訴使用者應該怎樣進行操作。比如在一扇門上貼上推或者拉的標記,就是一種意符的具體體現,因為如果一扇門沒有意符存在,那麼我們很可能會做出錯誤的決斷,這就讓人們的預設和操作不相符,這就是個糟糕的體驗設計。
對映是從數理理論借用過來的,簡單說就是兩組事物之間的關聯。例如一面牆上有兩個燈,那那麼牆面上的兩個開關與燈的對應關係就是一種對映。對映在控制與現實的佈局時非常有用,當我們用正確的呼應關係設計控制部分和產品的主體時,很容易使用控制器做出正確的操作。自然的對映,是利用空間類比得到的直接的理解,比如向上移動物體,就用向上的按鍵,相反向下移動就按向下的按鍵,這就可以極大節省使用者操作的學習成本,從而提高效率。當一系列的可能操作是可見的,控制和顯示契合自然對映時,產品就會易用。
反饋是當用戶與產品發生操作之後產品反饋給使用者的提示,比如你在電梯中按下了一個樓層按鈕,那麼該按鈕下面隱藏的LED燈就會亮起來,好提示你按下的動作已經生效了。反饋是控制論和資訊理論的重要內容,反饋要具備即時性,即便有0.1秒的延遲也會令人類感到極度不安,要是拖延得太久之後,很多人就會選擇放棄,而去選擇其他的產品。但是反饋也不要無度,過高頻的反饋也會使人感到厭煩,這是需要注意的,不斷閃爍的訊號燈、文字框的提醒、說話的聲音或者蜂鳴器的尖銳聲音都會使人的注意力分散,甚至引發危險。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