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去二手手機市場淘“金”去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ofollow,noindex" target="_blank">青桐資本 ”(ID:qtziben),作者:青桐資本。36氪經授權轉載。
iPhone XR、iPhone Xs、iPhone Xs Max...
這三款“貴”氣逼人又讓人傻傻分不清名字的蘋果新機發布後,我們特意做了一圈內部調研,向57位 青桐資本 的同事瞭解他們對新蘋果的態度。其中,有27位同事大呼太貴,“賣肝”都換不起,13位表示下次換手機會考慮,9位已經準備好了毛爺爺準備入手,還有其餘堅決支援國貨的“最可愛的人”。
那麼,回到一個更現實的問題,這些新蘋果來了,那些將要被”退休“的舊手機要去哪裡呢?
為了瞭解這個更為“神祕”的二手手機市場, 青桐資本 最近也做了相關的研究,發現了二手手機市場背後一些比較有趣的現象,在這裡和各位分享一下關於這個市場背後的一些邏輯和思考。
“喜新厭舊”:智慧手機將進入存量競爭
我國目前智慧手機的市場規模到底有多大?
根據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釋出的《2018年6月國內手機市場執行分析報告》,2018年上半年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1.96億部,智慧手機使用者數量將達到13億人次,這意味著將近人手一部,可以說,我國目前已是名副其實的手機大國。
儘管智慧手機的銷量在不斷增長,但市場增長速度開始放緩也是不爭的事實。IDC的一份資料報告顯示出,未來四年,新手機市場容量將日趨飽和,智慧手機逐漸會進入存量競爭時代。
在Counterpoint的一項調查報告可以看到,中國智慧手機的平均換機週期為22個月。若按照2017年6.5億智慧手機使用者規模進行測算,每年約有3.5億部手機更新。這就產生了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舊手機怎麼辦?
具有含“金”量的老人機
閒置手機其實可根據效能、新舊程度的不同,回收後作不同程度的再利用。
二手手機一般回收後有這幾種用途:八成新以上的會以二手優品的形式再度銷售;八成新以下的手機會銷往非發達國家;再差一點的手機可以進行拆解,把不同的元器件拆解出來進行迴圈利用。
可能有人還不知道,功能機、老人機等回收後進行環保處理,還能提煉貴重金屬。
美國的回收公司ReCelluar測算出,在1億部廢舊手機中,大約含有1600噸的銅、35噸的銀、3.4噸的黃金、1.5噸的鈀金,這些重金屬的提煉是回收利益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產手機,誰是保值王
既然能變廢為寶,當然不能資源閒置了。但根據人民日報報道,2017年國內有大約10億部廢舊手機的存量,回收率卻只有2%左右,遠遠低於美國、德國等國家超過60%閒置手機利用率。
在青桐資本的調查中發現,手機的貶值速度快也是很多人猶豫手機回收的一個重要因素。
相比新機,二手手機在價格上的優勢固然對購買者來說是個福音,但對賣出方來說,一款3000元的手機,僅使用一年,只能以1000元的價格賣出,部分人在心理上難以接受。
閒魚釋出的《7月手機“閒魚價”排行榜》中,公佈了釋出10個月左右的各家品牌手機的閒魚交易量、閒魚價及保值率。iPhone手機的保值率高居榜首無懸念,但在國產手機方面,OPPO R11s以閒魚價1500元,保值率55%的成績,力壓華為、小米成為國產機保值王。
一線城市最“戀舊”
很多人想當然地以為,二手手機從一、二線城市使用者手中退休後,主要流通向三、四線城市,其實不然。
根據轉轉二手交易大資料顯示,二手交易量、交易額最高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江浙滬地區,其中以北京、深圳、廣州、上海、蘇州為交易量及交易額前五名。
雖然四五線城市近年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快於一二線城市,消費升級趨勢顯著,但考慮到人口基數、經濟發展程度等因素,一線城市仍然是最大的二手手機交易市場。
看完了這些有趣的現象,是否對二級手機交易市場更好奇了?二手手機回收到底該怎麼“回”,是線上還是線下,渠道有什麼區別,這個市場還有哪些機會嗎?
線上回收模式大比拼
通過處置舊手機獲得收益來補償購買新機的價格,對一些人來說,可以減輕自己頻繁更換手機導致資源浪費的罪惡感。
近幾年閒魚、愛回收等二手手機線上交易平臺的火熱,讓二手手機線上交易逐漸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進行過二手手機線上交易的使用者應該會發現,根據平臺服務介入深度的不同,這些線上交易平臺可分為C2C和C2B2C兩種主要模式。C2C模式側重渠道,在買房和賣房之間擔任“掮客”,撮合雙方交易;C2B2C則側重服務,通過提供回收(買斷)、寄賣、甚至租賃、拍賣等全鏈條服務,賺取促成交易達成的服務費。
基於這些二手交易平臺的活躍使用者數、企業融資情況、市場運營現狀及品牌影響力等指標,綜合判斷後發現,二手手機交易的梯隊式發展格局已經開始初步顯現。
二手手機線上交易平臺在資本市場也一直很受青睞。參考 青桐資本 整理的二手手機線上交易平臺的獲投金額和融資輪次,也可以側面看出目前二手手機交易平臺的發展格局。
線下依然是二手手機回收的主場
按照一貫的邏輯來思考的話,線上平臺和線下交易必是競爭的對立面,此消彼長,彼此博弈。 但是在二手手機交易行業,這個觀點似乎並不絕對成立。
以2%的回收率來看,目前二手手機交易市場仍屬於起步階段。在此之前,個人、個體回收商、二手批發商組成了二手交易的整個網路。雖然近幾年線上交易平臺興起後,利用網際網路和科技手段提高了整個市場效率,並從線下渠道分走了一部分交易量,但線下渠道仍然佔據了手機回收80%的流通量。
深圳華強北,一直被稱為中國乃至世界的電子之都,是中國最大的線下二手手機集散地,也是整個中國二手手機流通的樞紐中心。 在華強北,直接通過個人回收的比例基本可以忽略,主要是做商家之間的交易,包括回收、處理、分發、批發等環節。
二手手機交易市場剛剛起步,尚未進入充分競爭階段,整個市場對新平臺和競爭者仍然是一種包容的姿態,線上平臺和線下渠道之間雖然有競爭,但更多的是互相拉動。線上平臺用以提升效率的一些技術和方法,也必將被線下渠道所學習和模仿,最終線下向線上轉移,線上線下一起推動行業的快速發展。
此外, 青桐資本認為 ,在二手手機整個回收生態鏈中,除了平臺和渠道逐漸要得到完善, 回收檢測、拆解、物流、售後等諸多細節也是影響使用者處理二手手機積極性的重要因素,這些也是完善二手手機交易環節的發力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