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屏應用走向多元供應鏈國產化迎機遇
證券時報記者 阮潤生
隨著首款柔性屏腕機發售,新型柔性摺疊屏帶來的產業變革影響與機遇備受關注。
日前,在第七屆中國電子資訊博覽會同期顯示產業大會上,證券時報記者從業內人士處獲悉,柔性螢幕正在尋找更多的細分市場應用場景,預期柔性摺疊技術將會改變行業的生態,整合更多技術,同時終端廠商對面板廠商的需求越來越大,為產業鏈帶來國產化機遇,相關A股公司有望迎來機會。
多元化應用
當證券時報記者提及努比亞首款柔性屏腕機時,維信諾(0002387)副總裁孫鐵朋便立即擼起袖口展示腕機樣品,展示維信諾為新品供應的全球第一款柔屏、柔用的柔性屏產品,介紹公司在柔性屏量產技術方面已經走向了新的成熟階段。
據介紹,自10年前三星把AMOLED用於手機,如今AMOLED步入更大的爆發期,預計到2021年全球AMOLED中小尺寸柔性的產線會投入到18條的規模,而中小尺寸在顯示方面整體需求呈現放緩趨勢。因此,不斷呈現全面屏、柔性屏、摺疊屏等新技術,同時配合屏下攝像頭、5G等的技術,給整個顯示行業的終端帶來新的變化;另外,柔性終端的價格也在逐漸降低,雙曲面4500元逐漸走向3000元的價位,帶動更多的成本變化。
與之相應,應用場景也更加多元。孫鐵朋預計,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年初將不斷有柔性穿戴產品問世。
資料顯示,本次供貨努比亞阿爾法的腕機採用了4.01英寸柔性可彎折顯示屏,螢幕結構多達11層,在彎折的過程中對粘合可靠性、透光性等提出挑戰,在0.64毫米厚度上,擁有10萬次以上的彎折及扭曲壽命,腕機售價3499元。
除了穿戴裝置,汽車電子、零售、醫藥等也成為新型螢幕顯示的關注領域。
深天馬A(000050)相關高管表示,車內顯示將是新型顯示的重要應用領域。隨著5G時代到來,傳輸效率提升,自動駕駛將對汽車行業帶來天翻地覆的變化。經過2017年、2018年產品的出貨和佈局,深天馬在車載顯示位居首位;新零售領域螢幕顯示也將在未來2-3年內迎來較大的發展,包括比較簡易的POS機或者結算終端、自助的結算終端,以及電子標籤等。
據介紹,公司在顯示領域向四個維度發展:第一,顯示應用多元化部分將著重於智慧穿戴、智慧家居;第二,面板技術上會持續升級,在低溫多晶矽和OLED方面將做更多的技術開發;第三,功能佈局會嘗試車載產品,包括複雜的車載模組;第四,面板技術的延伸部分包括感測器以及生物醫療領域等。
國產供應鏈迎機遇
對於當前熱議的摺疊屏市場,業內人士預測,如果摺疊或者柔性的顯示產品在市場比例到20%以上,將形成相對比較成熟的產品線。根據當前產業程序,預測2022年可摺疊手機的市場進入到相對成熟階段;另外,隨著顯示整合技術發展,行業裡最主要的應用將集中在屏下指紋、屏下攝像頭、前置攝像頭以及螢幕發聲等概念。
不過,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目前OLED供應鏈成為行業最大的痛點。據介紹,OLED裝置包括前道TFT製程半導體裝置,中道蒸餾和封裝裝置,以及後模組裝置,每年裝置投資約100億美元。但前道、中道裝置國內公司較少。另外,顯示材料技術主要集中在日本、韓國、中國臺灣企業手中。
天風證券分析師張健預計,跟隨產業投資節奏,2019年將迎來行業拐點,OLED模組裝置國產化有望提速,相關產業鏈公司包括檢測裝置公司精測電子、華興原創;貼合裝置公司勁拓股份、易天自動化;繫結裝置商天通股份、聯得裝備;切割裝置公司大族鐳射、盛雄鐳射等。
整體來看,行業內外需要進一步加強協作。孫鐵朋表示,國內AMOLED產業鏈一方面需要加強國際化合作;另一方面需要結合未來需求提升基礎工藝技術,在窄邊框、低功耗、長壽命、高亮度、多形態方面提升。尤其是隨著未來的屏面積增大一倍,低功耗技術尤為關鍵,這方面公司也做了多重準備。另外,未來面板是終端廠必不可少的產品形態,意味著面板廠需要和上游廠商緊密合作,相互滲透,同時終端廠商對面板廠商的需求也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