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趙明:印度市場不犧牲利潤 手機行業時刻都有危機
新浪科技訊 11月18日下午訊息,榮耀總裁趙明近日接受《南方人物週刊》專訪時談到了榮耀的全球化戰略。他表示,榮耀在印度市場不會犧牲利潤,俄羅斯市場將衝擊第一,而美洲市場將在2020年迎來爆發。
趙明回憶,在華為的職業生涯中受到創始人任正非的影響最大,不是追求賺錢而是在做一份事業,力求做到第一。他透露,2015年接手榮耀時實際上遇到不少危機,團隊成員出走,自己沒有to C行業經驗,但在華為的經歷和快速的學習能力讓他整合團隊並得以快速發展。
今年榮耀在大力推進國際化戰略。他認為,華為+榮耀的雙品牌策略,榮耀的輕資產模式以及榮耀靈活機動的全球戰略,是今年得以在全球快速增長的原因。他提到,榮耀在印度市場不會犧牲利潤,俄羅斯市場將衝擊第一,而美洲市場將在2020年迎來爆發。
雖然成長迅速,但趙明並不認為榮耀到了成功的時刻,手機行業時刻都會出現危機。比如庫存,質量,“任何小小的失誤,質量上的問題,對於我們都是極其巨大的、不可承受之風險。商業管理最重要的是風險管理,機會和風險永遠都是在一起的。”他說。
回憶接手榮耀往事
趙明回憶稱,2015年榮耀遇到了一定的危機。劉江峰離職,很多核心骨幹也選擇離職。在被任命為榮耀總裁時,自己並沒有任何的to C經驗。“因為我在義大利、瑞士幾個國家的時候,我當CEO是管著運營商手機所有的業務,但那時候也是to B。”
這給趙明帶來了一定的挑戰。一方面是要交接原來的業務,同時還要接手新的業務。“做這麼大的一個轉身和跳躍,能不能做得好。當時公司內部存在著很多顧慮和質疑的聲音。”
不過趙明認為,作為商業管理者,最重要的是怎麼能夠迅速地抓住商業本質,做出決策。雖然自己沒有做過to C的手機業務,但在公司中做過很多的崗位,比如研發、市場、產品規劃和戰略等,在這些基礎上可以快速地學習和補充。當時的榮耀團隊有很多有經驗的成員,有人擅長營銷,有人擅長公關,有人擅長銷售,“那我就跟他們去取經,去學。你不能裝作你什麼都會,要去吸收這些人最優秀的東西,讓整個團隊抱團抱在一起。”
受任正非影響最大
在華為的職業生涯中,趙明表示對自己影響最大的就是華為創始人任正非。
他坦承自己甚至與任正非吵過架,“但是你會發現,他在巨集觀的哲學上,在公司的整個戰略上有很多思考,讓我非常歎服。”
趙明舉例稱,任正非告訴他,在美國市場絕對不允許利用民族情緒來做市場,贏得競爭要靠產品和實力。“現在外面經常有人說‘不買華為不愛國’,其實我們連‘國貨’都不宣傳,因為我們還是希望非常純粹地靠產品、靠自己的創新來贏得競爭。像今天,華為成為中國科技公司一張名片時,我們自然就有了這些光環。”
其次,任正非在華為的股份只有1%,甚至1%都不到,專注於對事業的追求。“華為公司是不會上市的,這樣大家會專注於把事業做好,我們最大的獎勵是什麼?就是我們想做的是一個事業,要做第一,而不是賺多少錢。”趙明說。“任正非的身家,其實在行業內的財富榜上很多都排不上,因為公司不上市,他只有1%的股份。”
這些管理哲學也被趙明運用在榮耀的操盤中。趙明表示,榮耀的團隊文化是多元化的,需要榮耀的全球團隊、員工將自己的能力和想法表達出來。“我們很少會因為員工犯了錯誤就一棍子打死,否則他就沒有自我發展或者把一些與眾不同的觀點說出來,核心就是我們把根抓住,讓大家儘量去發散。這樣既保證整體效率,又保證了差異化的思想,這反倒讓榮耀更快的發展。”趙明說,“榮耀的一些國家CEO,會負責十幾億美元的生意和專案,這就是對員工充分的授權和信任,鼓勵他發展。”
全球化戰略:靈活機動
榮耀今年正在大力推進全球化戰略,在很多海外市場發展迅速。
趙明認為,其中的因素之一就是華為+榮耀的雙品牌戰略。比如在東北歐市場,主要存在華為、三星和蘋果這幾個品牌,相比小米、OPPO和vivo進入這個市場,榮耀的優勢就是有華為在當地的平臺和經驗可以借鑑,“榮耀去了之後,很多東西員工不用重新去熟悉,當地有公司,有行政平臺,有稅務,有供應鏈的體系,有采購體系,我們就專心發展業務就行了。”
其次是榮耀的輕資產模式。趙明認為,未來榮耀要將自己打造為最有效率的一個手機品牌。在榮耀走向海外時,人員效率很高,比如今年初進入東北歐市場時,只有10個人來管理,其中兩個人要管14個國家。“我們人少怎麼辦?我說人少反倒有時候是優勢,能逼著我們把行業內的各種資源和力量都用起來。”
最後是靈活機動的全球戰略。趙明在不同的國家會給榮耀團隊定下不同的增長目標,“當團隊看不到機會的時候,我會給他挑戰的目標,當團隊看到機會的時候,我會壓低他們的目標。”他舉例稱,剛進入東北歐市場自己就定下了明年增長200%的目標;而在俄羅斯,榮耀已經成為第二,要衝擊第一,就會將目標調低至增長60%,但實際上還是增長了180%;而美洲市場,可能要等到2020年才會爆發。“我們給當地團隊提出的要求是,把每一個階段該做的事做踏實。因為你一旦幻想快速地從零到百分之十幾,百分之二十,就會有一些短期行為,造成下盤不穩,一遇到風吹草動就被打回原形。”
趙明以印度市場為例,廠商們要想不賺錢要市場很容易,但榮耀是既要發展也要賺錢。“不賺錢就不可持續,這是華為的戰略控制點,我們印度的打法就是別急。”印度市場目前主要是2000元和1000元以下的產品,因此榮耀在當地也會以中低端機型為主,“我告訴印度同事,別把長跑變短跑。贏得競爭,要想兩年之內做到什麼。明年增長不需要翻倍,50%我就能接受了。”
時刻保持危機感
網際網路手機的後來者榮耀已經超越小米成為中國市場網際網路手機第一品牌,這也被外界認為榮耀已經成功完成自己的使命。
不過趙明卻不這麼認為。“只能說榮耀的發展在公司範圍內已經沒有大的爭議了,但是要說榮耀成功了,對於消費者品牌,這句話永遠說不出口。”趙明透露,每一年榮耀都會做風險管理,今年華為+榮耀品牌發貨量要超過2億臺,這意味著每個月發貨1800萬臺左右,需要整個供應、研發、生產、物流體系做支撐,“任何小小的失誤,質量上的問題,對於我們都是極其巨大的、不可承受之風險。商業管理最大的還是風險管理,機會和風險永遠都是在一起的。”
不僅如此,手機行業還面臨著種種誘惑,其中之一就是庫存。“手機廠商經常會出現這種情況,市場太好了,追貨,導致有庫存。”趙明說,有人會說本來可以多買一百萬臺,兩百萬臺,但真的追貨了,就會遇到庫存。因此最好的狀態其實就是在最缺貨的情況下把產品關了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