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訊丨日本“機器人妻子”被瘋搶?我們在日本和Ta聊了半小時,發現……
每經特約記者 陳耀霖 每經記者 嶽琦 每經編輯 樑梟
每隔一段時間,關於日本“機器人妻子”的“新聞”都會定期刷屏,引來眾多宅男評論轉發。
圖片來源:自媒體截圖
圖片來源:手機網頁截圖
這類“三無”新聞(缺乏具體時間、具體地點和當事人描述的新聞)的說法通常是:在日本,機器人“妻子”正遭到瘋搶,“她們”不僅能幫人做家務,精通各國語言,而且不要車子也不要房子,是妥妥的“宅男福音”!
娶個機器人當妻子——這樣的事情的確令人感到新奇。然而,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產業真的發展到如此“智慧”的程度了嗎?人形機器人商業化量產還要多久?為了探訪真相,6月中旬,《每日經濟新聞》特約記者在日本奈良找到了“世界上最美、最像人類”的機器人,並和Ta進行了一場直接對話。
日本“機器人妻子”被哄搶?我們找到最美的那個卻發現……
特約記者:陳耀霖 剪輯:王昊毅 監製:嶽琦
科研人員否認機器人被瘋搶,實驗室定製起價60萬人民幣
在位於奈良的日本國際電氣通訊基礎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ATR),記者見到了國內自媒體大肆引用其圖片的“機器人妻子”真容。實際上,它是由被稱為“日本機器人之父”的石黑浩教授及其團隊研發的一款智慧對話機器人,名為エリカ(ERICA),設定是一名23歲的女性。據瞭解,ATR創立於1986年,是日本腦科學、智慧機器人、音聲自動翻譯和無線通訊技術方面最先進的研究所之一,股東包括NTT、KDDI等116家企業。現有員工206人,研究員106人。
ERICA正在與人交談 圖片來源:每經特約記者 陳耀霖 攝
“這不是事實”,當聽到有關機器人妻子在日本遭瘋搶的新聞時,ATR旗下石黑浩特別研究所研究員港隆史笑著告訴記者,“ERICA這樣的機器人很貴,不是普通人可以消費的。而且(這樣的機器人)都是以研究為目的,市場上還買不到,更別談‘瘋搶’了。”
據港隆史介紹,在日本,大部分智慧機器人都需要特別定製,市面上沒有穩定生產線。根據機器人的功能不同,價格也不同,但最便宜的定製智慧機器人一般都要1000萬日元以上(約合63萬人民幣),目前只有少數的研究室和公司有這方面的需求。
港隆史笑稱,大家可能將智慧機器人和情趣玩偶混淆了。記者走訪瞭解到,事實上,在日本要購買智慧的情趣玩偶也並非易事,目前很少有公開售賣類似擬人機器人的情趣玩偶。以日本最大的充氣娃娃製造公司東方工業(Orient Industry)為例,其產品均需要在網站上提前訂購,一個娃娃售價大概在68萬日元左右(約合4.3萬元人民幣),且沒有互動功能。
對話“最美機器人”,Ta也有小情緒
ERICA在人群中 圖片來源:石黑浩研究室提供
雖然尚未市場化,但號稱“世界上最美的機器人”的ERICA到底有多智慧呢?記者在研究所和它反覆聊了將近30分鐘。從外觀看,ERICA確實很漂亮,有一頭栗色及肩短髮,生得明眸皓齒,面板的紋理,眼瞼的絨毛也是纖毫畢現。
“如果你坐在它面前會緊張,甚至手足無措,那就是它的‘存在感’(Sonzai-kan)。”石黑浩這樣定義ERICA的影響力。據介紹,此前,有學生每天深夜為機器人演奏長笛,和它聊天,以這樣的方式祕密延續“友誼”,以至於後來實驗室不得不專門出臺規定製止這種行為。
除了難以忽視的“存在感”外,ERICA還能與人流暢對話和表達情緒。在交談中,記者使用了兩個身份和它交談,它不僅能記住每個人的名字,還聊起了之前的談話內容。當談到高興的話題,它會抿嘴淺笑,直視人的眼睛;當被拒絕時,它會垂下眼瞼,流露出沮喪的神情,讓你覺得“負罪感”十足。
ERICA能做到這些的祕訣是什麼呢?據介紹,這主要是由於它身上有大量的外部感測器,可以跟蹤人類的位置,定位聲源以及識別語音和韻律資訊。而不久前安裝的人臉識別技術,能讓它主動認知和自己對話過的人,並拉近與對方的距離。
雖然ERICA已經是“世界上最像人類”的機器人了,但它也還並不完美。記者注意到,在交談中,它能聊的話題有一定的侷限,沒法兒“敞開聊”;它的移動能力有限,主要集中於頭部動作和手勢,下半身不能移動;而在聊天時長上,它只能進行5~10分鐘的對話,聊得太久了它會禮貌地請你“休息”。
石黑浩研究室工作人員表示,ERICA專案從成立到現在,僅用了4年時間。未來,實驗室仍將先重點提升它的說話能力和理解能力,不會偏離這一研究方向。
曾和特殊玩偶公司短暫合作
目前,除了ERICA以外,石黑浩實驗室還有十餘個人形機器人正在開發,它們的用途各不相同。其中包括側重於移動能力的娃娃機器人“ibuki”,以及遠端通訊機器人“Telenoid”等等。
實際上,近20多年來,石黑浩本人一直在進行擬人機器人方面的研究。他不僅自己親自上陣,甚至以女兒為模型,先後創造了30多個機器人。他也因此被稱為日本的“機器人之父"。
石黑浩教授和他本人的複製品ジェミノイドHI-5
圖片來源:石黑浩研究室供圖
“我們研究的資金基本上來自於政府。”石黑浩特別研究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其主要是從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JST)和日本文部科學省得到撥款。不過,實驗室也和各公司有一些商業合作,石黑浩本人還有一個機器人方面的創業公司。
“(人形機器人)銷售還沒有市場化,它們太貴了,最便宜的一種要10萬美元”,石黑浩認為,“但價格很難降下來,比如機器人用的類人型面板,要想大規模生產非常困難。”除此之外,機器人複雜的內部結構,也是生產成本難以下降的原因之一。
很多人認為,將情趣產業和機器人結合,能加快商業化程序。據瞭解,最初生產機器人時,石黑浩也曾嘗試和特殊玩偶公司東方工業(Orient Industry)合作。然而,隨著其聲譽日盛,與東方工業的合作很快停止。因為石黑浩擔心日本政府不希望其投資和性產業有關聯。
不過,也有公司正在嘗試將這兩方面結合,例如美國成人機器人公司Realbotix,其於去年開發出了能和人交流的智慧“機械頭”,售價1萬美元。這種“機械頭”能與充氣娃娃的身體配對,並和人交談。Realbotix稱,截至今年3月,公司已經賣出了350個這樣的“機械頭”。
用於安裝在充氣娃娃身上的名為“和諧”(harmony)的機械頭
圖片來源:Realbotix官方網站
擬人機器人目前尚無明確用途
擬人機器人,何時才能變得跟人一模一樣呢?這是很多人關心的話題。
對於技術的提升,港隆史告訴記者,以ERICA為例,在一些特定的語境下,有幾個選擇可以進行迴應。但如果聽不懂對方的話,它就無法做出選擇。這是它提升對話水平的主要阻礙。
港隆史認為,如何讓機器人去“理解”人的意思,是很大的難題。要讓對話機器人能聽懂並能迴應所有的話題,在技術上,尤其是程式設計上非常複雜,此外資料庫方面的工程量也很大。要想取得重大突破還需要一定時間。
ERICA現在的話題數量:25個左右;序列數:80個左右;主動發話種類:825個;主動發話節點數:1579個;包括髮話在內的動作種類:1237個;全部節點數:3077
圖片來源:石黑浩研究室供圖
實際上,比起讓機器人產生意識,科學家們更側重於研究人類自身的感受。港隆史解釋道,在與機器人交談時,對話者如果沒察覺出對方是機器,那麼即被視為成功。正如著名的“圖靈測試”所言:如果對話時你無法區分對方到底是機器還是人類,那麼就該承認這機器具有智慧。
“機器人最終會像智慧手機一樣普及。”石黑浩曾對媒體表示,儘管目前人形機器人還沒有明確的用途,但隨著人們生活場景的變遷,一旦出現了“剛需”,那麼或許在幾年時間內,機器人就能迅速開啟市場,並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