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嚴技術出口管制上膛!AI演算法晶片機器人量子計算面臨封鎖
文章轉自公眾號:量子位(ID:QbitAI),作者:乾明 夏乙 問耕
美國又打出一套七傷拳。
剛剛,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署(Department of Commerce, 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 BIS),出臺了一份針對關鍵技術和相關產品的出口管制框架,同時將開始對這些新興技術的出口管制面向公眾徵詢意見。
徵詢意見的開始時間就在美國當地11月19日,也就是北京時間今天晚間,截止時間則是12月19日。

該框架稱,對美國軍民兩用和較為不敏感的軍品出口,進行監管,主要甄別涉 及國家安全和高技術 的出口。
AI、晶片、機器人、量子計算、腦機介面,生物技術等前沿科技,無一不在此列。
雖然沒提具體國家,但按照當前市場格局和進出口現狀,直接受影響最大的還是中國。
當然,該拳一出,傷人也自傷。有評論馬上指出:矽谷也將承壓,究竟是針對中國,還是把矽谷往死裡整?
技術出口管制
美國商務部稱,該框架出爐,根據是2018年美國國會通過的《出口管制改革法案(Export Control Reform Act)》。
按照出口行政規定(ExportAdministration Regulations, EAR),對軍民兩用和較為不敏感的軍品出口進行監管,主要甄別涉及國家安全和高技術範疇的出口。

該署當前由商務部負責工業與安全的副部長(Under Secretary of Commerce for Industry and Security)領銜。
BIS主要通過商務管制清單(Commerce Control List, CCL)對具體出口商品進行監管。
管制清單包含敏感商品和敏感技術;出口清單上的專案需要預先獲得商務部批准。

凡是在管制清單上擁有出口管制分類編碼(Export Control Classification Number, ECCN),且未得到豁免的商品出口均受出口管制。
一旦確認了一種新興或基礎技術,法案就會授權商務部對該技術的出口、再出口或(國內)轉讓建立管制,包括臨時管制。
在確定適當的出口管制水平時,商務部必須考慮這項技術的潛在最終用途和終端使用者,以及限制出口的國家(例如禁運國家)。
因此,此次徵求的意見將有助於商務部和其他機構審查和評估新興技術,以更新出口管制清單,同時不會損害國家安全,或妨礙美國在新興領域跟上國際發展步伐的能力。
現在,商務部工業安全署已經發布了關於這項政策制定的先期通知,其中列出了14個政府考慮進行管制的領域,也就是下面這些“具有代表性的技術類別”。
“具有代表性的技術類別”
1、生物技術,例如:
(i)奈米生物學;
(ii)合成生物學;
(iii)基因組和基因工程;
(iv)神經科學。

2、人工智慧(AI)和機器學習技術,例如:
(i)神經網路和深度學習(例如,腦模擬、時間序列預測、分類);
(ii)進化和遺傳計算(例如遺傳演算法、遺傳程式設計);
(iii)強化學習;
(iv)計算機視覺(例如,物體識別、影象理解);
(v)專家系統(例如決策支援系統,教學系統);
(vi)語音和音訊處理(例如,語音識別和製作);
(vii)自然語言處理(例如機器翻譯);
(viii)規劃(例如,排程、博弈);
(ix)音訊和視訊處理技術(例如,語音克隆、deepfakes);
(x)AI雲技術;
(xi)AI晶片組。

3、定位、導航和定時(PNT)技術。
4、微處理器技術,例如:
(i)片上系統(SoC);
(ii)片上堆疊儲存器。
5、先進的計算技術,例如:
(i)以記憶體為中心的邏輯(Memory-centric logic)。
6、資料分析技術,例如:
(i)視覺化;
(ii)自動分析演算法;
(iii)語境感知計算。
7、量子資訊和感測技術,例如:
(i)量子計算;
(ii)量子加密;
(iii)量子感測。
8、物流技術,例如:
(i)移動電力系統;
(ii)建模和模擬系統;
(iii)資產總體可見度;
(iv)基於配送的物流系統(DBLS)。
9、增材製造(例如3D列印)。

10、機器人,例如:
(i)微型無人機和微型機器人系統;
(ii)叢集技術;
(iii)自組裝機器人;
(iv)分子機器人;
(v)機器人編譯器;
(vi) 智慧微塵。
11、腦機介面,例如:
(i)神經控制介面;
(ii)意識-機器介面;
(iii)直接神經介面;
(iv)腦-機介面。
12、高超音速空氣動力學,例如:
(i)飛行控制演算法;
(ii)推進技術;
(iii)熱保護系統;
(iv)專用材料(用於結構、感測器等)。
13、先進材料,例如:
(i)自適應偽裝;
(ii)功能性紡織品(例如先進的纖維和織物技術);
(iii)生物材料。
14、先進的監控技術,例如:
面印和聲紋技術。
美國政府認為,技術的出口管制是保護美國敏感技術的重要方式。
美國的軍民雙用或者不那麼敏感的軍用技術,由工業安全署根據商業管制清單 (Commerce Control List)等出口管制條例來管理。但上面列出的新興技術,基本都沒有包括在內。
這一次,他們就是要衡量這些新興技術對國家安全的影響,從中選出哪些技術對國家安全有重要影響,比如能夠用在常規武器、情報收集、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或者恐怖主義活動中。
總之,任何能讓美國在軍事上、情報上保持領先地位的技術,都不能放過。
商務部在前期通知中說,審查新興和基礎技術的過程中,會考慮這些技術在國外發展的情況,出口管制可能會對美國這類技術發展產生的影響,以及出口管制在限制這些新興技術向國外擴散的效力。
徵求意見,就是為了給整個過程提供更多的資訊。
不斷收緊的美國政策
即便你不關注國家間的交鋒,也一定注意到了事情的變化。
在高科技領域,管制正在不斷收緊。美國各種相關部門,正在嘗試各種新政策,有些還在醞釀中,有些暫時擱置了,有些已經開始實施。
這裡只舉例說說今年的一些情況。
4月,據路透報道,美國政府可能要開始對中美企業在人工智慧領域的非正式合作關係進行限制。因為他們擔心,“如果不採取措施,中國企業就會越來越強大,在10-15年內挑戰我們的企業。”
美國財政部助理部長透露,他們正在評估是否能運用這項法案來限制中國企業在美國“敏感技術”上的投資。
5月,特朗普政府成立AI特別委員會。這個特別委員會的使命是:協調聯邦政府在AI方面所做的努力,確保美國在AI領域保持領先地位。

8月,美國國防部啟動新計劃,準備在五年AI計劃中投入17億美元(約人民幣115億元),並且成立對應的新機構進行運作。
《紐約時報》曝光了時任美國防長馬蒂斯,在發給特朗普的備忘錄中,懇求美國總統制定一個人工智慧的國家戰略。馬蒂斯指出,美國沒有跟上中國雄心勃勃的AI計劃。
10月,《金融時報》還曝光了一個特別離譜的訊息:美國政府正在考慮禁止中國公民獲得學生簽證。雖然這件事最後並未實行。
其實,也不止針對中國。
美國的開放姿態一直在不斷收緊。前兩天彭博專欄作家Noah Smith分享了一組資料表明,隨著美國日趨保守,大學裡海外學生比例的增速正在巨降。

與此同時,加拿大的吸引力直線上升。
對此,谷歌AI負責人Jeff Dean憂心忡忡,他說讓全球最棒、最聰明的學生來到美國深造,是美國在很多技術領域、科學領域取得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