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昉:三大因素扭曲全球共享經濟
中新網北京6月16日電 (夏賓)在倫納德·裡德著名的《鉛筆的故事》中,講述了一支簡單的鉛筆,由木頭、鉛芯、金屬片、橡皮等構成,這些最普通的、不起眼的東西來自全球不同的行業的不同生產者,但由於價格機制被連線在一起,形成了一個供應鏈。
近日,值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階金融學院(高金/SAIF)建院十週年之際,2019高金(北京)論壇舉行,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在出席論壇時以上述故事為引子稱,《鉛筆的故事》中所表現出的供應鏈相比現如今已非常簡單,但一些關鍵因素早已孕育其中,而他認為有三個因素會扭曲全球共享經濟。
第一是早產型比較優勢變化。蔡昉指出,一個國家是共享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參與者,若它的比較優勢早產了的話,即真實比較因素或許還沒有變化,但因某些因素導致提前顯露出比較因素的變化就會相應地影響到全球共享經濟,也會對自己造成損失,也會使全球共享經濟調整過早,甚至可能產生不適。
第二是壟斷傾向。蔡昉認為,全球供應鏈由千千萬萬生產者組成,這其中若產生了壟斷者,壟斷的核心從傳統的壟斷看就是價格扭曲,從現代意義上的壟斷看也可以說是價格扭曲,同時還會通過資訊扭曲,從而造成對供應鏈的破壞。
第三是單邊主義破壞。蔡昉指出,如果有一個超級大國,它實行單邊主義的保護政策,那麼它可以直接對產業造成打擊或通過貿易壁壘破壞價格價值,損失或扭曲全球貿易中的資訊,直至造成產業鏈的中斷。
不過在蔡昉看來,即便有上述三個因素,全球共享經濟也不是沒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