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財報業績超預期,但網際網路+IOT 的故事還是沒講好
11 月 19 日,小米股票迎來久違的大漲,當天報收於 13.6 港元,漲幅超過 5%,顯示了市場對小米第三季財報的信心。
不出所料,盤後小米交出了一份成績頗為亮眼的 ofollow,noindex" target="_blank">財報 。當季小米營收 508 億元人民幣,同比上漲 49.1%,調整後淨利潤 28.85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17.3%,超出市場預期。
不過,從幾大業務的貢獻來看,小米仍未扭轉硬體公司的形象。
手機營收佔比仍過大
小米第三季度手機出貨量達到 3330 萬部,在銷量和平均售價上漲的帶動下,手機營收同比增長 36.1%,錄得 350 億元,營收佔比 68.8%,甚至略高於上一季度的 67.4%。考慮到小米手機利潤不高,手機的增長對公司整體利潤的貢獻相對有限,也不符合其網際網路公司的定位。
小米 8 等中高階手機拉高了小米的平均售價,但均價提高也只是相對而言,第三季度小米智慧手機平均售價為 1052 元,上季度為 952.3 元,同比增長僅 4%,第三季度售價 2000 元以上的手機貢獻了小米智慧手機收入的 31%,產品結構有所改善,仍未擺脫「千元機」主導的現狀。
小米手機的另一部分增長來自海外市場。IDC 的資料顯示,小米第三季度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增長至 9.7%,達到歷史新高。除了繼續在海外主力市場印度保持市場份額第一外,小米也在開拓西班牙等西歐市場,第三季度其西歐出貨量同比增長 386%,但比起上一季 2700% 的增幅已是大為放緩,而高增速亦與其尚在起步階段有關。
網際網路服務略有起色
網際網路服務和 IOT 是撐起小米估值的關鍵,但前者尚未顯示出能成為營收支柱的跡象。本季度小米網際網路服務營收 47 億元,佔總收入 9.25%,仍不到 10%,同比增長 85.5%,也就是說,手機和 IOT 智慧硬體佔比依舊超過九成。
小米的網際網路服務收入主要來自廣告、遊戲、網際網路金融和電商。
6 月份小米的廣告出現「P2P 爆雷」事件,為平息爭議,小米隨後將所有 P2P 廣告下架,但從財報來看,這並未影響其廣告收入。當季小米廣告收入 32 億,暴漲 109.8%。
反倒是另一個營收大頭遊戲業務出現了下滑,同比增長 12% 至 6.525 億,低於上一季的 7.04 億和 25% 的增幅。今年國內遊戲行業整體日子都不好過,沒有產品和渠道優勢的小米想在網易和騰訊這兩大巨頭中突圍的難度非常大。
MIUI 月活使用者達到 2.244 億,平均每個使用者貢獻的收入增至 21.1 元。
財報中特別提到了小米已開始海外網際網路服務的嘗試且初見成效,第三季度海外業務營收佔網際網路服務總收入 4.4%。
IOT 穩中有降
IOT 是小米上一期財報的最大亮點,但本期財報表現大不如前。
第三季度 IOT 與生活消費品收入 108 億,僅比上季度多了 4 億,89.8% 的同比增長低於上季度的 104.3%,對總收入的貢獻也由 23% 下降至 21.3%。
小米 IOT 主要包括智慧電視、筆記本電腦、小米手環和米家電動滑板等產品,財報特別強調了 2 類產品的增長:智慧電視和筆記本同比增長超過 100%,達到 42 億元,智慧電視同比增長 198.5%,前 9 個月銷量達到 520 萬臺。
然而,對比第二季度智慧電視 350% 的同比增幅,第三季度的速度無疑是大幅放緩了。不過在國內的智慧電視市場,小米已經遙遙領先於其他對手,未來仍大有可為。
但在其他智慧硬體方面,小米想與老牌廠商爭搶份額恐怕沒那麼容易,小米 7 月推出的米家空調,暫未顯露「爆款」的潛質。
還有一組數字值得關注:截至第三季度末,擁有 5 臺以上小米 IOT 裝置(不包括筆記本和智慧手機)的使用者近 198 萬,上一季度這一數字是 170 萬,環比增長 16.5%。
財報釋出的同時, 小米還宣佈與美國公司達成戰略合作, 將負責未來美圖手機(V7 除外)的設計、研發、生產、運營、銷售和推廣,還獲得美圖一系列智慧硬體的品牌授權。
總體來看,小米仍是一家以硬體為主導的公司,網際網路服務略有起色但仍難擔大任,「網際網路+IOT」的故事看來並不好講。
題圖來自: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