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說說:我加入6%會員制電商的原因
2019年,我為什麼選擇加入6%會員制電商
17年我帶著我的團隊一起跳入了社交電商這個圈子單中,到現在為止也有兩年半的時間了。如今看到百億雲集千億拼多多,大家都覺得社交電商風生水起的時候我卻有了新的擔憂。
先來說說我這兩年多做的怎麼樣吧。17年我加入了某某社交電商做市場(具體名字就不透露了),到現在為止我的團隊全部加在一起也有近20萬人了。可以說讓我很自豪,很多人現在只有幾萬或者幾千人。從最開始做微商帶入的初始團隊30人剩餘的都是我花兩年時間積累出來的人。
我先和大家分享下剛開始的時候我選擇社交電商的理由吧。以前我們做微商的時候很賺錢,一天收入幾十萬也不是天方夜譚的一件事,但是16年底17年初的時候很多微商企業有不行了,很多的亂價,殘缺質量產品導致我們的收益直線下滑。我們拿貨50塊錢的口紅閒魚上30塊錢有人賣,這讓我們根本沒有辦法再去賣貨,讓我意識到囤貨的形式賣貨是不行的,那些賣不出去貨手裡囤了幾十上百萬的貨的微商難民們為了減輕自己的負擔會不擇手段地去拋貨,導致市場價格非常的亂。只要微商囤貨大資金拿級別的方式還存在低價產品擾亂市場的現象就不會停。而同一時間社交電商剛剛進入市場,我通過朋友的介紹瞭解了社交電商。這是一個不用囤貨,不用發貨,也不要大資金拿級別的模式。這樣的話就創業風險就降低了很多,就很難出現低價擾亂市場的情況出現了。而且入門門檻非常低399對於我們來說簡直就是不要錢一樣,很容易就能成交。當時正好是共享經濟風吹的最猛烈的時間,我就開始半信半疑的參與進來做社交電商。一開始推的不容易,因為很多人覺得不賺錢,確實對於微商來說這樣的收益實在是沒有辦法入眼,但是這個事情可以長久的做著就是我當時的想法。
半年的時間我在社交電商上也取得了一些成績,17年11月份的時候我的團隊就有了進3w人,每個月的收益也在10萬上下浮動。到了18年年底的時候我的時候我的團隊人數就達到了18萬人了,這時候我每月的收益大概能達到30萬左右。人數翻了六七倍但是收益才多了3倍不到,讓我覺得很鬱悶。現在和我平級的店主太多了,我的收益越來越少。他們發展團隊的收益我只能拿到很少的一部分,賣貨的錢每單又的只有幾毛錢......,到現在平臺帶來的問題也是越來越多,收益相比幾個月前也少了很多。
5月份雲集上市大家都十分看好社交電商,但是我覺得現在社交電商已經再最高點了就想股市一樣到達了最高點面臨的就是市場整合規範。所以我開始擔憂未來我該何去何從,我團隊裡有很多優秀的店主也有和我一樣的想法,覺得現在乾的越來越累賺的越來越少,市場被瓜分的差不多了,賣貨又不怎麼賺錢,問題是平臺假貨殘次品屢禁不止讓我們每天除了處理客訴就是處理客訴......
我逐漸的意識到現在的消費者和以前不一樣的了,變的要求更高了。我逐漸的思考明白或許這個時代中只有抓住消費者才能長久,如何才能抓住消費者是我再考察新專案時候的唯一標準。我不想在兩年換一個專案,這樣的過程實在是太累了。雖然我害怕我換專案會有很多小夥伴不會和我一起走讓我失去了再市場中的價值,畢竟市場對於像我這樣的團隊長(都叫流量傳送器)。我現在不換平臺是等死,換的不好是找死。讓我陷入了從未有過的猶豫和恐慌之中。
上個月有朋友介紹了一個全新的平臺——6%會員制電商平臺,剛開始沒有任何興趣,覺得這和雲集,拼多多等模式類似,而且今年社交電商平臺如雨後春筍一般,能走多遠都是未知。但是當我跟公司專案負責人溝通後,才發現6%會員制電商,根本不是社交電商,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
6%會員制電商,主打“精挑細選、不加價、會員制電商”,力求會員提供“0差價“的消費體驗。所謂0差價,就是會員可以以出廠價購買商品,平臺不對供應商收費、也不會對商品加價。
6%的商業模式有前景、代表未來,是從商業本質出發,要用0層差價代替1層和多層差價,讓底層消費者滿意,合夥人才能賺錢。消費會員每個月續費、合夥人會員每年續費,每次續費都可重新獲得一次收益,終生繫結,永不脫離!同樣的工作量,在6%平臺上,第一年的收益是其他平臺的2-5倍,第二年開始至少10倍差異。而6%有足夠的能力和信心為會員提供好的商品、好的服務、不加價的購物平臺,讓會員能夠自動續費。
6%會員制電商的商業模式(會員制+0層差價+社交裂變),讓我覺得,不做我可能會後悔沒有抓住就像20年前沒開淘寶店一樣。6%平臺,0差價的底層商業邏輯,是我非常認同的一件事情,我也相信網際網路的終極模式是服務模式,而不是貿易模式。我相信今天我加入6%會員制電商,通過我的努力2年後我不用再去換專案,而百分之六能給我長久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