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氾濫,時間稀缺,媒體的後真相時代正在到來
無意中看到新浪新聞的一張海報:“不想在無用資訊中,被1kb、2kb緩慢殺死。”
這句話一下子戳到了懂懂的內心。我們當中的多數人,每天都被海量的無用資訊淹沒,甚至還夾雜著大量的假資訊、負面能量的資訊。難道我們不想改變這種狀態嗎?
使用者正身陷一個真假難辨的時代
“明白對時間的焦慮,並不能解決對時間的焦慮。”
第一天刷屏,第二天逆轉,這似乎已經成了今天所有爆款新聞的套路。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第一是內容生產的主體多了。新媒體、自媒體的出現使得內容生產大爆發,人人皆可以生產內容,成為一個媒體,內容生產出現去中心化的趨勢。第二是新的平臺多了。大量新平臺湧現,使得使用者可以有非常多的渠道去接收到新聞,使用者的資訊來源不再匱乏、單一。第三是新的技術加速了內容的傳播與分發。資訊流這種新技術,讓內容以全新的方式觸達使用者,而不再需要使用者去主動選擇內容。
客觀看待所有這些變化,有好有壞。
好的一面是,提高了資訊的透明度,豐富了使用者的資訊維度,提升了我們獲取資訊的效率,這是非常積極有利的一面。不可否認,一些由自媒體揭開的真相,間接地推動了我們的社會進步。
但,新事物野蠻成長總有兩面性。隨著去中心化、碎片化的趨勢,負面效應開始放大——大量的虛假資訊、沒有價值的資訊鋪天蓋地,“輿論亂象”開始侵佔使用者的時間。人民日報前不久發文,指出自媒體內容中存在“資料造假、抄襲洗稿、虛無價值、篡改歷史,乃至鋌而走險敲詐勒索、傳播謠言、販假售假、侵犯權利等問題”,這些雖然只是自媒體裡少數的現象,但也確實存在。
新浪CEO曹國偉將“輿論亂象”總結為五類:一是由於內容生產和傳播門檻的降低,造成假新聞的泛濫。二是由於社交媒體的“部落化、圈子化”,造成非理性輿論現象突出。三是由於機器演算法投使用者所好,造成“資訊繭房”效應。四是由於機器演算法替代人工,“把關人”缺失造成內容導向和價值觀錯誤。五是主流媒體如果發聲不及時不到位,自媒體謠言和假新聞常有可乘之機。
“輿論亂象”開始侵蝕使用者的心智,使用者普遍存在兩種情況:第一種是什麼都不信,既然網上資訊真假難辨,索性就都不相信了,懷疑一切、質疑一切。第二種是相信一切,不分真假,任何資訊都能引起情緒的宣洩,整天泡在網路上指指點點來消磨人生。
在混亂和真假難辨的資訊中,有些人迷茫,有些人焦慮,就像新浪的一句宣傳語所說:“明白對時間的焦慮,並不能解決對時間的焦慮”。這句話,適用於當下的很多人,深陷資訊焦慮,但沒有解決之道。
新媒體、自媒體的興起,有正反兩方面的效果。所以,最近官媒一系列發聲看上去是指向自媒體,但矛盾的主體也不是所謂的官媒與自媒體,而是真相與假相,真新聞與假新聞,有價值的內容和沒有價值的內容。
今年以來,多款新聞資訊客戶端因違規遭到下架處理:今日頭條曾被要求下架三週,鳳凰新聞被要求下架兩週,網易新聞被要求下架一週,天天快報被要求下架三天。前不久,搜狐也遭蘋果、安卓商店下架,並未給出官方原因。明顯看到,監管正在收緊。
人民日報文章中稱:“亟需以更專業、更嚴格的網路治理,淨化網路空間、純潔網路文化。”有人說這代表了官方的態度,其實更是使用者真實而迫切的需求。
社會呼喚“後真相時代”
“在別人討論貨幣貶值的時候,想讓自己的時間升值。”
顯然,今天的資訊是過剩的、氾濫的,但使用者的時間是有限的,生命更是有限的。
你有沒有這樣的感受:在手機上刷了半天,不知不覺時間就從指間溜走了,當你放下手機的時候,突然不記得剛才自己沉迷在什麼裡面,沒有資訊的接收,沒有知識的增長,沒有視野的開拓,只有空虛。
今天,全民在消費升級,與之相伴的使用者也需要認知升級。越來越多的使用者渴望看到真相,希望接收到有價值的資訊,獲得成長與自身的增值。
這兩年內容收費正在成為趨勢。視訊網站的會員收費成為主流,無論愛奇藝還是騰訊視訊,會員人數都在快速增長。同時,在使用者端對於這種收費模式也越來越認可,付費看正版,付費“過濾”掉廣告,都是使用者接受的方式。再比如喜馬拉雅、蜻蜓FM等音訊APP,越來越多的付費新聞、付費讀書、付費課程受到使用者的喜愛,下載量和付費使用者越來越多。
這些都說明,使用者對於內容的價值追求在不斷提升。
前不久,新浪CEO曹國偉在 2018中國網路媒體論壇上提出“價值是後真相時代的媒體責任”,這個提法對當下的輿論環境而言,恰好符合使用者認知升級的需求。
懂懂筆記認為,這個提法其實有兩部分含義:第一是價值,這是內容輸出的核心需求。隨著使用者對認知需求的提升,新聞、資訊受眾的需求正從事實偏好轉向價值偏好。第二是媒體責任,無論是傳統媒體,網路媒體,還是各種各樣的新媒體,都要有責任感。
在曹國偉看來,當下如何治理“後真相”時代“輿論亂象”、重拾媒體公信、達成社會共識,已經成為全球媒體行業都必須共同思考和關注的重要課題和緊迫使命。
除了網路媒體,曹國偉認為傳統媒體也應該充分發揮專業性和公信力的優勢,更加及時主動的報道新聞真相,澄清虛假資訊,抑制情緒化、片面化觀點的傳播,在後真相時代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同時,傳統媒體也需要接受新技術、新事物,推進媒體融合,運用好網路媒體平臺的優勢,擴大傳播力、影響力。
曹國偉認為“後真相時代”的核心是“價值”。懂懂筆記對這一觀點非常認同。曾多年在傳統媒體工作,懂懂對待自己寫的每一篇文章都要問一句:你要帶給讀者什麼價值?告訴他不知道的新聞,展示給他一個全新的視角看問題,還是文章中有你獨家的洞察可以幫助讀者抓住機會……新的新聞、新的視野、新的認知、新的思維方式,對人的思想有提升的,都是價值。
或許,每一個媒體,每一個媒體平臺,都有責任在傳播內容的時候,多問一句:我能給讀者帶來什麼價值?
【結束語】
從資訊稀缺時代到今天的輿論亂象,這是媒體發展的一個自然過程,但是使用者的辨識能力開始提升,需求開始有所改變,後真相時代正在到來。
通過真相,帶來使用者價值,才是媒體的價值所在。如果只是騙流量、煽動情緒,這樣的媒體存在的價值在哪呢?
就像人民日報評論中的一句話:“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假資訊,沒有價值的資訊,最終會被使用者拋棄。
——————————————————————————————————
微信關注公眾號“懂懂筆記”每天第一時間為您奉上最新最熱的科技圈資訊~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資訊豐富,觀點獨到。
釋出各大自媒體平臺,覆蓋百萬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