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億美元估值背後 Coinbase引領的加密貨幣合規化時代正在到來
來源:陀螺財經 作者:李大狗
近日,一則關於“Coinbase即將IPO”的訊息甚囂塵上,這被視為加密貨幣走向全球舞臺的標誌性訊號,也讓此次IPO成為世界上最受期待的IPO之一。
10月25日,CNBC加密貨幣節目主持人Ran Neuner發推特公佈了Coinbase的IPO意向並披露了這家世界領先的數字貨幣交易所的使用者資料和財務資料。根據披露,Coinbase目前的使用者數量已達到2500萬人,其中活躍使用者有60萬。
另外,Coinbase上個季度的收入是9000萬美元,這與該公司在2017年第四季度的4.5億美元相差甚遠。其中80%的收入都來自普通使用者,15%來自機構投資者賬戶,另外5%的收入來源並未公開。
雖然受數字貨幣現行的整體環境影響,公司盈利能力下降,但市場仍然對這家大型數字貨幣交易所給出了高達80億美元的估值。那80億估值背後,Coinbase究竟是一家怎麼樣的公司,它正在被高估還是低估,它的IPO之路是否能一帆風順,在今天的文章中,陀螺財經試圖給出一些參考的角度。
“神奇”的上幣效應
Coinbase於2012年開始運營,最初是提供比特幣數字錢包服務,目前主要業務已轉變為面向散戶的數字資產經紀商,為散戶提供使用法定貨幣購買加密貨幣的交易服務。
在短短的5年時間裡,Coinbase共完成了4輪融資,其中格外引人注意的是,在投資方名單中,紐約證券交易所赫然在列,含著金湯匙出世的Coinbase或許天生就帶有合規化的基因。
和其他交易所瘋狂上幣不同,Coinbase目前僅支援5種數字貨幣——BTC、BCH、ETH、ETC、LTC。上線Coinbase的數字資產必須經過詳盡的稽核流程,其中合法和安全是平臺在決定最終是否上線某幣種的根本性因素。
根據美國的監管法規,不同管轄區對數字資產都有自己的一套司法監管細則,這意味著交易平臺為避免監管風險,只能在特定的司法管轄區內上線合乎該地方法規的幣種,但目前Coinbase上的5種主流貨幣在各管轄區內幾乎都是合法的,因而可以全球同步。
Coinbase對上線數字資產極為嚴格的法律和合規標準,再加上技術評估、市場供需、機制創新等一整套的稽核機制,這讓Coinbase被視為優質幣種的“黃埔軍校”,從歷史上看,但凡獲得Coinbase“青睞”的幣種,市場都會對之報以熱烈的反應。
從2012年到2015年,比特幣是在Coinbase上能購買到的唯一的數字資產。直到2016年7月份,Coinbase才上線了以太坊,但上線以後,以太坊的價格從12美元上漲至近15美元,上漲了約25%。
上線Coinbase後ETH短期內價格表現
Coinbase於2017年5月3日推出了萊特幣。推出後,萊特幣的價格上漲了100%以上。
上線Coinbase後LTC短期內價格表現
今年7月份,Coinbase表示將新增五種新的加密貨幣到它的交易清單,其中包括Cardano(ADA),Basic Attention Token(BAT),Stellar Lumens(XLM),Zcash(ZEC)和0x(ZRX),雖然截止目前Coinbase都並沒對這五種加密貨幣的上幣給出明確的時間表,但市場仍然給了它們強烈的反應。
看到這裡,或許你就能夠理解,Coinbase這個平臺,對於無數的加密資產究竟是怎麼樣的一個存在。
“國際化佈局”早有端倪
今年9月份,Coinbase在其官方部落格上公佈了最新的數字資產上市流程,其表示Coinbase旨在各司法管轄區監管要求之下快速上架符合當地法律的大多數數字資產。
從公告的細則可以看出,Coinbase對於上線幣種的合規性要求並沒放鬆,但稽核流程改為數字資產發行方提交相關表格,Coinbase再基於自身的數字資產框架進行評估,目前不會收取上幣費,但Coinbase會保留未來徵收申請費的權利。
Coinbase為何會作出這樣的轉變?事實上,這只是Coinbase進行國際化轉型的其中一步。
Coinbase對自己的定位是“讓任何人安全地訪問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開放金融系統”,這意味著Coinbase必須不斷擴大對全球使用者的吸引力,要達到這個目的,Coinbase有兩種路徑,其一,不斷“走出去”,其二,不斷上線有市場需求的幣種。
目前我們可以看到,除了美國以外,Coinbase還在全球32個國家開展業務。今年5月份,Coinbase CEO Brian Armstrong 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今年將在北美、歐洲和亞洲增加辦事處。6月份,Coinbase宣佈進入日本市場,同時設立日本辦事處並委任CEO,Coinbase的國際化佈局正在加快。
事實上,Coinbase的國際化佈局也一早已露端倪。
5月24日,Coinbase宣佈收購以太坊去中心化交易平臺Paradex,其使用者可以通過Paradex直接交易數百個基於以太坊的數字貨幣,這對Coinbase來說,可以在避開監管的同時,為美國之外的使用者增加數字貨幣交易種類。
Coinbase的CEO Brian Armstrong表示,這次收購行為可以顯示出Coinbase“致力於投資去中心化組織”,並努力吸引美國以外的使用者。
而Brian Armstrong最近也公開表示,Coinbase旨在成為法幣和數字資產之間的橋樑,未來幾年,平臺上或將出現數百個數字資產專案,可以看出,Coinbase的國際化野心不容阻擋。
衝刺IPO,成功率幾何?
Coinbase此次的IPO引起了全球強烈的關注,但究其根本,人們關注的到底是什麼?又該如何理解Coinbase上市背後的深刻含義。陀螺財經的分析如下:
目前世界各國對加密貨幣和交易所的態度,除少數國家“一刀切”以外,更多的是停留在一個懸而未決的狀態,而美國作為擁有世界上最完善的金融監管體系的國家之一,其表態自然至關重要。
但從目前美國監管部門釋放的訊號來看,其對於加密貨幣的態度屬於“有條件的開放”,即加密貨幣在美國存在生存和發展空間,但前提是必須處於監管的視線之內。然而現在尷尬的是,監管的線會怎麼劃,做到什麼程度才算合規、合規的基本要求達到後是否會獲得更多的支援,對於這些問題,市場是迷惑的。
所以,市場一直在等待一個答案。而Coinbase的IPO,有望讓答案浮出水面。
因此,Coinbase此次IPO,背後最本質也是最核心的東西,其實就是對目前美國監管部門對於加密貨幣接受度和許可度的試探。
在合規化道路上的探索,Coinbase一直不遺餘力。今年7月份,有訊息傳出Coinbase正在收購Keystone Capital等三家公司,據報道將被收購的這三家公司,均為有資質的持牌機構,其中Keystone和Venovate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和美國金融業監管局許可的註冊經紀自營商,Digital Wealth獲得SEC的RIA許可證,以及經營另類交易系統(ATS)的經營許可證。
收購完成後,Coinbase將獲得全面的SEC業務許可,以確保加密貨幣商業模式的整體合規。
綜合來看,目前Coinbase的合規化探索進度如下:一方面提供具有證券性質的加密貨幣,受到SEC和司法管轄區的監管,另一方面,進一步啟動提供ERC20令牌的法律程式,努力獲得SEC的批准,這將讓其成為受監管的交易所,能夠提供買賣符合安全要求或超出此類要求的代幣。
可以說,Coinbase此輪IPO最大的優勢在於其合規性,這也是其80億估值背後最大的支撐。
那麼我們如何看待此次IPO成功的可能性?
若IPO成功,意味著監管層開始允許加密貨幣走向公眾,也意味著監管政策已經得到進一步完善,監管部門對於投資者保護有了更充足的信心,因為從之前比特幣ETF申請屢次被駁回的理由來看,投資者保護是監管層關注的最核心要素。
與此同時,可能會吸引更多的加密貨幣交易服務主體的效仿,它們通過收購有資質的持牌機構來為自己的合規化掃平道路,因為Coinbase的合規化發展路線被驗證了以後,業務合規會成為之後的發力方向,行業環境也會因此得到淨化。
但退一步來說,即使不成功,Coinbase此次IPO嘗試也將被載入史冊。因為IPO失敗的原因可能根本就不在Coinbase自身,而在於目前監管部門的監管能力跟不上加密貨幣行業的發展,對這一新生事物的探索還需要一段時間,這是上層建築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