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金融: 顛覆性重塑金融業
人類正在走向智慧時代。當前,新一代人工智慧正在全球範圍內蓬勃興起,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動能,並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髮展,正在對金融行業進行顛覆性重塑,催生金融行業一系列產品和業務模式的創新。
作為一項基礎性技術變革,人工智慧溢位帶動性很強,能夠推動傳統產業實現技術革新和產品升級。在金融業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人工智慧也將發揮“頭雁”帶動效應,推動技術革命。
人類正在走向智慧時代。當前,新一代人工智慧正在全球範圍內蓬勃興起,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動能,並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
2018年被稱為人工智慧“大爆發”之年。人工智慧加速發展,呈現出深度學習、跨界融合、人機協同、群智開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徵,賦能各行各業,推動經濟社會各領域從數字化、網路化向智慧化加速躍升。
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髮展,正在對金融行業進行顛覆性重塑,催生金融行業一系列產品和業務模式的創新。
“在金融行業,無論從技術還是人才層面來看,人工智慧技術在金融行業的落地與應用已具備成熟的條件。”平安銀行(000001)行長特別助理蔡新發如是認為。
“頭雁”帶動效應凸顯
業內專家認為,移動網際網路、區塊鏈、雲端計算、大資料等新技術應用正在日趨成熟,發揮各自優勢,共同為金融行業的智慧化轉型升級奠定重要基礎。
從技術層面看,人工智慧(AI)本質上是機器通過大量的資料訓練作出智慧決策的能力。基於傳統的計算方式,機器只能按照預先編寫的程式處理資訊,一旦出現沒有預設的情況,或者需要結合大量上下文的判斷,機器就無能為力了。而人工智慧能夠賦予機器具有理解力的“大腦”,讓機器能夠解讀文字、資料所包含的“語義”,通過自學的方式獲得判斷的規則。
因此,作為一項基礎性技術變革,人工智慧溢位帶動性很強,能夠推動傳統產業實現技術革新和產品升級。在金融業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人工智慧也將發揮“頭雁”帶動效應,推動技術革命。
“現在,銀行業務已經進入以AI為核心的銀行4.0時代,變得無處不在。”蔡新發表示。
業內普遍認為,銀行業作為高度資料化的行業,加之業務規則和目標明晰,是人工智慧和雲端計算等資料驅動技術的最好應用場景。AI時代,銀行業線上業務將成主流,資料量激增,超出了人的經驗範疇和處理能力邊界。這些非結構化的、非金融的資料,恰恰是人工智慧最擅長處理的領域。
具體來看,依託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等底層核心技術,智慧風控解決方案可提供預授信行內白名單、貸前准入、貸後預警、收益評分、信用卡啟用促動、信用卡貸後調額、智慧催收等多個場景的解決方案。
未來,人工智慧的飛速發展,使得機器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模擬人的功能,實現批量人性化和個性化服務客戶,這對於身處服務價值鏈頂端的金融業必將帶來深刻影響。
場景應用逐步深化
人工智慧正在對金融產品、服務渠道、服務方式、風險管理、授信融資、投資決策等帶來新一輪的變革。AI在金融業的應用,主要集中在智慧支付、智慧理賠、智慧投顧、智慧客服、智慧營銷、智慧投研、智慧風控等七大場景。
在金融服務諸多環節中,智慧客服的應用是最為廣泛的。以交通銀行為例,2015年底,該行推出國內首個智慧型人工智慧服務機器人“嬌嬌”,目前已在上海、江蘇、廣東、重慶等省份的營業網點上崗。該款機器人採用了全球領先的智慧互動技術,互動準確率達95%以上,是一款真正“能聽會說、能思考會判斷”的智慧型服務機器人。
智慧客服在電話場景當中主要表現為機器管理和語音問答分析,還有一種是文字機器人,主要應用在搜尋方面。人工智慧通過深度學習文字中的對話、語音對話,再針對於線上的場景加以應用。據瞭解,平安銀行該部分的人工替代率超過80%,也就是80%以上語音客服不再需要用人工處理;通過AI客服,平安銀行在過去兩三年服務量提升了兩至三倍,客服的人力降低了40%。
在智慧投顧方面,2016年年底,智慧投顧產品“摩羯智投”在招商銀行(600036)手機APP上線,由此,智慧投顧開始逐漸從實驗性技術轉變為主流趨勢,成為銀行、券商、保險等金融機構的標配型服務。兩年多來,銀行系智慧投顧產品擴容迅速。大型銀行中,工行、中行、建行已陸續推出相關產品;股份制銀行中,浦發、中信、興業、平安、廣發和光大銀行(601818)也推出了自己的產品;城商行中,江蘇銀行早在2017年8月就推出了“阿爾法智投”。
人工智慧另外一方面重要應用是對於金融行業特別重要的風控,“人工智慧+風控”這一組合被認為是人工智慧在金融領域中最有想象力的環節。在傳統風控環節中,存在資訊不對稱、成本高、時效性差、效率低等問題,難以滿足個人消費旺盛引發的信貸增長需求。而將風控引入智慧科技,使得貸前稽核、貸中監控和貸後管理等環節都能提高金融科技產品質量及服務效率,智慧風控還能促進風險管理差異化和業務人性化。
例如智慧支付中的身份識別,要看對應的賬戶以及具體場景,場景決定具體資料,不同場景的安全性是不一樣的。這種安全性也決定使用何種資料,有些是免密的,有些需要進一步的身份認證。在服務端,人臉識別和指紋識別的技術已經相當成熟,目前很多銀行在移動APP的登入介面已採用人臉登入,登入之後根據不同的場景採取不同的風控措施。
未來,智慧風控將在信貸、反欺詐、異常交易檢測等領域充分發揮作用,為金融行業欺詐風險的分析和預警監測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援。
將對金融業進行顛覆性重塑
當前,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紛紛把發展人工智慧作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維護國家安全的重大戰略,加緊積極謀劃,圍繞核心技術、頂尖人才、標準規範等強化部署,努力在新一輪國際科技競爭中掌握主導權。
有分析認為,到2020年,將有超過500億臺機器、裝置進行互聯,超過2000億個聯網感測器產生海量資料。人工智慧技術將成為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向萬物互聯時代過渡的突破點。
作為科技創新的下一個“風口”,人工智慧不僅是現階段金融科技領域內的熱點技術,也將對未來的金融業進行顛覆性重塑。人工智慧將成為銀行溝通客戶、發現客戶金融需求的重要手段,進而增強銀行對客戶的黏性。人工智慧技術在前端可以用於服務客戶,在中臺用於支援授信、各類金融交易和金融分析中的決策以及在後臺用於風險防控和監督,它將大幅改變金融現有格局,使金融服務更加個性化與智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