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門動圈的自我修養 - 飛朵A66測評
講道理,千元級、包括千元內的動圈怪物是真的是太多了,這兩年很多技術實力不俗的廠家,或者有心追求HIFI級音質的牌子,都喜歡把一些素質潛力巨大的振膜下放到低價位的產品上以獲得越級打怪的效果。考慮到物料成本的話,這種做法並沒有啥問題,做一些素質上的閹割或者只使用比較簡單的腔體結構,後續可以把更好的聲學設計留在更高階的產品上。
不過久而久之,我發現“以聲論價”變得越來越成為一個偽命題了,尤其是500-2000價位的東西,在純素質上的差距可能比想像的要小的多。體現在很多時候我聽完一款塞子,已經不敢再用自己以前的經驗去猜測定價,部分價效比極高的產品,我甚至連價格區間都能猜錯,這裡就不點名是哪些型號了,畢竟本文的主人公是飛朵嘛。不過還是那句話,優秀的產品是能夠留在大家心裡的,相信很多人看到這裡時腦子裡必然會浮現出自己認可的幾個型號來。
吶,熟悉我的人肯定知道,我不怎麼吹的來包裝配件做工什麼的,只是一般會盡量把圖拍的還原且好看一些,所以就省去開箱環節啦。
飛朵A66的這個黑檀木的材料和工藝我肯定是很喜歡的,自己畢竟也算是半個在木材堆里長大的孩子。黑檀木算是典型的常用於觀賞、把玩的木材,自帶一定的光澤度,不過硬度較高、難加工,在行業裡屬於容易鈍刀的那種;另外,黑檀木並不會因為硬度強就容易長期儲存,它屬於極意幹縮的型別,所以要想使其穩定需要更多的工序,所以對木材預處理(主要是上油)的時候,需要耗費比較長的時間。
內心PS:四百多的東西,飛朵你們至於嗎……
當然了,A66有個很明顯的硬傷,就是這個線材的聽診器效應比較明顯,所以日常用的時候最好還是用線夾或者繞耳戴(總感覺這種腔體繞耳有點違和)。至於線材本身,尼龍外皮必然是好評的,比較方便收納且不容易纏成一團解不開,而用料方面則是六芯的銅銀混編,擔心線控影響音質的朋友們倒是可以放心,左右聲道以及麥克風都有獨立的地線。
A66所用的石墨烯振膜材料算是近期比較熱門的種類,特性其實也明瞭,大家知道這種材料在薄的同時可以保持極高的強度就完事兒了,剛性強的振膜在分割震動的表現方面會優秀,至少在失真方面會有比較好看的紙面引數。飛朵在上面使用了自主專利技術的DVC雙音圈,我就不說好處都有啥了,看下文的耳朵收貨。
首先說說A66的聲場吧,我個人猜測可能不少人拿到手的第一時間會覺得它的規模有點小,這應該算是全開放式的設計帶來的假象(也就是楊傑那個球常說的“弱化邊際效應以放大聽覺上的感知”),我初聽的時候也覺得飛朵雞賊地把聲場的邊際感弱化了很多,實際好像沒有那麼大嘛,不過聽了幾首歌之後發現,歌曲裡的有些編曲元素居然在很遠的地方忽然浮現了出來,這才發現其實A66的聲場是真的有兩把刷子,雖然沒有高階耳塞那樣很充沛的縱深,以及位置稍微靠前帶來的舞臺感聲場,不過考慮到這是一款入門級的塞子,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再要求的了。另外,如果你拿大推力的前端懟它,它就會像天狼星那樣進一步表現出很強的臨場感,對於我這種喜歡聽Live的人來說真是再滿意不過了。
整體上,A66還是一個動圈該有的樣子,雖然並沒有刻意追求所謂的模擬味,但還是能夠感受到以往主流印象中動圈的底子,自然的殘響充斥著中低頻的空間,帶來了比較足的氛圍感,不過殘響的量感控制的剛剛好,沒有明顯影響到解析力或者聲底原本的純淨;瞬態利落的同時衰減稍慢,整體的速度感不算凌厲,但絕對不拖沓,也沒有犧牲凝聚力和細節去做出那種量感大、鋪的很開的低頻,所以三頻的能量感上顯得非常均衡而健康。人聲比較溫潤、細節豐富,口型大小適中,男女聲的傾向上沒有明顯的偏科感。
高頻的亮度和通透感都沒有什麼問題,結像和動態稍微會軟一些,但這個軟也只是相對的,應付大部分的曲風完全沒什麼問題,有一種泛音很足、飄散在了空氣裡,但是器樂細節稍有塗抹的感覺。所以不難看出,雖然是個稍有流行範兒的塞子,但細究起來其實在每個頻段的素質表現都相當的平衡,縱使我近期身邊的主力塞都是些旗艦級的東西,可再回過頭來聽幾百塊的塞子,居然沒有特別明顯的隔閡感,要動態有動態,要密度有密度,加上比較強的解析力的底子,往保守了說,素質顯然是奔著千把塊的價位去的。
總的來說,我雖然花了不小的篇幅去說A66的硬本事有多好,可其實我終究喜歡的還是它的音色,那股子的寬鬆勁兒和自然而舒展的聲場才是它讓我著迷的地方,這兩天睡前拿它聽會兒我忠愛的華語流行或者一些輕音樂真是安逸的很,基本除了ACG燃曲、歐美搖滾那種追求速度感、且對高頻的瞬態有一定要求的曲目,A66都是可以輕鬆拿下的。如果是港臺老歌的愛好者,這個時候搭著DP100或者AM7下的DX150來首張學友,那別提有多毒了。
我這個人平時雖然高階貨捨不得買,但入門級的塞子倒是有一兩抽屜,看見啥新奇的東西也忍不住剁一剁,後悔之餘也總會想著,這些錢要是攢著,估計也能買一副旗艦定製了,也不至於還在用那個1000塊的尼康破60微,但正因如此能夠體驗到許多調音方面挺有意思的塞子。每當看到類似A66這樣的塞子出現,還是覺得,縱使藍芽是大勢所趨,耳機孔也漸行漸遠,可對於消費者來說,享受一副優質音樂耳塞的門檻確實越來越低了。
寫這篇A66的原因,正是因為它作為一款售價不到五百元的產品,能夠讓玩過這麼多號稱能“越級打怪”的入門塞的我,依然有眼前一亮的感覺。A66的“越級”可以說非常實誠,縱使不去欺負一些普通消費級領域上的菜雞,放在HIFI圈子的高性價比行列裡,依然非常拿得出手。當然了,最可貴的還是它溫潤自然的音色,以及就如同我之前提倡過的那樣,給配備了麥克風與線控,手機輕鬆推個七八成也足夠出街聽個響了,還要啥自行車?
本文作者極果見習體驗師:李凌佳琦
本文由極果見習體驗師李凌佳琦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