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未來張邦鑫:這些成本和商業模式,創業者不要搞混
當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大資料等越來越多的科技湧向教育行業的時候,很多從業者顯得不淡定。如何自處?什麼才是本質?在抱著這些問題焦慮的時候,很多人也迷失了方向。近日,在 GET 教育科技大會上,好未來創始人張邦鑫從大家最關心的使用者和商業模式上,解答了這些問題,動點科技做了如下整理。
教育的三組概念
首先當我們談教育的時候,經常把幾組概念放在一起:
1、什麼是教育、什麼是學習?
教育通常指的是一種社會對人的約束性的要求,比如 K12 有義務教育,義務教育是說想被教育被教育,不想被教育也必須被教育,它是一個權利和義務,是社會對某個個體自上而下的要求,而學習是站在個人的角度說的,我們每個人都有自下而上想學習的需求,所以這不是義務,學習不是義務,教育它有義務。
2、培訓和學習。
到我們在(談)K12 的時候,很多培訓機構也在談教育,其實教育和培訓又不是一個概念,培訓通常指的是偏短期的一種學習,它不是一個體系的、長期的;補習跟培訓又不完全一樣,是針對某些知識點不明白的地方進行的。
3、內容免費與付費。
網際網路線上教育起來的時候又有一些概念,很多教育公司在做工具類的APP,有很多免費的內容。(而)過去這幾年出現了知識付費,還有大班、小班、一對一直播這樣的付費服務。
商業模式 & 成本
當我們在研究客戶當前主要行業裡的商業模式的時候,我們看客戶使用教育產品需要付出什麼?客戶有三個成本:
- 1、經濟成本。做一個事情,學習是要花錢的,當然我們也有免費產品是沒有經濟成本的。
- 2、時間成本。所有的產品要花一個比經濟成本更大的時間成本。
- 3、機會成本。這是遠遠大於第一、第二個成本的,因為要考上好學校或者要成才,這種不可逆的(事情)通常只有一次機會。
這三個成本決定了三個東西: 機會成本決定了剛需產品,比如很多公司在做的學科類的輔導;時間成本對應的是有用的內容,比如今天很多內容的付費,不管是分級閱讀、輕內容、輕課還是很多內容付費,這樣的問題對應的只要你的東西有用,對於客戶來說經濟成本不是問題,但是他很在意時間成本;還有一類有趣的內容,客戶是考慮經濟成本的,如果你讓我高興一下,其實經濟也是成本,最好是免費的。
這三種內容和產品相應的商業模式也不一樣, 有趣的內容對應的是廣告收入,靠海量的使用者賣廣告,而有用的內容對應的商業模式是內容付費,剛需的產品對應的是服務收費 ,這三種產品決定了其實是客戶的三個成本,最終決定了我們這個行業目前為止最主要的三種收費模式:廣告收費、內容付費和服務收費。
此外,這三種產品的基因其實是不一樣的,當創業者包括很多傳統的培訓機構、傳統做教育的人在面臨科技和網際網路對教育行業產生衝擊的時候,它的不淡定也是因為把這幾個東西混在一起了,有的時候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做什麼的。其實靜下心來想清楚客戶的本質需求、想清楚客戶的成本,其實你是有核心競爭力的,完全可以做好,因為純網際網路的模式和純服務的模式還不完全一樣。
未來最有價值的東西
所有數字化產品的價格從長期來說應該趨向於零,這在互聯網裡面是個通行的法則,內容可以付費是因為它基於有效的時間和有限的人群是可以付費的,但是在很多領域裡面會有人把它變成廣告付費。從長期來說,原子化的產品價格也趨向於零。什麼意思呢?未來一個比較長的時間,所有的標準化產品,非 3D 列印的設計類產品的價格也會降到非常低的價格,今天之所以所有硬體值錢是因為它凝聚了複雜的人類勞動,當機器人越來越多替代產業工人的時候,原材料的價格也越來越貴,我們用的杯子、椅子、手機這些東西價格理論上都會趨向於零,這只是時間問題。它今天之前是人類勞動,因為人類勞動消耗了人的壽命,人的壽命是有限的,所以它值錢。
還有一個東西,它的價格將來會越來越貴——服務,因為服務的本質是消耗人的時間,人的時間是人生命的一部分,所以當我們到餐館有人給我們端盤子做服務的時候,理論上就是在消耗他的生命,為了讓你的生命更美好一點,所以這是值錢的。而且因為他是稀缺資源,一定會越來越貴。除此之外,所有的心智價格會越來越貴,因為所有的創意創造性的產品消耗的不只是生命,消耗的是靈魂,心智資源,所以一定會越來越貴。
這些話解釋了剛剛說的三種付費模式:廣告付費、內容付費、服務付費,其實還有一個未來的教育應該還有創造、創意付費,在今天我們的市場上看到這樣的產品是比較少的,未來一定會有而且佔有相當大的比重。
在科技和教育的互動中,經常有人說科技是本質,網際網路是本質,教育是本質。我個人認為在這裡面作為一個教育從業者應該堅守教育的初心才不會迷失方向,科技網際網路不是洪水猛獸,它們是幫助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能夠完善自我,只是不同的時期,過去五千年來一直是這樣,未來也一定不斷的是這樣,跟教育結合,為教育賦能,而教育的本質不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