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純粹的開源社群精神,我用了十年去探索
人類本身是一個協作能力極強的物種,而隨著很多劃時代科技發明的誕生,蒸汽機、電、網際網路等技術的出現,人們變的更容易聚在一起。
這些小夥伴從一開始的三五成群,到最後擁有一套共同語言和認知的歷史。在網際網路時代,大家通過社群的力量,把開源的精神傳播到世界各處。小夥伴可以更容易的組隊,通過合理的分工,將不可能的事情變為可能(甚至這些小夥伴都不需要聚集在同一個辦公室)。
而今天,我們有一個機會,可以好好了解一下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史上發展最親密的一個社群。這個社群追求的理想,讓許多新東西的出現成為了可能。
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個社群?怎樣的一段奇妙經歷?就讓擔任 Ruby China 論壇管理員的 Daniel 給我們好好講述一下。(Enjoy~
那時我才 25 歲
這是一段超過 10 年的經歷,仔細算算應該是 11 年多了。這段經歷,連結了很多過去的人和很多的事, 現在的祕猿和 Nervos 社群所有的人,都是通過 Ruby 結緣的。
可能要從 2007 年開始說起,那時候我才開始接觸社群。當時,我在上海一家做 Ruby 技術的公司工作 。由於工作的原因,我參加了當時 Ruby 社群的一些線下活動,也機緣巧合地認識了 Ruby 社群的兩個創始人:一個叫張元一,另一個叫 Steven。那段時間我線上下活動中幫他們做了很多的工作,簽到、端茶倒水、整理座椅等等,他們覺得我很積極。後來他們就跟我說,下次再辦活動的時候拉我一起來辦。
那個時候我也才 25 歲。
接下來的活動,第二次,他們叫我一起;第三次,他們喊我一起來策劃, 讓我去做主持;到第四次的時候,他們直接說:「你來辦吧。」
我就真的辦了一些活動,並且在後面的一段時間裡辦了四次小型聚會。活動辦得多了,經驗多了,我們就在想,能不能辦一次大的線下活動?能不能把 Ruby 的創始人請過來?我們就試圖發郵件給創始人 Matz,最後竟然真的成功地把他請到了中國,辦了第一次 Ruby Conf China,就是 2008 年的那屆。
Ruby-China.org 的誕生
當時,所有的線下 Meetup 和第一次的 Ruby Conf China ,都是由一個上海的 Ruby 組織——Shanghai On Rails 主辦的,後來我就加入了這個社群。
我記得,是在辦第三屆 Ruby Conf China 的時候,我和一個杭州的朋友——李華順,突然想到一個點子:為什麼我們不辦一個 Ruby China 的線上論壇呢?很簡單,想法有了,我們迅速行動,一起在辦大會的前兩週發起了這個論壇。我和李華順的分工是他負責社群的技術,我負責運營。我們兩個,幾乎花了所有的空餘時間打理這個社群,每年我們會在上海、杭州和其他很多城市辦線下的 Meetup ,在辦線下 Meetup 的同時也會做線上推廣,我們想把我們認識的所有朋友、所有 Ruby 程式員都帶到這個社群裡來。
Ruby-China.Org[1] 這個網站是手擼的,用我們自己純手寫的程式碼把這個網站搭建起來的,而且我們整個網站全部開源。直到今天,這個網站仍然在不斷地增加功能和持續維護。據我所知,後來有很多公司的網站都是用 Ruby China 這套程式碼來搭建的,比如說 36Kr。當時搭建 36Kr 的唯一技術負責人叫做項新智,他是一個 Ruby 程式設計師,用 Ruby 語言搭建了 36Kr 早期的網站,而且用了 Ruby China 這套框架。他後來把 Ruby China 的 Logo 擺在 36Kr 網站的右下角,告訴所有懂技術的人:這個網站的程式碼是基於 Ruby China 搭建的!這是他致敬 Ruby China 的一種方式。
足以見得,用心去做的事情總有人認可,甚至是很多人認可,所以那個時候 Ruby China 真的辦得如火如荼。
Daniel,那個最照顧新手的哥們
有了這個社群之後, 我每天都在和開發者溝通,幫助新手和開發者解決他們的問題,同時不斷激勵高手去做分享,這個工作形成了一個正向激勵迴圈,Ruby China 的早期成長速度非常快。後來,我慢慢變成了這個社群最知名的一個管理員,所有人都知道 Ruby China 和我這個人。
因為我除了做線上內容運營、幫助新手之外,還定了這個社群的規則——絕不歧視新手。
從某種角度來說,Ruby 語言在當時整個 IT 環境下是一門弱勢的語言,Ruby 程式設計師非常稀缺,選擇學習 Ruby 將會面臨學習資料少、書籍文件少、用的公司少、就業機會少...各種少的局面。但是 Ruby 的語言有它的強項,它有一套紅極一時的框架—Ruby On Rails。
它最厲害的地方在於它的開發效率,尤其在網際網路應用和 Web 開發應用方面,開發效率極高。民間有一個說法是,一個 Ruby 程式設計師的工作效率能頂 10 個 Java 程式設計師。這個說法可能有點誇張,那不誇張地講,一個 Ruby 程式設計師的工作效率頂 7 個 Java 程式設計師應該沒有問題。(當然這裡也是需要打引號的,也不能說 Ruby 所有的方面都比 Java 強,雖說 Ruby 開發效率很強,但語言效能不好也是事實。)
由於 Ruby 所面臨的弱勢局面,新手學習的成本很高,而有一些老手會不屑於幫助新手。我會盡量引導大家—我們是個小眾語言,如果我們不對新手好,那麼整個 IT 環境沒人會對新手好。大家都是從新手過來的,我們清楚他們的需求,可能有的新手看上去確實有點笨有點傻,甚至有的人早期還是拿來主義,但是我們依然有理由去幫助他們。
在世俗的觀點中,選擇 Java,C,C++ 等這些語言更容易得到好的工作機會,有更多的廠商去支援,所以選擇 Ruby 的這些新手,論靠譜程度總體來說是遠遠好於選擇其他語言的新手的。而且在整個 IT 環境下,是存在某種自然篩選的,那些純粹的機會主義者、不能真正沉下來的人,往往會最終放棄 Ruby。那麼既然大家都選擇了 Ruby 語言,即便對方伸手黨,我們都應該儘量去幫助。
慢慢的,有越來越多人去幫助新手。基本上,新手沒有什麼的問題在這裡是得不到解決的,一個問題 Po 上去都會得到回答。就這樣,Ruby China 建立了一個不歧視新手反而竭盡全力幫助新手的文化,整體氛圍非常融洽。
因為我覺得,幫助很多新手成長為有經驗的程式設計師,是我作為社群管理員該做的事情。
Ruby Party
這種氛圍持續了很多很多年,也是這種氛圍讓大家之間的關係非常 Close,甚至有點非比尋常。
Ruby 社群 我堅持做了 11 年,Ruby Conf China 堅持做了 10 年,每年一場 Conference。我覺得,能堅持十年的最主要原因是大家彼此之間的聯絡。很多人在線上互相溝通互相交流,成為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大家有了某種聯絡的情況下,能在 Ruby 的 Conference 大會上見面,是一件多麼美妙的事情。你可以見到平時在網上和你聊天的真實的人,大家可以面對面交流,分享知識,成為很好的朋友。(注:聽起來好像面基...)
Ruby Conf China 在上海辦了 4 屆,北京辦了 2 屆,深圳辦了 1 屆,成都和杭州辦了 1 屆,很多人從第一屆就開始來,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每一屆都來,不管去哪。所以說,每次辦大會不是單純為了學習、為了來聽分享的,更多的是大家把它看作是整個社群一年一度的大 Party,可以在這個Party上和老朋友見一面。
這個 Party 後來還成了大牛們和粉絲們的見面會。我曾經用 Ruby Conf China 的名義,邀請了臺灣的 Ruby 大牛來中國,邀請過 iHower 張文鈿。他在臺灣辦活動的時候認識了 XDite,我又藉機會邀請了 XDite 來中國做演講,我記得現場還吸引到了一些臺灣的 Ruby 粉絲。
Ruby 招聘版神話
在辦 Ruby China 的時候,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怎麼通過我的努力、我的工作,最大化的幫助大家去謀取更大的價值?
我認為社群的目的是幫助更多的人,而幫助大家有各種各樣的辦法。比如我會想辦法幫更多的人解決問題,幫大家制造話題來溝通,去形成很好的社群氛圍。更重要的一點是,我可以幫助大家去找到工作!
所以你會看到,現在 Ruby China 最棒、最有價值的一個版面是 Ruby China 招聘版。它也是我最耗費心力的板塊。
每一個來發招聘的人,我都會去點開他的個人資訊,看他有沒有留下郵箱,我有時候甚至會發郵件跟他說,我是管理員,我的手機號是多少,介不介意給我打個電話?一般我以 [email protected] 的郵箱地址發郵件過去,並且告訴他我是管理員的時候,對方一般都願意溝通。
我會跟他說,你能來我們社群招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非常感謝你給大家提供了機會。但是你發的資訊是不是還有改進的空間,比方說你給的薪水是不是太低了,明顯低於行業平均水平,低到讓大家覺得有問題,以及對職位發展的描述太蒼白,等等。
因為 Ruby 的人很少,所以 Ruby 的程式設計師相對來說是偏貴的,行情在這裡,招聘給這個工資沒有意義,這樣真的招不到人。我會說服招聘方把薪資水平抬到一個正常的位置,因為我相信通過我這道門檻調整薪資,對所有人是有利的。
其次我會說,你能不能上傳一個頭像讓你看起來像一個正常的網友,而不是冷冰冰的一個預設頭像使用者,不是說你註冊一個賬戶和一個使用者名稱就可以開始發招聘帖的。
接下來,你再給自己加一個備註,如果你是一個HR,你需要先完善你的個人資訊,再去完善文案、公司介紹、提供怎麼樣的工作機會、提供怎樣的福利待遇。
最後,你再呈現出一個比較充分的理由,讓別人願意把簡歷發給你。
接下來的這幾年,我一直不厭其煩的為每一家公司做這方面的事情,一直在堅持幫助很多招聘資訊不到位但實際上是很好的公司。
在這個過程中,我自己也積累了很多怎麼去寫招聘文案和怎麼去評審招聘文案的經驗,同時我也幫助了一些非常棒的公司去做招聘,成功幫他們招到了合適的人,對方也非常感激我。
後來有一個非常流行的神論壇叫做 V2EX,在這上面有人問招聘為什麼這麼難,為什麼招不到人。
我後來跑上去說我是 Ruby China 的管理員,我說你之所以找不到人是因為方法不對,我告訴你該怎麼招人。
在 2013 年的 12 月 5 號,V2EX 的管理員 Livid 發了一個帖子說,《如何在 V2EX 上發一個好的招聘》
[2],他講了 123 這些點,但是我個人覺得從社群的運營角度,還有很多可以改善的地方。

所以我在這個地方做了一個回覆:
我在 Ruby-China 管理招聘版也有兩年多了,也總結了類似的經驗[3]....
談到內容,很多釋出的稿子都千篇一律,這是被外面的一些招聘網站和媒體給慣壞了。而在 Ruby China 的要求是:招聘帖必須有清晰的格式,且內容要明確、有吸引力。因為,招聘也是一種 PR,你必須以做 PR 的心態去做招聘,你的文案要寫到足夠吸引程式設計師,寫到他們願意給你投簡歷為止。
優秀的人一定不會因為你的普通工作要求、職位資訊、薪資等就簡單地被招募,他們是被另外的東西吸引的。你要想找到優秀的人,你的文案一定要達到更高的層級。
我還在 Ruby China 招聘版最上面,放了一篇我寫的帖子《 敬告各位發招聘的公司注意!》。這個帖子歸納了所有 Ruby China 發招聘帖要包含的內容,要注意的地方,如果你是獵頭該怎麼做。我還給了一些例子,好的招聘帖長什麼樣,不好的招聘帖長什麼樣,以及一些我個人的話。這個帖子裡的內容都是我編輯維護的,如果你想做好一個公司,你應該尊重這裡。在開發者社群你應該尊重開發者,認認真真的對待你的招聘帖,把它做成一個很有技術化的招聘帖,你才有可能做好招聘。因為有了這麼一個機制,所有人都會認真的回去看招聘帖的這個版規,重新思考建議。
有些人不管,他可能就只發了 一個 Word 文件,內容特別蒼白。我會和他溝通說:不好意思,你這樣發是招不到人的,你可不可以在這裡改,你可不可以在那裡改。對方看完之後,也許覺得不耐煩,那就算了。也有些人說你講的很有道理,我確實很想招人,那麼我按照你的去修改。到最後,這件事培養了我對招聘和招聘文案這兩件事上極高的一種追求,它也真的幫助了很多很多公司在這裡招到人。
你不認真,沒有關係,我是真心的
很多人來 Ruby China 發了招聘文案,留下郵箱地址,就再也不來了。我為了有效解決回郵件的問題設了一個規則,你來論壇註冊七天之內只能回帖不能發帖。而那些第一天著急來社群發招聘帖就想走的人,我給他留了一個口子。你聯絡 [email protected] 這個地址,我來給你開通。
在這個之後,我每天都在檢查郵件。比方說,你看這個是昨天的帖子( Daniel 在採訪的時候開啟電腦直接演示)
他發我郵件說:請求開通釋出許可權,非常感謝。
我給他回信說:
歡迎來到 Ruby China 招聘版,招聘服務完全免費,可能你是第一次來這裡釋出招聘帖,你需要先閱讀一下招聘版的版規,連結在這裡。請你根據版規要求撰寫文案,我來幫你稽核,只要你達到了我所要求的規格,我馬上給你開通招聘許可權。
這是他重新寫好的文案,你看,已經符合版規要求了,可以給他開通許可權了。
我現在開始操作,找到他的 ID ,修改,點選信任賬戶,儲存,已經好了。
現在我給他回郵件:你好,你的發帖許可權現在已經開通。

剛剛發完郵件的 Daniel
你看郵件,9 月 25 日、9 月 20 日、9 月 18 日,一直有人發郵件過來說要發帖。(採訪在 9 月 27 日)過去的十年中,有很多人和我說要發帖,我讓他把文案發給我,結果是再也沒有回覆。
我知道你不認真,你不嚴肅,但沒有關係,大家只要知道我是認真嚴肅的就好了。這個認真嚴肅一堅持就是十年。
我有一個特點是特別擅長去堅持做一件事情。
在做社群的過程中,我遇到了無數的人。有人會跟我說,你社群做的特別好,我想向你學習;也有人說,我想成為社群的一部分,我想向社群做貢獻;還會有人說,我想幫你做管理,做這個做那個。你要不要給我這個許可權,給我這個機會讓我去做這些事情?
我就告訴他們:「好啊,我們先從最基本的事情開始做。」你看能不能把最基本的事情給做好。有很多人的確是帶著非常棒的想法和建議來的,但是從來沒有堅持、認真地把一件事情做好。在 Ruby China 的這麼多年,無數的人來了又走了。
這給我一個蠻大的啟發。如果你每天發自內心的想著去做一件事,認真去執行,並且經年累月的堅持,那麼你身邊自然會聚集一幫類似的朋友,他們非常優秀,認真,堅持,並且跟你彼此互相賞識,非常相信你,非常認同你,對你非常的 Nice。
所以在經歷了這十年之後,Ruby 已經是我內心面最美好的那一畝田地。雖然 Ruby 語言本身不是我在工作中做的最好的選擇,但它是我心目中最愛的、最真真切切的存在,這個社群也是我最愛的。即使是現在,我依然會花一部分時間和精力,持續地做這件事。
如果我在 Ruby China 上做出的貢獻是 10 分,那 Ruby China 給我帶來的回報超過 100 分。我付出的這些個人的努力和時間精力,相對於 Ruby China 帶給我職業軌跡的影響,和我在這個行業中積累的人脈和聲望,真的不值一提。
Ruby China 給我創造了大量的機會,給我帶來了大量的資源。甚至後來由很多人拿著資源過來找我說:「我有這麼多資源,你能幫我找到什麼人?」
我一個人消耗不了這麼多資源,我就把這些機會和資源對接給更多需要的人。我可以去推廣和對接更多的資源,那麼就會有更多的人帶著資源過來找我,我就想辦法變成了一個人肉的中間 Hub 撮合。早年的時候,我加入了美國的一家全美排到 Top 5 的 Ruby 諮詢公司。它不大,因為 Ruby 這個市場環境本來就不大,但是做的專案非常 fashion 。我可以招聘到 Jan 、Terry、何斌 、錢友才這些很牛的人,全都是拜這個所賜,命運使然,現在這些人都還在一起,並且在行業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再說一個事,有很多獵頭跑到 Ruby China 來招聘。獵頭也有獵頭的行規,有很多的獵頭不太方便透露他們的公司資訊,因為他們害怕其他獵頭公司把他們的客戶給搶走,同時他們也害怕候選人直接去找公司談,這樣獵頭可能就沒了佣金收入。
通常,我看到獵頭很隱晦的放了一個招聘帖之後,首先我會去找這個獵頭,和他說:
第一,我建議你明盤,這個公司的價格和資訊都寫清晰,第二,我只認你,因為如果你做的這家公司想要招 Ruby 工程師,全國獨此一家,沒有第二家,你是第一個來招的,所以我會認你。我認了你之後,如果另外一個獵頭也來發這個職位,我就會把他的招聘資訊下架。但是你也需要配合我。所以你一定要明盤,什麼公司,什麼資訊,提供什麼福利都寫的清清楚楚,你就不會有別的獵頭來搶生意的困擾了。而且你要相信我,我可以證明我幫過另外一個獵頭,那個獵頭找到了人,我做的事情都是在幫他們。只要你相信我,你也可以這麼做。
接下來,我會向所有人傳遞一個資訊:
獵頭提供的是專業服務,大家不要小看獵頭, 社群裡面每一個投簡歷的人不要跳過獵頭直接去找公司,因為你這樣做了,你的誠信可能是有問題的,因為獵頭在給公司提供服務的同時也在給你提供服務。而且獵頭有時候可以幫助你在公司裡面去爭取更好的更合理的收益,所以,如果是獵頭的職位,請你一定要通過獵頭的渠道。
很多獵頭相信了我,選擇明盤,我也幫助獵頭的客戶找到了合適的人,就這樣形成了一個非常簡單透明的氛圍,所以獵頭在我這裡是不設防的,特別開心,也願意發更多的招聘。
那段時間,我花了很多精力去和獵頭溝通,我也更加了解了獵頭這個職業的情況。有一些獵頭能力非常強,後面都可以去做自己的諮詢服務公司或者人力資源公司,他們還會回來找我告訴我,我現在開自己的人力資源公司了,以後請你多多幫忙,多多照顧。
但事實上,大部分來招 Ruby 工程師的獵頭,往往都是剛入門,或者說初級級別的獵頭。初級獵頭才會招 Ruby 的人,因為高階獵頭都去招主管、總監、CTO 這種級別的人,這些獵頭的早期職業經歷非常艱難,很不容易,也有一些獵頭鬱郁不得志。在溝通的過程中我也和很多獵頭成為了好友。甚至後來我還通過 Ruby China 這個平臺,幫助一些獵頭找到了稱心如意的工作。
我會認真地備註所有認識的獵頭資訊,他們也經常和我溝通,告訴我他換工作了,或者說他不在那個公司幹了,現在在找工作。如果我正好有資源,比如我會去問那些當主管的獵頭或者正在找人的獵頭,你們公司要不要好的獵頭,我這邊有認識很不錯的,可以給你推薦。最後的決定權在你們。我大概幫助了兩三個獵頭找到了更好的獵頭工作,這是我在維護招聘版可以拿出去顯擺的東西。說到這裡,Daniel 忍不住笑了起來,我不光幫助很多開發者找到好的工作,我還幫獵頭找到好的獵頭公司。
我覺得,去互通資源,去引導高手分享知識、去傳播表達,讓大家學習,也是我該做的事情。
我的祕訣卻很簡單:我真的是發自內心的,非常非常真誠的,善良的,想幫助很多人。
純粹的感動
現在來看,Ruby China 是在走下坡路的,因為論壇這種模式受到了手機浪潮的衝擊。大家的很多碎片化時間都用來刷手機了,不會每天再逛帖子。但是社群依然還有一定的活躍度,Ruby China 依然是國內垂直社群辦的最好的。
除了我之外,還有其他的管理員把這個社群管理的井井有條。我們有一個管理員群,這個群最開始是三個管理員,到後面有六個管理員,這個社群從第一天發展到今天,管理員之間沒有任何的金錢關係,全部的管理員都在貢獻自己的精力,在維持這個社群。而且 Ruby China 沒有任何一個官方的銀行賬戶,沒有賬戶餘額,一切的一切都是和錢杜絕關係的,而這種方式一直被我們幾個管理員堅持了下來,所有的人都不談錢,只談我們所做的事情是不是有情懷和理想,就堅持了這麼多年。
到現在,Ruby China 早已證明了自己是一個極其純粹、乾淨、沒有商業氣氛的一個社群,我們只有網頁的最底部給我們伺服器的贊助商——又拍雲、騰訊雲、Ucloud 打了小小的廣告。這些贊助商在其他的合作方版面上,都沒有要求把他們的廣告放在很顯眼的地方,他們對我們非常非常的尊重,他們說:你們把我們的 Logo 放在頁尾就夠了。我們支援你們,因為我們認同這個社群。
這樣的堅持和純粹,相信是感染了其他很多人的。
所以我們在做 Ruby China 和 Ruby Conf China 的時候,也是一路順暢。現在在區塊鏈的行業裡,如果有一家公司要辦 Conf,贊助要多少錢?10萬,20萬,50萬?恐怕還不止。而 Ruby China 如果要辦一場大會,第一首先是非盈利,第二是先算好花多少錢,一定是要想辦法花最少的錢把會辦成。我們大概 20~25 萬能把一場 Conf 辦完,那麼我們只需要去找 4~6 個金牌贊助商,最多和每個贊助商要兩萬左右的人民幣。
這個真的是非常低的贊助門檻,但是我們能給贊助商做到足夠多的服務。因為在這個論壇上有特別多熱心的會員,在任何一個城市辦會的時候你總能找到一群人,幫助我們把大會辦成,並且把贊助商和參與者都照顧好。不管是展臺、海報、各種各樣的服務,一批人把這些贊助商服務的非常好,但實際上對方只要付一萬五、兩萬的錢,就享受著比其他展會更高的待遇。這對大家來說,更像是一種情懷,不是幫忙這麼簡單。
而參加者的門票是這麼算的。我們一般會找一個位置不太偏,但也不會太熱鬧的酒店,然後去和酒店談會場和午飯。一般來說,酒店是按每人 150 塊的自助餐費來算的,因為我們人數比較多,我們通過會場+酒店打包的方式談判把價格降了下來。在保證 500 人就餐的情況下,把每人 150 降成了每人 125。每個人兩天就是 250 塊錢的餐費錢。而我們會場通過贊助商的贊助費來承擔,有時候還補貼每個參會者門票 50 塊,用 200 塊錢來定門票。這樣我們拿到了打折的場地,也給大家落實了高質量的午餐,我就公開的告訴大家,你買的 200 塊錢門票就是你在會場兩天酒店自助午餐的飯錢,而且這個還不是全額,是打了折扣的,我們拿贊助商的錢補貼了一部分,這個 Conf 你來不來?
那個年代的,最美好的朋友
我記得在辦第一屆 Ruby Conf China 的時候,有一個還沒畢業的人從成都飛過來,找到我,當場特意和我握手說我來自成都,我是誰誰誰,能不能和你加一個推特,我們就互相關注了。
他回去以後馬上寫了一篇博文,說我終於見到了傳說中的 Daniel,特別激動。
他畢業之後在找工作,中間遇到了一些不順,我們當時聊了很多,後來他就被我拉進了當時我所在的諮詢公司,這個人就是後來 Nervos 基金會的 CEO Terry。他在自己的部落格上還寫了一系列文章,我是如何把薪水從 50人民幣/天 提升到 100 美元/小時的[4],講述的就是 Terry 他自己的故事,很精彩。

當年的 Terry
說到這裡,還有一段小故事,如果你去看 Terry 的 ID 賬號,他是 Ruby China 的第四號會員。當時李華順和我說,你把域名配置好指向網站伺服器,然後就可以正式開始訪問註冊了,前兩個人註冊除錯好之後,我就開始註冊,所以我是第三個,而當時 Terry 和我在一起,我在桌子這頭,他在桌子那頭,我就要他趕快來註冊,所以他是第四個會員,是超級骨灰級會員了。

接下來談談我們基金會另外一位合夥人 Kevin。
當年他在論壇上發起了一個 Ruby 的教學專案。他錄製了很多高質量的教學視訊,然後把大家拉群學習,學習以後再答疑。當時這個專案的名字叫做 Tealeaf Academy,現在叫做 Launch School 。
Kevin 當時他其實是過著非常舒適的生活的,教教課、做做研究,他很喜歡也很享受,但最後還是被我們拉到這個行業裡來,這一期的 Fork it[5],他也提到了這件事情。
當時 Kevin 在 Ruby China 上也是非常一個活躍的人,Kevin 是我們的 3191 號會員,你看他最後一次發帖是 2017 年。他在 Ruby China 還上有一個記錄至今沒有被打破。他之前有發一個帖子,而這個帖子的回覆是歷史之最。他當時要辦新的一期的教學,他給社群發信息說,可以給 Ruby China 的同學一次免費的機會來上我的課,試聽一下,所有回覆這個帖子的人留下郵箱的地址,我會給你發邀請,結果這個帖子成了 Ruby China 第一高樓,當天大概四百多人蔘加他的課。
Kevin 發帖不多,但是他回帖回的很多,而且經常大段大段和別人講很多東西,當時也是這個社群的大 V。

我們現在來看一下 imToken 的創始人何斌,他是 183 號會員。

翻老帖子能翻到很多老人,但是不知道現在到哪裡去了。我們辦線下活動的時候會統計有多少人的 ID 是在1000號以內的,他們是徹底的骨灰級。
有時候你看不到他們在論壇上發言,但是你一辦 Conf,一大堆 1000 號以內的人會來參加。
因為大家都比較念舊,而且門票這麼便宜,所以大家都會飛過來參加大會,和那個年代那麼美好的朋友見面。
開源不是技術,是一種態度
Q1:Ruby 做產品原型很快,特別適合開源,現在公司的成員是不是都有同樣的創業和開源心態?
Daniel:Jan、Terry、Kevin、蔣金洋和我過去都是 Ruby 程式設計師,我們都是有 Ruby 的烙印在身上的。Ruby 是有自己獨特文化的,它的文化是追求創新、敏捷,強調的是效率、務實,而且 Ruby 是很優美的語言,表達能力非常強,語法非常簡潔,有很高的 Taste 。
我們身上不光有 Ruby 的烙印,還有 Rails 的烙印,這裡有一篇叫做 Rails信條的文章[6]。 Rails 有自己的信條,追求程式設計師的幸福最大化、約定優於配置、推崇優美的程式碼,提供實用工具,進步比穩定更重要等等。

這些點都是構成它文化的一部分,而這些東西在我們身上或多或少會有烙印。如果你從這個角度觀察我們這群人,你能找到大量的東西源於 Ruby 和 Rails 這個社群和這個文化。
這個技術不適合區塊鏈,但是文化非常適合區塊鏈,適合開源的精神。
Q2:你在 Ruby 做了很多開源性和貢獻性的工作,獲得了大量做社群的經驗,那麼這些經驗對你做 Nervos 會有什麼啟發或者影響嗎?
答:首先 Ruby 是一門語言又是一個社群,它有自己的社群文化,形成了一整套的東西。
我在 Ruby China 的運營期間,做的最多的實際上是每天花大量的時間和社群裡面的這些開發者溝通交流。所以我對技術社群裡每一個不同型別的、各種各樣的開發者的想法和狀態慢慢有所瞭解,在和他們打交道這件事上我一直堅持做了十多年,還是比較有經驗的。如果你不是開發者出身去和開發者打交道,可能難以找到方法,但是如果你是一個開發者,你又花了很多心思為開發者做一個很好的社群,做了很多嘗試,你對開發者的理解是會比較深刻的。
這是一個最基本的點,我自己是開發者出身,我是很理解開發者的,或者說我和開發者是沒有隔閡的。
Nervos 目前面臨的社群分好幾種,開發者社群是 Nervos 社群中的一部分,還有其他型別的社群,我們還是要去學習理解和努力嘗試的。
我算是比較瞭解開發者想要什麼,加上我以前的經驗和影響力,會比較容易幫助 Nervos 切入到開發者中去。我以前做 Ruby China 的時候,要和很多開發者交流和協調,所以當時做 Golang、前端和移動端等這些社群的創始人和 KOL 我也大都認識,或者說我的影響力也會影響到其他社群,這會讓我多一些聲望。
我這一輩子不見得有多少個十年,但做 Ruby 社群這個十年,是我認為在我的人生中,非常非常精彩的十年,是非常棒的一段經歷,是收穫滿滿的一段時光。
如果沒有這個社群,我可能沒有這麼好的機會去認識一幫這麼優秀、出類拔萃的人,不見得有這麼一個機會能夠去做一箇中國最有潛力的區塊鏈專案並且親手推出去。
Ref
[1]https://ruby-china.org
[2]https://www.v2ex.com/t/91960#r_863382
[3]https://ruby-china.org/topics/25579
[4]http://terrytai.me/2017/12/15/salary-from-50rmb-to100usd-4/
[5]http://forkit.fm/0
[6]https://rubyonrails.org/doctrine/zh_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