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通用計算平臺的互動技術是什麼?
編者按:現階段,人們對於AR的好奇心,往往是因為這種技術可以讓人脫離手機和電腦,靠眼睛和手就能完成一些日常交流和工作。而這種好奇心,因互動技術的變化而產生。在普通人眼中,AR的互動方式已經非常便利,但是在專業人士眼中,這只是下一代通用計算平臺互動技術的開始。
每一代計算平臺的的誕生都伴隨著互動技術的革命,也可以說互動技術是計算平臺之所以成為計算平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我之前總結了AR眼鏡成為個人消費品的四個關鍵要素:第一、輕量化和微型化;第二、5G網路的正式商用;第三、新一代AR作業系統的發明;第四、新一代互動技術的產生。這四點缺一不可,是AR眼鏡成為個人消費品的基礎和必然條件。
那麼,這篇文章我從個人角度談談互動技術對於AR眼鏡成為下一代通用計算平臺的決定性影響。每一代計算平臺的誕生都有其獨特的互動技術,而互動技術革命又往往伴隨著作業系統革命。
第一代計算平臺計算機早期是用打孔機來作為輸入互動的,此時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作業系統,到了上世紀70年代末產生了DOS作業系統,DOS作業系統的產生,是因為鍵盤作為互動技術所帶來的革命。後來,滑鼠的發明,從而催生了圖文介面的作業系統MacOS和Widows,鍵盤作為輸入工具和滑鼠完美結合,我們可以在鍵盤和滑鼠這兩種互動之間自由的按需切換。
第二代計算平臺智慧手機的發明也是伴隨著作業系統革命而來,新的作業系統安卓和iOS誕生了,而作業系統革命又是由互動技術革命而觸發。此時,Touch(觸控)互動成為人和手機之間最有效率的互動方式。這也就是為什麼HTC早於蘋果公司七八年做出智慧手機,卻起個大早趕個晚集,因為那時HTC智慧手機的互動方式使用的還是功能機的互動方式——鍵盤。鍵盤與觸控兩種互動方式之間誰最有效率,一目瞭然。只是HTC最先做智慧手機的時候觸控技術還不成熟。
那麼十年後AR眼鏡發展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第三代計算平臺,一定會誕生新一代的作業系統,我的判斷是新的作業系統一定會由現在的AR SDK慢慢演變而來,此時新的作業系統產生的決定因素就是新的互動方式。是鍵盤?滑鼠?語音?手勢?眼動?都不是。
未來,AR最主要最自然的互動方式一定是腦波互動。不影響他人,亦能很好的保護隱私。但是腦波互動現在才剛剛萌芽,離成熟還有相當長的時間。在此之前必須要打通腦機介面,如何打通,我們現在已經看到了希望。英國帝國理工學院人工智慧實驗室的教授們已經可以把秀麗線蟲的三十多個神經節點複製給樂高機器人,樂高機器人從而表現出了秀麗線蟲的行為模式。
我的判斷腦波互動也需要至少十年時間才能真正用於互動,在這十來年的期間內,還有沒有什麼互動方式來用於AR眼鏡?我認為,在腦波互動到來之前,鍵盤、手柄、滑鼠(指環)、語音、手勢、眼動著這六種互動方式將會混合存在,並且2020年之前一定會發明一種可以讓這六種互動方式自由按需切換的技術或平臺。比如我可以根據使用場景來隨時、自由、按需切換我的互動方式,在獨處時我可以使用語音、手勢,在人群中我可以使用眼動,需要輸入大量資訊時我使用鍵盤和滑鼠輔助……就像你使用電腦時可以自由按需在鍵盤和滑鼠之間切換了一樣。
在各種成熟的互動之間根據使用場景自由按需的切換的互動方式,將是腦波互動到來前AR的主流互動形式。如果你能發明一種技術或平臺系統將現在比較成熟的各類互動技術打通,在當下和未來十年將會有無限商機。
作者簡介
蘇波,深圳增強現實技術有限公司0glass創始人兼CEO,中國傳煤大學媒體管理碩士,曾在江西電信任工程師,水晶石數字科技任高階副總裁;專注於AR/VR領域的研究和應用,擁有十幾項相關專利;主持研發成功國內第一款AR雙目眼鏡式一體機,並應用於國家電網、華為、西門子、江鈴汽車和軍工軍隊的巡檢維修、製造裝配、實操培訓等。
新浪宣告: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