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印度零時差
原標題:UC印度零時差
撰文 / © 石原裡
編輯/ © 邢芸
500元買一部智慧手機,150元買4G功能機還能看720P視訊,人均每個月消耗10G流量以上,不同的人說100多種語言……這不是華強北,不是十里不同音的南方,是印度,一塊接入移動網際網路大陸的新版圖。
一大批的中國創業者與企業揚帆來到這裡,吸引他們的是一片等待開墾的網際網路新地。掘金印度絕非易事,單是語言就達上百種,頭部語言也有十幾種,沒有一個全國都能聽懂的“普通話”。
2009年進入印度市場,2011年UC在這裡設下第一個辦公室,主打下載快、省流訪問快的UC瀏覽器,鑽研當地跟寶萊塢同等地位的板球文化,花費9年俘獲了當地使用者的認可。
板球,這個僅次於足球的世界第二大球類運動,被整個英聯邦使用者瘋狂追捧,尤其在印度,是名副其實的國民運動。為此,UC團隊在瀏覽器裡開闢了板球頻道,從文字、視訊、球星,多角度多維度地奉上板球盛宴。在傳統媒體佔領強勢地位的印度市場,這種新興的資訊流服務是UC首家提供。
要全球化,先投放標準化產品,就是global;發現一個地方特別好,就深扎local。“兩者結合,就是我們的glocal打法。”UC國際瀏覽器業務負責人王文祥表示,用板球做切口貼近當地使用者,是他們典型的glocal做法:不僅帶來工具,更深挖內容與本地需求,補齊數字資訊市場的短板,滿足當地對資訊的渴求與消費力。
Kavita來到UC工作已經一年多,此前,她已在當地做了12年媒體工作,如今她接手印度UC的女性頻道的運營工作,這是她第一次在新媒體上分享印度女性的消費、娛樂、社會等話題。在被私營媒體機構壟斷的印度輿論空間裡,這原本是不可想像的。
印度與中國相隔兩小時時差,Kavita越來越適應與中國同事零時差對接,“他們永遠24小時線上,永遠都能找到,在這裡我的成長非常快。”
為了深耕,UC正在進入印度時間。
01
推送比搜尋重要
UC國際業務部印度、印尼辦公室總經理席宇回顧初到印度,第一印象是“網路比較糟糕”。與國內相比,印度跳過了網際網路的PC階段,很多人第一次觸網,已經是世界的移動網際網路時期,“上來直接用手機。手機裝置不夠好,上網費用也不便宜,這就是本地情況。”
這意味著下載快與省流量是剛需。為此,產品團隊甚至針對當地網民喜歡的網站如Youtube、Facebook做針對性的頁面訪問優化,這是UC從功能層面首次嘗試本土化運營。
到2015年,UC瀏覽器的市場份額一路超過Opera和Chrome,形勢一片大好。但此後,Google開始發力,王文祥領教過那陣勢,“每一臺安卓手機都必須安裝Chrome,我們要與渠道商一家一家談合作,Chrome完全不需要。”是時候在其他方面發力。
在印度,當地媒體業依然被傳統媒體壟斷,大眾習慣讀報,在數字端,使用者還沒有養成搜尋閱讀的習慣,因此,推薦比搜尋更重要。“印度、印尼的網際網路消費內容非常有限,這時誰能幫他們把內容聚合起來,推送下發,誰就能佔優勢,你很難指望小白使用者一點點去學搜尋。”王文祥說。
除了內容服務升級,UC也注重瀏覽體驗的升級。UC測試發現,使用者對豎屏視訊的人均消費高達40至50次,接受程度非常高。在橫屏視訊之外,UC推出了豎版短視訊產品VMate。
Aman和Ranji是一對活躍在VMate平臺上的情侶創作者。自去年10月起,健身達人Aman已經擁有近10萬粉絲,他從健身視訊、Vlog轉型拍攝更火熱的搞笑視訊。女友Ranji則是時尚、美妝博主,有近六位數的粉絲。
“瀏覽器的生意其實是背後的內容生意。”王文祥說,除了將瀏覽器做的好用,通過資訊流的方式,UC將瀏覽器背後的內容生態補齊。
今年7月,谷歌CEO桑德爾·皮查伊迴應歐盟的壟斷指控時提到,去年全球使用者從谷歌應用商店下載UC瀏覽器超過5億次,自證開放性的同時,也印證了UC在全球瀏覽器市場的使用者需求。目前,UC瀏覽的規模略落後於Chrome,但在使用者粘性上更甚一籌。第三方資料顯示,UC瀏覽器的使用者使用時長是Chrome的1.5倍。
02
越難越有護城河
進入印度,首先面臨的是語言障礙。據官方統計,印度共有1652種語言和方言,在擁有13.39億人口大國,即使是頭部語言,使用人口往往只有千萬。這大為加大了本土內容運營的難度,語言背後是一整套完整的算法系統,牽扯到個性化推薦。
一開始,英語是團隊重點運營的語種,但效果平平。後來,UC團隊才發現使用英語的人群極其有限,儘管印地語覆蓋的人群也有限,但就閱讀而言,認識印地語的使用者才是最多的。
如今,UC瀏覽器已經覆蓋了15種語言,還在開拓更多,而Chrome直到最近才引入了英語外的第二種語言——印地語。
在印度、印尼,智慧手機普及率的增長曲線近乎是一條陡峭的直線。根據谷歌的報告,印尼智慧手機使用者比例從2015年的28%上升到2016年的43%,開戶數量達到2.5億。市場研究公司eMarketer做出預測,到2018年,印尼每月活躍的智慧手機使用者將超過1億。
雙印成為了智慧手機的紅海市場。Chrome、UC瀏覽器爭一爭二的時代一去不復返,OPPO、Vivo、酷派等國產安卓機組成的硬核聯盟,成為海外最大的運營分發體系。
入場的人多了,盯上瀏覽器和資訊流生意蛋糕的也多了,但不是自己主業未必做得精細。王文祥說,“實際上,對於運營商而言,內容優勢並不顯著,他們的傳統強項仍是渠道。”
王文祥清楚,此刻,更精細化、更個性的內容運營尤為重要,唯有深耕方能造就壁壘,這正是先放者的優勢所在。
20歲的艾迪蒂是UC瀏覽器的忠實使用者,她喜歡隨心情更換瀏覽器面板,或安裝外掛更快地訪問常去的網站。藉助瀏覽器的翻譯功能,她也能順利地閱讀小語種網頁。
在UC news上,重新整理娛樂、生活、美食資訊是她一天最放鬆的時光。為了更有效地閱讀資訊,她會通過瀏覽器定製專屬資訊流,關注喜愛的時尚博主。
在海外,UC的目標是做到國內資訊流平臺在內容生態中的角色。“我們也希望基於使用者,基於我們的智慧配件,能做到這樣的水平”,王文祥表示。
他也坦承,開拓海外市場,特別是面對語言隔閡,深耕內容是“蠻辛苦的”。“但是越辛苦,它的門檻越高。”UC團隊啃的是塊硬骨頭。在新興市場,必須要用更多元、更高維度的眼光去重新看待瀏覽器,它不能再被簡單定義為工具或渠道,內容的深耕將成為真正的護城河。
03
品牌與商業雙飄紅
Ranji成了VMATE平臺上的紅人。隨名氣而來的是令同齡人羨慕的生活方式和收益,不少品牌找到他們談合作,不乏國際大牌,包括KFC、旅行公司、餐館和咖啡廳,也有來自中國的短視訊App。
看到入駐UC的自媒體人名利雙收,Ishita Blaggan頗為得意。告別十年的記者生涯,她加入UC,負責搭建自媒體生態。目前,已經有6.5萬印度自媒體人在UC平臺上註冊賬號,Ishita欣喜地看到後臺使用者數在“蹭蹭”漲。
事實上,為了加深瞭解印度使用者的內容消費需求,UC大量招收本地員工,本土員工佔比達80%。
目前,在印度,UC瀏覽器的月活躍使用者1.3億。UC瀏覽器正在成為通向印度網際網路的重要流量入口。UC的廣告主多為手機廠商和電商。據瞭解,除了與印度當地品牌和韓國品牌有接觸,UC已與小米、OPPO等國產手機品牌展開更深度的合作,包括預裝、流量、品牌合作,再到廣告投放。
相比之前更流行的三星手機,國產手機正成為廣告新寵,“他們的使用者能很好地幫助我們標識出使用者,他們的使用者活躍、使用者留存都會比傳統的買家更好”。現在,王文祥很少再去韓國,飛深圳就能談好生意。
即使在印度,廣告投放也在從傳統媒體向網際網路媒體轉型,UC趕上了這一波轉折。王文祥表示,當地運營商也傾向找到平臺自媒體人撰寫軟性廣告,這些合作商看中的是兩點,一是精準,二是規模。
印度十大媒介代理公司之一、WPP集團的GroupM旗下公司Motivator,是印度發展最快的媒介代理公司。其首席發展官Rajiv Khurana非常清楚,隨著當地流量費用大幅縮減,數字媒體將有很好的成長空間與機遇。
“在廣告商的角度上來說,他們對於媒介投放的態度也在慢慢地逐漸地轉變,現在雖然數字營銷的份額不是很大,更多的份額還是在紙媒和電視媒體上,但是數字營銷的份額正在快速地增長。”Rajiv表示。
令他驕傲的一件事是,在UC自媒體平臺上,華為官方賬號已有100萬粉絲,每次官方訊息釋出時,將通過UC公號觸達到這100萬粉絲。此外,華為也向自媒體平臺上的創作者約稿,自媒體人的粉絲也成為華為的潛在使用者。
另一樁令印度科技圈頗為興奮的訊息是,通過UC平臺,他們得以觀看華為榮耀7在倫敦的釋出會直播。
Rajiv指出,中國品牌在投放時目標非常明確,目標可能是市場份額,或是中長期的增長,或直指銷售。正在開拓期的小公司,更希望藉由媒介建立與使用者、粉絲的強連線,按照粉絲的需求提供內容。相比以前的粗放式投放,現在公司更青睞精細化運作。
擁有渠道與內容的UC平臺獨佔優勢。Rajiv發現,UC尤其能觸達二三線的使用者。
紮根印度9年,UC將國內日益成熟的內容服務模式引入印度,改造當地市場。雖然後來者將競爭熱化,但王文祥的團隊比誰都更清楚:只有深度、精細的運營,才能融入印度,被當地認可、接受。如今,品牌與商業的雙雙飄紅,正在反映他的態度:深耕印度,UC是認真的。
© THE END
本文由 AI財經社 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部分圖片素材源自視覺中國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milk-519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
歡迎爆料
▼